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邊境危機
- 重生之王爺請娶我
- 菱洲
- 3022字
- 2018-04-04 22:37:01
經過旱災和瘟疫的大周已經不堪一擊,北方蠻夷得知消息早已備足糧草準備大戰一場。
然而大將軍沐元帶領的七萬大軍已經堅守近一年,偶有外敵來犯都被壓下。大營內士兵們日日訓練沒有一絲懈怠,雖然已是入秋可是兩個時辰訓練下來還是汗流浹背。
“啟稟將軍,屬下打聽到崢戎正在招兵買馬籌集糧草,恐怕這場大仗是挨不過今冬了!”
崢戎是蠻夷的首領,年近半百,卻帶著幾個能干的兒子時常侵犯大周邊境,這是先皇在世時大周就有的隱患。自先皇駕崩崢戎就更加肆無忌憚的騷擾邊境百姓,以示挑釁;因為他知道那里土壤肥沃,物資富饒,所以日日都在想著有朝一日將大周劃入自己領域。所以自新皇登基沐元守在邊境一刻也未敢離開。
“哎,新皇登基沒有錢糧,我已經傾盡家財挨到今秋,只盼望能有好收成,乘冬季他們物資缺乏一舉拿下。哪里想到天不遂人愿,今年旱災加瘟疫,天災是一部分,人禍也是一部分吶!”
“屬下前日已經命人快馬加鞭告知皇上,想必皇上必會派兵支援,糧草亦不在話下!”
沐元摸了摸手中的刀柄,深深的嘆了口氣,雖然不到五十的年齡,但是臉上寫滿了歲月的痕跡,自從先皇過世為了新皇坐穩江山,他拼盡家財守國,換來的卻是再無人問津。
“若是有的給也不會挨了這么久,南方旱災加上瘟疫,聽說皇上登基以來一直在翻修宮宇,國庫恐怕早已空虛,也不知這場旱災和瘟疫有沒有得到合理的處置,只怕前朝早就鬧得不可開交了。皇上呀皇上,你可不能失了民心,大周的江山還需要百姓的呀!”
“大將軍放心好了,皇上背后好歹有太后指點呢!”
“這半年也多虧將士們自給自足,可接下來該如何,等到大雪一下,這仗不用打我們不是凍死也是餓死了,任憑他崢戎帶兵從我們身上踏過奪我家國,虐我百姓,生靈涂炭吶!難道天也要亡我大周嗎?”
“將軍莫急,諒他崢戎也不會直接和我們硬碰硬,好歹還有些時日入冬,興許會有轉機的。皇上若是不理會就找太后,她不會坐視不理!”
“太后再厲害也是女流之輩,能有什么好的幫助,只能祈禱上蒼今年冬天不會太冷,只要將士們有一口氣也要和他們拼到底!”
皇宮內歌舞升平,皇上喝得正在興頭上,佳人入懷,沉迷酒色哪里還有前朝的事在心上。一騎軍衣風塵仆仆趕到殿前,跪拜許久也不見有人通傳,好不容易遇到一位喝多準備出恭的太監,只見他晃晃悠悠的出了大殿。
“公公留步!”
“嗝,啊……你嚇死我了,干嘛呀?”只見那太監伸著蘭花指指著眼前之人,滿身酒氣,面色也是喝得紅彤彤的。
“有勞公公通稟,邊境加急,邊境加急呀!”
“什么加急,我正尿急呢,你等著!”說完話的功夫人就跑走了。
接著出來了一位貴人模樣的女子,衣帶松解,發髻散開,跌跌撞撞的出了大殿,把那小兵嚇得趕緊低下了頭,不敢抬頭與其說話,只得耐心等候那位公公的歸來。
過了許久,殿內的喧鬧聲漸漸停止,大概是喝多了就互相順勢倚靠著睡著了。
“你,你怎么還在這里呢?我剛剛回來的路上在樹下打了個盹,也不知過去多久了,你一直站在這里穿著盔甲,真是不嫌累呢!”
“公公說笑了,屬下本就是征戰之人,區區站幾個時辰又有何妨?還請公公帶傳,邊關加急!”
“這會子沒聽見里面都安靜了嗎?想必皇上是睡著了,哪里有人敢去打擾,這可是掉腦袋的!你有什么就說,等皇上醒來我回稟就是!”
“不行,事關國之危難,不見到圣上屬下絕不會回去的!”
“好好好,那你等著吧,啊,哈……我再去睡會去了!”
到了晚膳時間皇上才醒來,傳膳進殿皇上也就順便傳旨進殿,拿起急信皇上也只是大概看了一眼。膳桌上擺滿了山珍海味,大多數都是小兵根本不認識的東西,只是做工精細,香味撲鼻,這一頓飯也許夠將士們好幾天的糧食錢,可皇上卻不以為然。
“嗯,朕知道了,退下吧!”
“皇上,屬下是要等你的答復呢,不然回去如何向七萬將士交代?”
