第2章 尋找出路
- 仙妃休王記
- 驢小寒
- 2020字
- 2018-04-03 22:00:00
蘇冉蕓知道,自己能清醒過來,不再癡傻,是這塊玉佩的功勞,以前懵懵懂懂的日子她不想再過,也不會再過。
村里李老漢家也要想辦法,過去很多事情表明,劉氏并不真的敢把自己怎么樣。
這么想著,心中已經有了成算,整理好心情,拾起地上的背簍和鐮刀,往回走去。
等蘇冉蕓回到李老漢家時,卻是被劉氏一頓數(shù)落。
“哼,也不知道去哪里找野男人去了,還知道回來……”
“你少說兩句。”
劉氏說的差不多了,李老漢隨便說了一句劉氏,似乎對蘇冉蕓也不甚在意。
蘇冉蕓將一起切看在眼里,也不生氣,畢竟劉氏只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村婦。
李老漢也覺得自己是個傻子,不用過多的在意,蘇冉蕓也不會和他們計較。
“李叔不必生氣,我在這里借住已久,家中未能將銀錢送來,實屬抱歉。”
聽得蘇冉蕓說出這樣的話,李老漢很詫異,竟然說話不結巴了?
這是神志清醒了?
“你看,她自己也說了,在咱家白吃白喝呢。”
劉氏聽得蘇冉蕓這么說,得意地附和,根本沒有注意到蘇冉蕓的變化。
“但是,嬸子你這般憑空污蔑我名聲,是想將我置于死地了?”
“誰想你死啊?我想將你賣了。”
“你住口!”
李老漢看著劉氏越說越不像話,厲聲制止。
他這會兒也看出了蘇冉蕓的變化,但他并不說破。
“蘇小姐,你不要和嬸子一般計較,她只是一般村婦,不懂事兒。”言語也客氣了些。
但也僅僅只是客氣些,那意思就是叫蘇冉蕓不要計較,忍氣吞聲。
蘇冉蕓想想自己的處境,確實是寄人籬下,落魄不堪,但也不能任由她囂張啊,都要被欺負死了。
“是,這些年,承蒙李叔照拂,我才能好好活著。”警告地意味十足。
李老漢雖不是很聰明的人,但年紀在那里,聽出了蘇冉蕓的弦外之音。
是了,以后還是約束好自己媳婦兒,畢竟她還是京城蘇府的大家小姐,這萬一京城想起她來,有個閃失也不好辦。
“知道就好,要不是咱家養(yǎng)你,你早就餓死了……”劉氏嘰嘰喳喳說了很大一通。
“好了,這些年你也吃了不少苦,這柴房,我下個月要修整修整,你先搬到西廂住幾天,以后就跟我們一起吃飯吧,單獨做飯也怪累人的……”
最后李老漢蓋棺定論了,劉氏也不敢反駁,不情不愿地去收拾西廂了。
“那就多謝李叔,以后還要麻煩李叔,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李叔你盡管說,我雖然懂得不多,但這些年農活干慣了,力氣還是有些的。”
只要保證吃飽穿暖就行,其他的不保證,畢竟人在屋檐下,不能白吃白喝,該干的活還是要干的。
蘇冉蕓的住處從柴房挪到了剛到這里時住的西廂房,劉氏和李老漢兩口子連夜幫蘇冉蕓搬的床鋪。
到了第二天,蘇冉蕓沒有賴床,起來洗漱干凈,和李老漢一家吃了早飯。
自從撿到玉佩,變聰明了以后,蘇冉蕓就開始思考自己以后的出路了,自己不可能一直呆在鄉(xiāng)下。
蘇冉蕓邊吃早飯邊想著這件事,等會兒吃完早飯,出去走走看看有什么辦法吧。
于是,專心吃起早飯。
劉氏看著蘇冉蕓夾菜,心疼的咬牙切齒,卻沒有人看她。
以前蘇冉蕓有些癡傻,并不通人情世故,所以不了解這里的情況,她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先了解周圍的情況,再做打算。
吃完早飯,蘇冉蕓還是幫忙收拾了家務。
出門在村子里閑逛起來,轉悠了幾天有所收獲。
正是夏末初秋農閑的時候,村口一顆大榕樹下,坐著一些老少爺們兒,閑話家常。
今天蘇冉蕓也來到跟前,聽著鄉(xiāng)親們聊著家常里短,趣聞八卦。
什么劉三兒家的母狗生了幾只崽子啊。
王寡婦為了一把豬草,又和誰誰吵架了。
燕王打了勝仗班師回京,遇到刺殺了。
某個貪官把某村某人無緣無故下大獄了。
村里誰家娃兒讀書厲害了……
里正正在滿面紅光的夸自個大孫子多么多么厲害。
“我家石柱,程老先生可說了,那是塊讀書的料啊,說不得以后能給我考個童生甚至秀才回來呢。”
旁邊的人都毫無列外的都露出羨慕之。
“是啊是啊,石柱那孩子,從小看著就機靈,是個好孩子啊。”
“就是,三爺爺啊,我看你以后就跟著享福吧。”
里正聽得大家夸自己孫子,眉毛笑開了,眼睛咪成一條縫兒,嘴咧到耳根去,但嘴上還是謙虛。
“這是程老先生教導的好,雖說我家石柱打小就聰明,但程老先生不收咱束縛,還用心教導咱村的孩子,都是程老先生教的好啊。”
“是啊,我家狗蛋也去私塾了,程老先生一樣的教,就石柱那孩子學得好,可不就是聰明嘛。”旁邊一人熱情地道。
還有那旁邊一群女眷湊熱鬧,“這誰家閨女以后嫁過去,那就是秀才娘子啦。”
“可不是嘛。”
……
越說越沒邊兒了。
里正樂得都不知道說什么好了,總之,就是他孫子聰明,程老先生教得好之類的話。
蘇冉蕓在旁邊聽著,也聽到了他想要聽到的東西。
京城凡大家閨秀,府上都會請先生來教授琴棋書畫,女紅禮儀,可謂是費盡心思嬌養(yǎng)出來。
在京城的時候,蘇冉蕓也學過幾個字的,因為那時候腦子還不太好使,繼母懈怠,記住的不多,來到這里五年了,卻也蹉跎了五年。
如今已經十三歲的她,長得卻像八九歲的孩子,母親不在了,親事也沒人操心,以后可怎么是好呢。
她還想去問問父親,為何這么待她母親。
蘇冉蕓心中打定主意,就和旁邊的大嬸聊了起來,她想打探一些消息。
“嬸子這鞋底納的真好。”專門挑的這位大嬸說道。
“我家二蛋在跟程老先生讀書呢,得穿雙體面寫的鞋,人都說了,身上不舒坦,那是沒心情讀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