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與母親訣別
- 云出終南岫
- 雨新桐
- 2543字
- 2018-03-02 16:26:08
王世華的母親在他開學的時候就病倒了,而且病的不輕,所以世華打算寒假回家一趟,看望生病的母親。但是因為快過年了,汽車票十分難買,王世華在西安汽車站整整排了兩天兩夜的長隊,最后總算買到了一張回家的汽車票。
臨回家之前,世華去了一趟住在XA市內的伯母家。好心的伯母怕王世華路上受餓,專門給他帶了幾塊白蘿卜在路上吃。
春節前的汽車站人很多。亂糟糟的,尤其是到了晚上,那些賣東西的小販怕被人抓住,一個個東躲XZ,像幽靈一樣在人群里晃來晃去。
王世華見到一位賣花生米的人,一只手緊緊握著裝花生米的口袋的口子,另一只手收錢。一毛錢可以買到五顆花生米,必須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據說,有個人坐在一個黑暗的角落里,說是他賣母雞,而且是黑母雞,裝在一只白口袋里面。有一個人走上前,不知道花了多少錢,買了那只母雞。
賣雞的人說:“你干脆連口袋一起拿走算了!”
于是那人就連口袋把雞提到了家里,等天亮一看,他頓時傻眼了。這哪里是母雞?明明就是一只烏鴉啊!
王世華坐了一天的汽車,第二天又走了半天的山路,總算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回家之后,王世華才發現,他們家因為當時的“一平二調”,原來的房子里面,上房要騰出來給大隊里做小學。他們住的廂房也要騰出來,作為大隊辦公室。
不得已,世華家搬到了離原來的家大概有200米遠的一個山坳里。這是一個石板的舊屋子,原來屬于一位姓盧的人家,因為他家已經蓋了新房子,不在這里住了,王世華的家人們就暫時住在這所石板的舊房子里。
房屋的屋頂是用石板蓋的,因為年久失修,到處都透亮,四處都透風。真是在屋里抬頭就可以看星星、看月亮,石頭屋子里也非常黑暗,或許是世華還有點不太習慣。
王世華母親的病情日益加重,山區缺醫少藥,他們也沒有錢去看病,所以不久世華的母親已經臥床不起了,大小便都不能夠自理。
這一年的春節,世華全家是在焦急痛苦中度過的,沒有任何的歡樂。這時候王世華才真正體會到,富人過年,窮人過難啊!
春節就這樣在熬煎中過去了,轉眼又到了王世華快開學的時間。他的內心十分矛盾,思想斗爭也十分激烈。他本想留在家里再照顧母親一段時間,盡一點做兒女的孝道。王世華將這個想法告訴了母親,不料母親深明大義,她不但沒有挽留兒子,反而極力催促他快點回去上學。
王世華的大哥王世經也對弟弟說:“這時候,你在家也沒有多大的益處,還是趕快回去上學吧!母親有我和大嫂照料,你就放心地去上學吧!”
大哥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母親這種偉大的母愛,再一次深深地打動了王世華的心。
為了節省車票錢,同時也實在買不到回程的車票,王世華決定步行回學校。
困難時期,汽油奇缺,有許多汽車的頂上都放著一個很大的帆布氣囊,據說里面裝的是沼氣,就用這種氣體來發動汽車進行運輸。
王世華來到山陽縣汽車站一打聽,才知道正月十五以后才會有車票。可是西安外國語學院立即就要開學了,王世華怎么能等到那時候呢,所以世華就打算步行前往西安。
臨走前的那一天早上,王世華來到母親的床邊,向她告別。他從家里只拿了一雙布鞋,這還是大嫂專門給世華做的,還拿了十幾個柿餅,這就是王世華路上的干糧,都裝在一個雨傘套里。
王世華走到臥病在床的母親的床前,看到她那蓬亂的頭發,憔悴的面容,母親無力地躺在床上的情景,永遠地刻在了王世華的腦海之中。
母親為了不讓王世華過于傷心,她只說了幾句話:“你放心的走吧,好好的去上學,我要是命大,今年能扛過去,也許病就好了。如果我扛不過去的話,有你大哥和大嫂在家中料理,你就放心吧!好好上學,將來一定要走出這個大山,我就高興了。“
母親說了這幾句話,于是就轉過臉去,也許是不想讓王世華看見她的眼淚,她再也沒有和兒子說什么話。
王世華望著母親的背影,就這樣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家。所以世華在以后做夢的時候,總是夢見母親的背影,從沒有夢見過她的面容。王世華含著眼淚告別了母親,不想,這一次成了自己和慈祥的母親的永別。
由于缺乏經驗,世華對于這480里的山路,沒有做好計劃。按照正常情況下,步行走到西安,大概要有四天半的時間才能走完,可是王世華那時年輕氣盛,心想,又沒有拿任何行李,三天時間肯定足夠了。所以第一天王世華就走了160里路,第二天又走了140里路,兩天加起來已經走了300里路。
到了第三天,其實才是最艱難的一段路程,王世華要翻越秦嶺,由黑龍口一直走到藍田縣的流峪口。當時有句俗話說,口對口,九十九。也就是說由秦嶺南邊的黑龍口,再走到藍田北邊的流峪口,整整是九十九里路,也就相當于一百里路了。
但是當王世華第四天走到藍田縣的時候,他幾乎一步也無法向前走了。他的鞋底已經磨透了,腳板上磨出了六七個指頭大小的大血皰,每走一步都是鉆心的疼痛。但是王世華還是咬緊牙關向前走,實在走不動了,就坐在路邊歇歇。每走十根電線桿,他就坐在地上歇一會兒,積攢下次出發的力氣。
就在王世華十分困難的時候,忽然遠處有一輛中巴車從他后面開過來,突然一下子就停在了世華的身邊。
一位中年司機從駕駛室里探出頭來,看見王世華狼狽的樣子,就關切地問他:”小伙子,你要到哪里去?“
“我要去西安上學。”世華耷拉著腦袋,有氣無力地回答道。
當司機看到王世華胸前戴著西安外國語學院的校徽的時候,就叫王世華趕快上車,說把他捎到西安去。
王世華喜出望外,他到了在車上才知道,這輛車是送西北局黨校的家屬回藍田的,返回的時候是一輛空車。西北局黨校就在西安小寨,王世華和同學們之前周末進城,經常路過那里,所以師傅對外院的校徽也比較熟悉。
汽車就是快,兩個多小時之后,王世華就到了小寨。經過路上的攀談,世華知道這位師傅也姓王,世華想,王師傅的心可真好啊!
后來,王世華一直惦記著這位素昧平生的大好人,雖然他們后來再也沒有見過,世華在心里默默地想:但愿他這樣的好人一生平安!
從這件事情王世華也得出了一個簡單而淳樸的道理,那就是,自己一時的舉手之勞,也許會救人于水火之中,解人于倒懸。世華以后也學這位師傅,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他總是伸出手,干一點自己力所能及,能幫助他人的事兒,也許這樣會為別人解除不少困難和痛苦。
王世華回到學校一周多的時間,因為腳底下的血泡已經破了,所以上課得由同學扶著他小心翼翼地走,吃飯的時候也有熱心的同學幫他打飯拿回宿舍,讓王世華在宿舍里面吃。
整整過了一個多星期,王世華腳上的水泡才慢慢結痂恢復,他的腳力更加強健了,心理也更加堅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