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8章 因果

  • 永明紀事
  • 水罙
  • 2502字
  • 2018-03-21 21:11:58

沈昭假裝不曾見到方才那尷尬的場景,神色自如地微笑著朝他頷首,“沈公子,好久不見。”

沈存堯頓時不自在起來,不單單為方才經歷的事,還有沈昭格外熱情的態度。他可不曾忘記,在學府時,對方時不時地打量與善意的笑容。因此只是眼神直直地看著她,愣了半晌,卻不知道如何開口。

沈昭看著,心里頭忍不住一樂,她頓時覺得沈存堯并非冷傲無禮,對方興許只是不擅長同人打交道罷。瞧他這直愣愣地模樣,真要跟學子彎彎扭扭的心思打交道,也的確有些難為他。

“有客上門,沈公子莫非不恭聲相迎嗎?”她偏著頭,朝沈存堯略微戲謔地笑了笑。

“哦。”沈存堯頓時反應過來,連忙說道,“你快進來罷。”

這話說得……怎么跟她是逃難來的一樣!

沈昭忍不住微微蹙眉,深覺沈存堯不只是不擅長打交道,簡直是完全不會啊。沈鳳忱莫非不知曉這個嫡長孫不會說話嗎?還是以為他生性冷淡,便不再過多注意——這可真是粗心!

真以為武將出身,就不用學著說話嗎?沈安當年那么機靈,怎么他的后代就都是如此蠢笨的?沈昭突然覺得很是上愁。

她正欲說他幾句,卻被孩子們搶了先,虎牙兒坐在草席上,囔囔道:“先生,您這么做太不講禮貌了。您應該說請小公子進來的。”

沈存堯亦發覺自己所為不太妥當,頓時紅了臉,他輕咳一聲,又道:“余兄,您……”

他的話還沒說完,沈昭又忍不住一笑,自己瞧著就比他小上許多,這一聲“余兄”他是怎么喊得出口的?她當即打斷他的話,道:“你喚我少明便好。”

又問,“沈公子可有表字?”

“未及弱冠,不曾有字。”

沈存堯搖搖頭,語氣淡淡的,言語亦是簡潔。

面上又恢復了先前的冷峻漠然與沉默寡言,甚至還有些許警惕。仿佛之前的臉紅與無措只是錯覺。怕是對她這個不速之客存有戒心。

他興許只在孩子們面前才會露出溫和來罷。

沈昭不動聲色地瞧著,微微頷首道:“沈兄不必多慮,我方才只是恰好經過此地,聽聞院子里有朗朗讀書聲,便忍不住過來瞧一瞧。果真見到了孩子們認真讀書的模樣。”

沈昭這話雖然好聽,沈存堯卻不敢打消半分疑慮。

他不知對方在門外聽了多久,更不知若是方才那幾個孩子不曾離開,對方又會待到何時?他雖不知同人打交道,卻深知人心險惡。

否則他亦不會不愿開口。

再者,方才之事實在談不上好。

他正欲再詢問沈昭幾句,可一道古怪的聲音猛然間響起,在這空曠寂靜的庭院里顯得格外清晰。一時間,庭院之中寂靜無聲,氣氛頓時沉寂。

他一愣,忍不住去追尋聲音的源頭。

孩子們卻率先笑了起來,紛紛喊道:“先生肚子餓了。”

沈存堯聞言,忍不住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腹部,方才的聲音好像確實是從此處傳來的。他以前跟著長輩看戲曲時,常聽戲子言腹中唱空城計,原來真有此事。

他微微擰起眉頭,自己好像并未用午膳來著……

孩子們又喊了起來,“先生先生,您該吃飯了。”

沈存堯回過神來,朝沈昭看過去,卻見對方竟帶著幾分戲謔,似笑非笑地看著他。他頓時面紅耳赤,將視線偏向別處,自己方才似乎在對方面前出丑了……

沈昭見他一副不知所措地模樣,心里頭更覺得好笑,她正了正神色,又把目光轉向孩子們,道:“我見孩子們讀了這許久的書,想必也餓壞了。我去給他們買些吃食罷。”

這下沈存堯沒有再犯傻,連忙走過來,“我同你一起。”

