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余明,這離你家還有多遠(yuǎn)?我這腿都快報廢掉了?!?
本該走最后,卻被三人推向第一個領(lǐng)路的趙葉楓停下了腳步,看著小道一直往大山深處延伸,害怕走錯路的他每時每刻都在觀察著周遭的地形,實在不能定方向后轉(zhuǎn)身詢問余明。
余明一抬眼便看見了一片綠綠紅紅、長勢良好的野辣椒地,這下他心里可算是有了底。就剛才他也懷疑自己這么長時間沒走,是不是走錯路了?要是走進岔道那可就讓人給看了笑話。
連忙和趙葉楓說道:“你急?我比你更急!看見那片辣椒地沒?快了!”趙葉楓望著余明手指過去的地方,果不其然看見一片滿是雜草的辣椒地。
四人踏著千奇百怪的石頭沿小道走著,視野開闊處,領(lǐng)隊的趙葉楓向山下眺望。只見一只深山中的飛鳥從空中俯沖,猛虎下山的氣魄循繞左右。余三叔同趙葉楓一起觀了眼前景,在他身后不禁感嘆起了生命的活力。
自從上次一別之后,已經(jīng)有些許時間沒有回到老家的余明,已經(jīng)把回家當(dāng)成了一場任務(wù),自己只是個需要完成的任務(wù)都角色。
可跨入這條和他記憶息息相關(guān)的小路后,塵封已久的那些困苦卻又溫馨回憶,再次從這片民風(fēng)淳樸的大地上浮現(xiàn)。
上官雨馨一路上都沉悶著,別人不和她說話她也就不主動搭理人家,甚至對趙葉楓的話也沒多少。踏入密林的山路后,不知是大自然風(fēng)光美景還是山間野花,讓她心情大好,從背包里摸出了耳機,聽起了當(dāng)下流行的音樂。
且說那踏上山路的菜販子,早已不顧自己緊張害怕的情緒,硬著頭皮慢梭梭的走上山去。
早一點過亂葬崗總比剛到亂葬崗好,一想到這他就又加快了幾分腳步。對于那些鬼怪之事頗為忌憚的他,伸手攥出張赤字白底的符箓。
菜販子不是什么村中惡人,生性一如既往般的膽小多疑,逢年過節(jié)在這個廟里拜拜那個廟里走走,對余家老爺子自然也是崇拜的很。
他經(jīng)常提自家種的新鮮菜肉給余家,雖說余家同樣住大山里也不缺這些東西,余家老爺子看他這么殷勤,便給了他一張保命的符箓。
在陰森的林子里行了一段路程后,菜販子途徑過一片還沒熟透的辣椒地時,終于見了那塊立在亂葬崗旁的無字石碑。
提著煤油燈的他興奮的就差跳了起來,遇到那塊無字石牌,也就相當(dāng)于快到村子里了,只是需要路過讓他提心吊膽的亂葬崗。
要說這亂葬崗上也沒個人打理,雜草叢生遍地都是動物的排泄物,周圍更是沒什么長綠樹子,硬說有也頂多只是棵禿樹。
這成堆結(jié)隊的烏鴉通常站在禿樹上,虎視眈眈的等待人類將新鮮的尸體送來好供它們享用。山林間的野獸走投無路時也會來此地,用爪子拋開剛挖好的新墳,運氣好碰到只用草席簡單裹著的死尸,它那頓可就算是吃的極其豐盛。
正所謂“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擱1949年以前的戰(zhàn)爭時期,活人都顧不上的年代那還能管得上死人?瘟疫旱災(zāi)洪水泛濫幾乎都是家常便飯!死人那都是常有的事。哪家那戶死了人,只能算是運氣倒霉,一件壽衣都沒有,燒些紙錢給離世之人,再組織一兩個大漢抬著草席,就可以去亂葬崗下葬了。
擱1949年以后的新中國時期,要說這草席包裹著的死尸,大多都是些橫死之人,其中也不乏客死他鄉(xiāng)的外地人。本地橫死之人一般大多都進不了祖墳,會破壞祖墳上條條框框的風(fēng)水格局,人死后家屬通知親朋好友來家里吊喪,請村中的木匠打好一副上好的棺木,入殮后抬上亂葬崗??退浪l(xiāng)和那些無依無靠之人,斷了性命這一生也就算是到了頭,還能埋在亂葬崗里,也算得上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
菜販子磕磕碰碰沒走幾步,便察覺到周圍有些反常。
以前他總聽人說這一帶烏鴉甚多,不管白天還是黑夜晴天或是下雨,每逢過路總能聽到群烏鴉的鳴叫聲。這次不管菜販子怎么努力豎起耳朵去聽,可林子里依舊不同尋常般的沉寂。
不解異象的菜販子干脆也就不再思考,攥著衣兜符箓的那只手更緊了,緊握手中煤油燈往山上快步走了起來,行至半道忽聞通天震地的點鼓鳴鑼之聲。
菜販子算是徹底怕了,這離村子雖說也沒有多遠(yuǎn),可這半夜三更誰家不睡覺,在這亂葬崗上鼓樂喧天?
接下來的一幕和那之后所發(fā)生的一切,讓菜販子不敢去相信自己的眼睛。
只見亂葬崗正中心一帶的雜草堆上,赫然搭起了個剛砌末好的草臺。草臺上的人隨著花燈各個是唱念做打,一身上好的行頭配著手中的花扇,更是讓草臺下無數(shù)人拍手稱快。
菜販子一時間摸不著頭腦,這地不是荒郊野外的亂葬崗嗎?為什么一群人會圍在亂葬崗上看花燈?更為古怪的是臺上這群唱花燈的。
這附近唱野臺子的人他大多都認(rèn)識,就算抹了厚粉他也辨認(rèn)得出,可見草臺上那些唱燈之人,菜販子竟一個也不識得。
隨著草臺下叫好聲菜販子心底里癢癢了,想著近些天來自己都沒怎么聽過花燈,把他饞的是到嘴肉恨不得立馬咬上一口。
一想草臺下這多人那自己還怕個大鐵錘子?一溜煙出了山路就往山坡上跑,什么鬼怪和邪魅全拋在了腦后,只想看看現(xiàn)在唱的是什么花。
滇是我國擁有少數(shù)民族最多的省份,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生活著彝族、傣族、壯族等少數(shù)民族。在各個名族中自古以來都有口口相傳的小調(diào)及山歌,幾乎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dāng)中,并且在各個領(lǐng)域都占著重要的位置。
通常大多歌頌?zāi)信g那種純潔美好的愛情,激勵自然里人們需要進行的日常勞動,祝福男女之間婚配的喜悅和抒發(fā)自己對逝世之人的思念等。
菜販子是個地道漢人,不懂小調(diào)及山歌之類的東西,唯一好的就是這口唱野臺子的花燈。不僅可以蹭到幾碟花生米和幾杯茶盞,運氣好還能吃到一桌子大的,這關(guān)鍵在于要看臉熟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