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48.勇氣和智慧
- 隨想生活
- 醉醒溫柔
- 824字
- 2019-02-21 00:00:02
在我教閱讀的過程中,我曾經讀到過這么一句話:
迎難而上是一種勇氣,迎難而不強上是一種智慧。
曾經我聽到過一位老師說,教育一定要有敬畏心。
擁有了敬畏心,才能夠真心用心,才能夠真正的耐得住性子,去磨去雕琢手下的一塊塊璞玉。
我曾遇到過兩個學生,一個是學習困難戶,調皮搗蛋鬼;另一個天賦很高,基礎也好,容易拔尖。
然后我聽到他們的班主任對這位拔尖的孩子說:以后不要很那那個男生一起學習了,最好兩個人分開。
排除個人私利(雖然一定會有私心存在,但我盡量排除)。站在我的角度,我始終在引導,教會兩個孩子如何去管理好自己,如何去面對自己內心的薄弱不堪,如何不去被別人打擾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做好應做的事。但是教育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兩個月怎能可以?但我很開心,效果顯而易見的。
當我知道老師告訴那個拔尖的孩子和另一個孩子分開,我的內心其實是非常不爽的。
因為那個孩子在她的父母離異之間已經進行過一次逃避,然后在他奶奶和母親之間又進行了一次逃避,如今,連老師都教他如何去逃避……看他表面,開開心心,有時候還頑皮,但其實他的內心是怯懦的,在我和他交流的過程中,他內心的不安和恐懼已經深深的扎根,我不得不通過其他的方式來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他告訴我,要堅強,要樂觀。但他從來沒有正視過,面對過爸爸,媽媽,奶奶。
和他的交流過程中,甚至他都不愿意去面對其中的問題。
讓他處理關系的過程中,也形成了一種不恰當的行為方式。可見的他失去了面對的耐心和勇氣。
現在連老師也叫他逃避——而不是正視問題,好好解決問題。
將來的他還會繼續逃避嗎?
我不得而知。
當然,有可能,我是全錯的。可能老師教給他的是一種智慧。我想交給他,只是去面對的勇氣。老師教給他的可能就是不去強行面對的智慧。
我只是帶著異常主觀的想法來寫這篇文章,其中也夾雜著個人的私心和氣憤。
歸根到底還是對自己的感慨。
王陽明說,我不以落第為恥,我卻已落第心動為恥。
我以我心動為恥——就像以前說的,我用心了就好,緣來自然來,緣去自然去。
一切隨緣。
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