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惺惺相惜?
- 傳送門通歷史,我上報國家
- 林跖
- 4231字
- 2025-03-07 18:00:00
孟未竟:“……”
你是多愛打聽家事啊!
孟未竟看過宋教授幾個,演講解說秦始皇的視頻。
感覺他對秦始皇的盛譽和喜愛,儼然已經超出了研究的范疇,到達一種個人信仰的地步似的!
好在嬴政沒發火。
他確實想從宋庭央嘴巴里套出點東西來。
只能壓著火,也不正面回答,迂回交談。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起初還是打太極車轱轆話。
但很快就意識到彼此都有所求問,立刻靈活調整,你一個問題,我一個問題,公平公正!
孟未竟聽了一會,發現宋教授還是靠譜的。
牢記原則,遇到暫時不能回答的,就直言不諱跳過,只回答秦王一統天下的過程,和統一后,所做的功績事跡。
車同軌,書同文,郡縣制,修直道,巡游天下……
以及嬴政老婆孩子姓名居所、婚育年齡等等各種隱秘八卦……
于是回程一路,整個車廂沒有別人說話,無論便衣戰士,還是秦人、荊軻秦舞陽,一個個全部豎起耳朵,聽嬴、宋、蘇三人你問我答。
時不時有低低的驚呼和壓抑不住的吸氣聲響起。
尤其是李斯,聽得心潮澎湃,紅光滿面,恨不能也加入進去。
秦一統天下后的諸多法令措施,諸如車同軌、書同文,居然都是他和大王共同制定推行的!
沒想到自己,竟真從上蔡的一只布衣老鼠,攀爬登入朝堂權柄的巔峰,變成一只,權掌天下的碩鼠!
孟未竟擔心的是另一件事。
他明顯察覺到,嬴政開始對宋教授興趣濃厚起來了!
兩人的眼睛都在發光,頻道慢慢對上了!
相見恨晚?惺惺相惜?!
他甚至覺得,嬴政現在只要招一招手,說不準宋教授,就會納頭便拜,直呼大王!
孟未竟覺得是宋教授要被嬴政俘虜。
但嬴政這邊,卻感覺自己快撐不住,馬上就要被宋教授俘虜了!
他與宋庭央的對答交談,起初還是以探聽未來境況為主。
但幾個問題之后,他立刻便被宋庭央回答過程中,不自覺流露出的淵博學識所吸引。
下意識深入追問,他對秦國現況、天下治理的看法和判斷。
車同軌、書同文……
每條法令,宋教授都能深入淺出闡明其來龍去脈,提出建設性的觀點,點清其深遠影響!
越是追問,嬴政心中越是驚駭,越覺得宋庭央隨口一句,都是鞭辟入里,仿佛直至定國安邦的核心!
這種時時刻刻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感覺,他這一生以來,從未在任何其他人身上感覺過!
哪怕是編纂《呂氏春秋》,被他尊為仲父,后被他親手摧跨的相國呂不韋,比較宋庭央也遠不如矣!
聽到激昂之處,嬴政如癡如醉,仿得大道。
直接一立而起,站在車里,雙手交叉,鄭重一禮,誠摯道:“政今始知,先生之才,曠古絕倫!”
眾秦臣俱都低呼。
不稱“孤”而自稱名,已是大王謙恭屈尊,認為此人的才華,可經天緯地了!
“秦方興盛,欲圖謀大業。先生棟梁之材也,愿得先生入秦,助政成就不世之功!”
臥槽?
想什么來什么啊!
孟未竟一下子站起來,咳咳兩聲:“干什么呢你?亂挖墻腳啊?宋教授,您可別犯糊涂啊,我們有紀律的。”
嬴政再次搶道:“愿以相國許之。卿不負我,我不負卿!”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聚焦在宋庭央身上。
或羨慕、或警告、或看熱鬧。
哪知宋庭央聽完蘇理理的翻譯,神情沒有半點變化,直接擺擺手:“好意,多謝。人,不去!”
其反應之迅速,拒絕之果決,讓了解他的孟未竟和蘇理理,都大吃了一驚。
拒絕很正常,現代生活過得好好的,去秦國封建古代社會干嘛?
但宋教授拒絕得太果斷了!
身為秦文化的狂熱愛好者,秦始皇的超級老迷弟……現在也可以叫老迷兄,居然毫無任何思考和心動,一口回絕了?
好歹也該猶豫一下啊?
嬴政臉上也有點掛不住了!
剛才聊得多好啊!
