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小軒繼續依賴我,接下來的幾天,每次他來找我,我故意不理他,然后他哭著被他的老師帶走;每次在校園里碰上,他高興地跟我打招呼,我也故意裝作沒看見他……如此幾天,小軒沒有再來找我了,路上碰到,他也不看我了。他現在每天都粘著他的老師。有一次午休,我在走廊上幫忙照顧另一個小班的孩子,小軒跟著他的老師從我旁邊經過,他沒有任何反應,他已經完全不認識我了。看到小軒似乎已經完全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我心里的石頭也放下了。但是他完全不認識我這件事,又讓我覺得心里空落落的。他是真的完全適應了嗎?
社區開展活動,小軒的老師要外出配合。那個下午,我到小N班查看情況,小軒正背著書包哭鬧,執意要跟著他的老師走,其他的老師怎么勸也勸不住。我走過去,抱起正在和老師糾纏的小軒,示意老師趕緊走。小軒一直在我懷里哭鬧,我看著他,淡淡地說了句:“你干嘛?”他看著我,不再揮舞手腳,仍然抽泣。我抱著他到了教室的一邊,把他放下來,我坐下來,幫他擦了眼淚,他的心情平復了很多。
“把書包放到書包柜!”我手指著書包柜的方向。
他取下書包,放到書包柜,然后回到我身旁。
“拿手紙把眼淚擦擦!”我遞給他手紙盒,他抽出一大截,在臉上胡抹一通。
“把手紙放進垃圾桶!”他把手指放進垃圾桶,然后回到我身邊。
“我們去聽老師講故事!”我牽著他來到小朋友中間。
“你不走!”他央求到。
“我不走,你去聽老師講故事!”我將他送到小板凳上。
“你不走!”他一邊小心翼翼地坐在板凳上,一邊望著我。
“我不走!”我看著他,慢慢后退。
我要讓自己完全退出小N班的課堂,但是又要讓小軒能看到我,我答應不走,但是我也不能影響課堂。
小軒一面聽著老師講故事,一面看著我。漸漸地,他的注意力被故事吸引,不再繼續看我。我看小軒已經完全平復,融入了課堂,我就退出了教室,去另一個班查看情況。誰知,我剛進隔壁班,小軒就跑來找我,他的老師抱起他,他拼命往我身邊掙扎,抓著我。
“我先工作,待會兒去你們班。”我一面向他解釋,一面掙脫他的手。
他不聽,一直哭,一直拽著我。終于,他被他的老師帶走。
小軒的分離焦慮根本就沒有好,他對集體生活的恐懼和不適應仍然存在。我一直是他的“救命稻草”,他之前的“不理我”,只是“懂事”的表現。他明白,我不是他的老師,我有自己的工作,他不能跟著我。一個三歲的孩子,面對陌生的環境,那么缺乏安全感,但是還能理智。小軒的事情,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每一天,我們都會因為一些事情,煩惱,生氣,難過,生活的磨難,工作的壓力……大人們常常讓自己處于情緒崩潰的邊緣,感嘆做事不易,做人難,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苦的人。可是比起這些剛入園的三歲小孩呢?他們第一次離開自己的父母,來到幼兒園,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小朋友們,他們的心里該承受著多么大的恐懼啊!可是到最后,他們都會勇敢地面對和克服,完全融入其中。他們雖然只有三歲,但是他們擁有堅韌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強大的環境適應能力。面對困難,三歲的孩子都能如此,而我們大人還有什么矯情的呢?
我似乎明白小軒出現在我生命里的特殊意義了。那段時間,接連經歷的幾件事情讓我對人性失望,對生命失去熱情,痛苦而迷茫,否定自己,屏蔽他人。小軒對我的依賴,讓我重新肯定自己;小軒對環境的克服,讓我重新勇敢。我不是小軒的老師,?小軒卻是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