“朕自有分寸,用得著和你說嗎,下去!”
“皇上!”
“再不下去朕可就讓你回不去了啊!”皇上是個疾言厲色之人,自己歡樂之時是一副面孔,面對國事之時又是一副滿臉厭煩的面孔。
“那屬下告退,只是事關國之安危,還請皇上一定好好思量一番吶!”
丟下邊關加急信,睡了一下午的皇上精神抖擻,覺得宮內的面孔看夠了,便又傳了宮外的歌姬入宮獻舞,一日內除了睡覺之外整個后宮一直處于喧鬧的場面。
聽見皇上冷漠的態度沐元躲在大營整日食不下咽,眼見崢戎氣勢越來越洶涌,我方大軍雖未戰卻已心生退意,意志消磨,無奈覺得還是該稟明太后,哪怕是一線生機也是不愿放棄的。
行宮里太后正泡著溫泉,依靠在池邊閉目養神,兩個丫鬟一個在為太后捏著肩膀;另一位在剝著橘子。印公公匆匆走進跪在一旁。
“啟稟太后,奴才命人打聽清楚了!”
“說!”
“邊境鎮壓已經半年有余沒有錢糧供應,這您是知道的,今夏大旱沐將軍確實從未稟奏皇上提起錢糧一事,這也可見沐大將軍的軍中的地位。可是入秋以來那蠻夷崢戎仗著有些收成,得知我大周今年旱災加瘟疫便企圖大肆進攻,以占山河!”
“嗯,這個崢戎確實不可小覷,這會是大周的災難,皇上就沒有任何示意嗎?”
“回太后,沒有!還有就是蘭心公主的事,確實是晉王的好友什么親戚,沒有什么家世地位,只是位酸秀才而已,太后大可放心!”
“小姑娘家我當然放心,我不放心的是先皇的那些兒子們,太不受管束,哀家要想辦法讓他們都乖乖的。國之危難,他們靠著皇族身份吃喝玩樂,還想奪得民心,該是時候為我大周付出了,哀家答應先皇不殺你們,但也不希望你們太過安穩!”
蕭蕙蘭一路奔波到達洛陽,沿路只要聽聞是公主馬車百姓都會磕頭跪拜,這份民心來自于她的父親西亳王蕭函;那個太后口中心地善良卻膽小懦弱的三皇子。
蕭函母親孫氏本是先皇身邊的侍女,后來生下皇子才逐步封為貴人,皇上也不算恩寵,只是一時新鮮才會寵幸。孫氏因不受皇上寵愛所以也保得半生周全,但這也使得蕭函自小被欺負慣了,才形成怯懦的性格。蕭函長大后卻及其懂事,直到蕭蕙蘭的出生,這個會哭會鬧的小公主惹得先皇十分喜歡,這才緩和了父子之間的關系。先皇病重議儲之時也有大臣提起這位三皇子。只是因為前朝的一句話這娘倆就招來殺身之禍,一杯毒酒被孫氏喝下才保住了蕭函的性命,新皇登基他就被賜予封地遠遠的離開了鎬京。
“父王,女兒回來你為何不開心呢?”
“你在鎬京都干了什么?”
“我干了什么?女兒干了許多大事,救了許多百姓呀!”
“哼!”蕭函憤怒的轉過身子。
“是蕭景辰告我狀啦?”
“自己干了什么自己不清楚,何須別人告狀。再說那是你叔叔,直呼其名成何體統!看來還是為父平日里管教太過松懈,慈母也是多敗兒呀!”
“我不許你這么說我女兒,她做錯什么了,她救了萬千百姓,何錯之有?”說話的是蕭蕙蘭的母親襄王妃,一位端莊賢淑的母親,與蕭函也是舉案齊眉的夫妻情分。
“你一個婦道人家不懂,她一個女孩子家怎么會干這些,就算真的是她干的太后也不會相信的。這就連累了你九皇叔蕭景辰!”
“事兒是我做的,向皇祖母進言也是我偷偷跑去行宮訴說的,和小皇叔有何關系?”
“太后生性多疑,這種事不是你一人可以做出來的,她自然懷疑!”
“皇叔不管百姓死活也不準別人管嗎?”
“救百姓與水火是蕭家的職責,只是這樣會害了你小皇叔,因為他母親,太后本就視他為眼中釘,大皇兄這副模樣,我們兄弟間更應該互相幫助,你豈能害了他?”
“父王你不也救了不少百姓嗎?”
“這不一樣,我遠在洛陽,她想管也是不容易的,受苦的往往就是眼前的人!”
雖然蕭函只是三哥,但是皇上昏庸更是不會顧及手足之情,蕭函就更加在乎這些弟弟們,尤其最小的弟弟蕭景辰。如果因為自己害了蕭景辰他會自責一輩子的。
洛陽的秋天比其他地方來的要早一點,蕭蕙蘭從未想過僅僅一些言行會害了很多人,每位皇室都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