恨不得同吃同住在一塊兒!
結果真邀請你,你一口拒絕?
半點面子不給啊!
嬴政神情頓時更加誠懇:“先生是覺得,吃不慣?住不慣?卿可住在此地,來往大秦上朝,隨時出入,不受限制!
“政不在意,他們,想必也不會在意。”
說著,他視線特意掃過孟未竟。
孟未竟:“……”
這條件,簡直是太窩心了!
住在現代,人去大秦上班?
享受現代豐厚的物資,然后去大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比當初,他住在鶴崗,去上海送快遞都不遑多讓了!
但沒想到,宋教授根本不為所動:“你誤會了,我不是吃不慣、住不慣。單純就是不想去。”
嬴政臉色再次一僵。
“先生,孤看您,對秦鐘愛有加,每每問孤時,神采飛揚。
“難道先生就不想,親身助孤一統天下,平定海內嗎?”
“不想。沒興趣。我拒絕。”
這清醒的果斷,一點兒都不像那個狂熱的宋教授了都!
嬴政不死心:“為何?”
宋庭央攤攤手:“沒這個能力啊。
“我是研究歷史的,不是研究治國的。
“別看我方才高談闊論,那不過是兩千年歲月積累的知識而已。
“你去大街上,隨便找一個路人,也能給你說個一二三出來。”
嬴政一愣:“這……當真?”
宋教授不動聲色:“當真,我們有義務教育,每個人都學歷史的。
“你不信問問他們,對秦國,也能提出幾點耳目一新的說法來。”
宋教授指著孟未竟、蘇理理等人。
這就是謙虛了,學史讓人明智,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像他們這些外行,隨便說點大話糊弄還成,跟宋教授一樣鞭辟入里觸及本源,那肯定是做不到的。
宋教授擺擺手,示意嬴政坐下來。
“我年紀大,托大,叫你一聲老弟。
“嬴政老弟啊,別想那些有的沒的。
“剛才不聊得挺開心么,來來來,我們繼續!”
~
一小時后。
戰國眾人,暫且回去那個休息室,等候會談晚宴開始。
孟未竟、蘇理理,還有被強行隔離、拉回來的宋庭央教授,重新回到監控作戰室。
孟未竟用力伸了個懶腰,筋骨發出一陣噼里啪啦的聲響。
“出去旅游,果然是又累又耗時間……蘇小姐,你是最累的,抓緊休息,待會兒晚宴,還有的你翻呢!”
蘇理理溫溫喝了口水:“孟顧問,晚宴你不參加嗎?”
孟未竟頭搖得像撥浪鼓:“我去了也沒用。談判和協定這種事情,有張局長和宋主任出馬就好了,他們才是專業的。”
宋偉民就坐在邊上,戴著眼鏡,一手拿簽字筆,翻閱一疊厚厚文件。
聽孟未竟這么說,他一邊在文件稿上畫了個圈做上筆記,一邊說道:“孟顧問謙虛了。我們只是動動嘴。后面還需要孟顧問發力,才能讓他們誠心接受我們的訴求。”
孟未竟好奇了:“你們的要求到底有多嚴苛啊?得讓我用那種方式搞威懾?”
荊軻刺秦事發突然。
所以政事部急急忙忙才趕了個初稿出來,直到現在宋偉民還在查漏補缺,孟未竟也不清楚他們最后的結果。
“是訴求,不是要求,外交措辭,一定要準確。”
宋偉民寫下最后一筆,合上文稿,抬起頭來:“一個個講起來比較繁瑣。總結起來,大約就是,我們希望秦王政,能夠在不同程度上,讓渡一部分軍權、政權和經濟權等,給予我們,實際介入戰國時代的基本保障。”
“……希望?”
宋偉民微微一笑:“希望,真誠的希望。不過,秦王能否發自內心的,真誠的答應,就要看孟顧問了。”
“懂了,明白了。”
孟未竟比了個ok的手勢。
蘇理理左右看看,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
閑聊問道:“宋教授,您剛才,是不是還有些話沒說?”
宋庭央正對著自己的筆記本全神貫注,頭也不抬道:“什么話?”
“您拒絕嬴政,真的是因為覺得自己擔負不了職責嗎?”
宋庭央把頭抬起來:“怎么說?”
蘇理理想了想:“感覺您,拒絕得太快了!”
孟未竟也湊個熱鬧:“對,不假思索的。宋教授,我其實蠻好奇的,你對于嬴政的提議,真的一點都不心動嗎?”