……

兩人將吃食買回來后,便一同坐在臺階上用午膳。

若是讓那些高門大戶的子弟看到,只怕會驚得眼珠子都掉下來罷。他們一個是武將世家的嫡長孫,一個是書香門第的姑娘,竟然這般毫不知禮地坐在臺階上——吃著最簡單的餅。

沈存堯的吃相雖十分優雅,可速度卻不慢,不多久,他便將手中的食物盡數解決。許是方才發生事讓他心里不太舒坦,又許是他見沈昭不曾對他露出鄙夷或者嘲諷的笑容來——甚至頗為好心地同他去買吃食。

他心里下意識地放開了許多。

竟開始同沈昭說起這前因后果。

“我第一次見到虎牙兒時,他正在路邊跟一只野狗搶吃食。我長這么大,還從未見過那樣的情形,若不是看他穿著破爛,我還真以為他們是在玩鬧呢。呵……真是可笑。”

說到最后,沈存堯竟真的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仿佛他方才所言的確只是一個笑話。

然而,沈昭卻從中聽出了心酸。

像他這樣錦衣玉食的貴公子,興許從未想過這世間竟有人食不飽腹,衣不蔽體。就像他之前所言,讀書于他們而言,乃必要之事。可于這些孩子而言,卻不過徒增戲謔罷了。

沈昭看著孩子們充實而滿足的笑臉,沉默了半晌,終是忍不住勸慰道:“此事之因非源于你,沈兄何必自責?”

“自責?”沈存堯微微搖頭,臉上的神情帶著些許旁人難以讀懂地無力感,“我并非自責,我不過是……恨自己無能罷了。他人種下的因,為何要讓這些孩子承擔?”

沈昭聞言,神色間亦有幾分無奈。她明白對方所言之因。

同和年間,世事清平,外無強敵,內無禍患,天災人禍,尚無蹤影。太康年間,國朝更是海晏河清,政通人和,實乃難見之盛世。

而及至太康末年甚至于永明初年,國朝官吏調動無定論。因余家一事,斬殺貶謫官員無數,而朝中大臣多為尸位素餐之輩。異族之供奉,相較同和年間,少之又少,甚至于不滿國朝入主中原之狀,數次擾邊。

北地旱災,南方水患,此起彼伏。而戶部所撥賑災銀兩,難以惠及受災民眾,若是民眾憤起擊之,則以暴民亂民論之。西南邊陲,匪亂不止,東南沿海,倭寇難治。奉命鎮壓之軍士,皆無所得。

君臣卻皆安坐于宮墻之中,談笑風生,言國朝之清平盛世,何其可笑!

而其之果,便是徒增難民。

應天金陵城,國朝留都,其繁華自是他處不可比擬。城內流民之數卻依舊恐怖如斯。若是他處,又該如何?若非親眼所見,只怕難以相信!

“我尾隨虎牙兒來到城內,才發覺先前從未注意的角落,竟有無數難民隱匿其中。他們皆是面色發苦,眼眸黯淡,毫無生氣。見人來人往,嘴里亦不過一句乞討。”

沈存堯喃喃細語,仿佛憶起當時之情形,神色愈發凄涼落寞。

“而與之相鄰的另一街道之上,則是茶鋪酒肆林立,朱樓粉閣連綿不絕。高門大宅之奢華闊氣,無處不見。車馬之精美,隨從之眾數,貴人之華麗,他處難以比擬。”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何其相似!

他目露憤然之色,“我曾擊鼓鳴冤,縣令視我于迂腐書生,置之不理。我亦上書言事,未達天聽,便已落滿灰塵。我詢問學府先生,先生卻言,世間因果,無可避免。

何為因果?君臣耽于享樂,不理政事之因,便令布衣百姓承受其果。然則民眾何辜!稚子何辜!啖血肉者光鮮于人前,受災禍者乞求于人后。此種因果,何其可笑!”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充县| 手机| 景德镇市| 邯郸县| 石景山区| 旬阳县| 宜春市| 辽宁省| 阳东县| 乌苏市| 安多县| 通海县| 汶上县| 固阳县| 英吉沙县| 太白县| 上高县| 嘉黎县| 鱼台县| 修水县| 德钦县| 海兴县| 孟津县| 武隆县| 桃江县| 新竹市| 余江县| 咸宁市| 刚察县| 扎兰屯市| 定边县| 边坝县| 大理市| 安宁市| 来宾市| 吉隆县| 南江县| 南平市| 祁门县| 闽清县| 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