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24.商人趨利避害可恥么?
- 隨想生活
- 醉醒溫柔
- 1780字
- 2018-03-25 20:05:33
2018.3.25
不可恥!
我明確的告訴你,不可恥!
我本來就是做生意的,做生意不賺錢讓我做什么?我又不是慈善家。對么?
區別就在于,有些人是做著昧著良心的生意。有些人做的是對得起良心的事。
不管別人怎么樣,我們守住自己的本心,守住自己的良心,在不斷前行的過程中,不斷的拍拍自己的胸口,說:我問心無愧,就好了。
在這個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商人從個體逐步脫離了出來。
很多時候,商人應該更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擔當。
但是所有的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都是在個人的力所能及范圍之內去落地的。
你說讓一個每年只賺40萬的商人每年向社會捐助100萬的物資,你說這可能嗎?
說實話,他即便是捐了一塊錢,我們也應當尊敬他。因為他是在行動的,他是一個行動者,而不是一個嘴巴胡里花哨的鍵盤俠。
很多時候,很多人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總是希望別人做到。嚴格要求別人,這種人往往沒有多大的成績,甚至連一點成就都沒有。
你可以去看看身邊這樣的人,對別人嚴格高要求對自己寬松低要求。
這種人說實話其實真的很難有大的成績。
當然啦,也沒有明確的區分,很多時候,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有這樣的一些行為。
這是一種人之常情,對別人嚴格,對自己寬容。
但是把這種人之常情放大到一種行為習慣,甚至到了煽風點火的地步,這就真的讓人看不下去了。
說到這里,我又想到了一種人格魅力。
默克爾,鐵娘子之稱。德國評論家說,默克爾滅殺了德國政治的生機。為什么?因為很簡單,默克爾總是板著一張臉,少鹽,少鹽,再少鹽。言論的言。西方選舉的時候總是有辯論嗎?在辯論賽這個環節。默克爾的對手面對默克爾一言不發的沉默。你讓他能說出怎樣的道道來?
不是說他不能說出話,而是說他不管說出什么話,最終整個辯論場的氛圍都被默克爾壓抑著。因為連他面對默克爾的惜字如金,說著說著都感覺無趣,那接下去辯論還有什么意思呢?
說默克爾有很強的控場也好。還是其他的也好。但是他在德國人民心中樹立的那種鐵娘子,簡約,堅定,實干的作風形象。
這種作風一旦深入民心,想去動搖是非常難的。所以沒可能能夠讓德國敞開懷抱去擁抱西亞的難民,也是與他的作風分不開了。
講了這么多,我其實就想講。默克爾從來不會用大篇幅去解釋他的行為。他只是用行動在證明一切。
這樣的一個人,其實很多時候更容易讓我們尊敬。
股神巴菲特,大家都知道。但是巴菲特背后的男人,查理·芒格,多少人知道呢?
聽過一個故事。說是有人早上拜訪查理,第一次八點到廠里在看報紙。想想不能讓他久等第二次7點半。第三次七點,第四次6點半。(大致是這個意思)。最后那人發現,不管自己去得再早,查理依然按照做好的計劃做事,他早起看報紙,并不會因為對方改變。
生活中其實有很多這樣的情況。打個比方,今天家里沒有重要的客人,我睡的晚一點,懶一點。今天家里有這樣的客人,我就早點起床打掃衛生,準備好飯菜。
很多時候我們生存的方式是根據外界改變的。結果這樣就會鍛造出很多的人,很多一模一樣的人。怎么樣的人呢?
跟隨者。
或者說打工者。
不是說打工做不好。在我的隨筆里,從來不歧視,偏見任何人。每一個人都應當得到英勇的尊重。路易十六王后上絞刑架時,那一聲不經意間的對不起,這是對人性最大的尊重。也體現出一個人的內在修養。
扯遠了。我想說的是,你會發現大部分的教育出來的人都是被動的去適應這個時代的改變,去適應這個社會的淘汰的。
這樣教育出來的人,他的性格是被動的。面對挑戰和風險也是被動的。
但是也有主動的。
那些主動的人,追求的不是去適應外界。而是尋找自身與外界的一個支點。平衡自身與外界。
靠什么去平衡?
對內建設,關注自己的價值的增長。
我聽過這么一段話。
不太會追求姑娘的小伙子,往往是按照對方的需求來重塑自己的。你需要陪伴,那我就陪著你。你要禮物,那就給你買東西。你要出風頭,我就替你打架。你要有面子,我就去丈母娘家干家務。
往往這么做的人,反而會被發一張好人卡。
你很好,但是我就是不愛你。
真正能拿下姑娘的是誰?往往是那些價值獨特,而且十分突出的人,姑娘被吸引,更容易愛上他。
這里講的就是兩種方式。一種是向外追求適應別人的需求。一種是向內建設,只關注自己價值的增長。
你會選哪種?
不用說,我相信很多人看了之后一定會選第二種。
我曾經就是第一種。所以我告訴自己。我不夠優秀。
跑了這么一大圈再繞回來。商人趨利避害可恥嗎?顯然不可恥。
可恥不是別人說的,而是你自己自身的認知和道德觀來衡量評價的。
做好自己,明天就會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