宋庭央把筆記本合上,小心收起來,才答道:“去秦國實地考察民風民俗,我很期待。但給秦國打工?還是免了。”
“您不是,對秦史鐘愛有加嗎?”
“我的確是對秦史鐘愛有加,尤其是秦始皇。甚至愿窮畢生之力,研究秦史。
“但是對那位嬴政……我本人其實懷有審慎的態度。”
孟未竟:“……”
蘇理理:“……”
對臉懵逼!
這啥意思?
嬴政不就是秦始皇嗎?
說了跟了說似的!
“宋教授的意思,是說他感興趣的是歷史,或者說,建構歷史,而不是具體的歷史真人。”
宋偉民難得完成工作,閑暇之余,也加入了他們的討論。
宋庭央笑道:“‘建構歷史’,宋執委對歷史,看來也很有研究。”
“宋教授過獎了,您才是大拿。我們是本家,宋教授比我年長一點,還是直接叫我偉民吧。”
“那我就不客氣了,偉民老弟。”
孟未竟:“……”
確實有點不客氣啊!
蘇理理陷入思索:“宋教授,宋主任,能具體說一說嗎?”
宋偉民想了想:“舉個例子吧。《人民的名義》,你們看過嗎?”
兩人點點頭,眼神略微古怪。
“別這樣看我。我也有時間看劇的。
“劇中有一個經典角色祁同偉,是劇中的反派,最后自殺身亡。
“在劇集播出之后,網絡上,不少人對祁同偉表達惋惜和同情。
“應該說,有相當一部分聲量認為,祁同偉更真實,更貼近普通人。”
孟未竟點點頭:“‘最佳親戚’嘛,還有說‘寧交十個祁同偉,不交一個侯亮平’的,我也刷到過。”
“我無意在這里探討爭議。
“而是說,假如現實世界中,出現了一個真人祁同偉。
“那些人,還會像隔著屏幕時一樣,以同樣的方式看待他嗎?”
蘇理理脫口而出:“不可能!”
位高權重,隨意剝奪別人的性命,這樣的人太危險了!
普通人,只會本能地恐懼和警惕,想要遠離。
孟未竟若有所思:“影視小說最大的魅力,是讓觀眾,站在一個更高維度的視角,居高臨下審視角色。
“一切危險、未知都會因屏幕相隔而失焦,只保留純粹的代入感和體驗感。”
宋偉民點頭:“這是故事藝術的虛幻屏障,帶來的獨有體驗。而恰恰,建構歷史,本身也是故事藝術的一種。”
蘇理理恍然大悟:“我理解了,就比如,編寫拍攝《人民的名義》的過程,是很美妙,值得享受的,尤其是建構祁同偉這樣弧光飽滿的角色。
“但如果,祁同偉真的出現在生活中,那就是很可怕的人物了!”
宋偉民頷首笑道:“就是這個意思,”
宋庭央點頭道:“秦始皇活在歷史中,是不世功業的締造者,開啟大一統的始皇帝,眼光卓絕的千古君王。
“但活在現實中……
“那就是天子一怒,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這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是很可怕的。”
暴秦暴秦,不是說說而已的。
秦末時,陳勝吳廣起義后,僅一月內,天下響應!
縣殺縣令,郡殺郡守,三十六郡烽煙并起,舉國皆反!
甚至劉邦率兵入關中后,僅僅約法三章,便輕易穩定局勢,連老秦人自己,都不愿意復秦!
所謂“天下苦秦久矣”!
孟未竟、蘇理理二人,紛紛表示受教。
不愧是多年研究秦史的大佬,寥寥幾句,就令他們,對那位沉默威嚴的秦始皇,有了更多層次的認知和了解。
宋偉民的談興有點上來了。
看看時間,還有二十來分鐘。
笑問道:“宋教授,有個問題,我很好奇。
“您對秦始皇個人的人格判斷,是趨于負面的嗎?
宋庭央答道:“我對秦始皇的態度,跟史學界的主流觀點基本一致。
“他的功績光照千古,但他的暴虐也的確勞民傷財,促使秦帝國二世而亡。
“至于人格方面……
“基于時代和歷史的局限性,用現代的觀念去評判古人,是極其不恰當的。”
宋偉民點點頭:“這是一個非常客觀辯證的看法。
“那既然這樣的話,您又為何會對秦史和秦始皇,表現出過度的,并不客觀辯證的熱愛和癡迷呢?”
宋庭央驚訝地看著他。
宋偉民還以微笑。
兩人都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