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 名韁利鎖
- 卜九九
- 4925字
- 2018-09-25 22:01:07
喬叟也許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正在慢慢地枯萎,就像即將凋零的花卉一樣,掙扎不了多長時間了。他真切地感覺到死神正在急匆匆地向他走來,而他的靈魂也亟不可待地想要抽離軀體。雖然持續了三個月的劇烈咳嗽使他的生命力早已消耗殆盡,但他在去世的前三天,精神頭卻突然比一個健康人還要亢奮和激越。這難免給人一種錯覺,好像他的病奇跡般地不治而愈了。其實這就是醫家所說的那種回光返照的現象,這種跡象只能說明死神已經來到垂死者的跟前,正在接引他的魂魄。
早在兩個月前和獄方合作的醫院已經拒絕為他治療了,這種拒收行為足以證明病人的病不僅無藥可救,而且無計可施了。以前,只要喬叟一咳嗽,永恒的心便情不自禁地緊抽一下。這是因為他知道,這位待自己如親生兒子一般的老人即將要死去了。他撕心裂肺的咳嗽聲讓聽到的人無不認為這是死亡的吶喊。而在喬叟剛開始體現出疾病的征兆時,從他斷斷續續的輕微的咳嗽聲中,出于一種愛的本能,永恒聽得出恩師咳嗽的好轉也意味著死亡的臨近。果不其然,沒過多久他便開始咳血,而且渾身乏力,低熱持續不退,精神萎靡不振。送到醫院沒多久,又被送了回來。
恩師在疾病最嚴重的那段時期,依然體現出剛強和堅韌的意志,這讓永恒欽佩不已。他深深地敬愛著這位老人。他嚴厲卻不乏慈愛;他做事一向一絲不茍,卻心胸開闊,能原諒別人因為一時粗心大意而犯的各種錯誤;他原則性極強,有時卻出于博大的愛的精神而做出巨大的讓步;他雷厲風行、以身作則,教導別人的時候卻諄諄教誨、循循善誘。他是天底下為人師表最優秀的典范。正是這個影響了永恒一生的老人,在臨死前,依然在設身處地地為他著想。
“我快死了,”從醫院回來的第一天晚上,喬叟用微弱的聲音對永恒說,“我得的是肺結核,這種病會傳染。你不用管我,想辦法讓獄方為你換個牢房,不然會傳染上你的。”
永恒一邊搖頭,一邊流淚,默默無語地看著恩師,心里充滿了各種復雜難言的痛苦。他看著面前這位形銷骨立、氣若游絲、面如死灰的老人,再一次深刻地體會到死亡的恐怖。他的人生似乎總是被死亡的陰影籠罩著,在他呼吸的空氣里似乎也充斥著太多難以回避的死亡的氣息。在永恒的潛意識里,似乎死亡比生命更逼真,更純粹,更具誘惑力。正是因為這種神秘的誘惑力使然,他一方面忌憚著死亡,一方面又對其充滿了難以抑制的好奇。對死亡的恐懼和好奇心理,使他動情地握住老人的手,用這樣一個簡單有力的動作向恩師表明,不管怎么樣他都不會拋下老人不管,只要他還有一口氣,他就會不離不棄地看顧他。老人心領神會,他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看著這個偉岸、莊重、充滿無限智慧的青年,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激和欣慰的淚水。
但這樣的看顧并不是一件輕松的差事。喬叟的病情逐漸惡化,他似乎隨時都會死去。一天二十四小時,他幾乎有二十個小時都在咳嗽。每次只要一聽到他咳嗽,永恒的心立刻懸在了半空,他害怕恩師的心被他從嗓子眼咳出來。喬叟每次咳嗽都是一聲連著一聲,而且聲音一聲比一聲混沌、嘶啞,一陣咳嗽常常是十幾聲到幾十聲持續相當長的時間,而且每次咳嗽時他的面部、頸部都憋得通紅,并伴隨著撕破咽喉般的類似雞叫的聲音,直到咳出鮮紅的血才會停止。但安靜不了多長時間,不一會兒又會咳嗽起來。這種震破喉嚨的氣絕性的咳嗽不僅讓咳嗽者生不如死,也讓聽的人痛不欲生。
然而,在喬叟去世的前一天晚上,不知道為什么,老人咳嗽得突然沒以前那么頻繁了。就好像病魔也對這個可憐的載體產生了憐憫之心,允許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天過得稍微安穩舒適一些。這是一個寒冷的冬季,外面下著紛紛揚揚的大雪。師徒二人各自躺在自己的床上,聽著外面呼嘯的寒風吹打著監獄冰冷的圍墻。那種勢不可擋的勁頭,好像要把監獄吹到天堂一樣,以便讓上帝寬恕并赦免這些罪人。老人安靜地躺在那里,很長時間都沒有咳嗽,也沒有說話,就像死去一般,沒發出一點聲音。突然,一種莫可名狀的恐懼攫取了永恒的身心,他的血液凝固了,心跳驟然暫停。但他還是本能地欠起身,轉過臉看著老人,用怯生生的口氣低聲問:“師傅,你睡著了嗎?”
老人沒有回答。在死寂的沉默中,永恒驚出一身冷汗。他渾身戰栗,掀起被子正要下床。忽然聽見老人用低沉的聲音說:“沒有。”
永恒如釋重負。他感覺到自己的心跳正在復蘇,血液也開始循環流動了。但他還是不禁暗暗地長噓了一口氣,重又躺了下來。現在他又感覺到自己的心跳有點過快了。這時,令人深感不安的沉默又橫在了師徒二人之間。他們一動不動地躺在那里,各懷心事。徒弟想得是恩師即將面臨的死亡,而恩師想得卻是徒弟未來的新生。過了一會兒,老人先打破了沉默。
“永恒,再過幾個月你就要刑滿釋放了,你對未來有什么打算?”恩師問。
永恒沒有立刻回答。因為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喬叟也沒有緊接著再問什么,他不禁陷入了沉思。和永恒在一間牢房生活了四年有余,喬叟不可能沒有發現永恒的生活沒有連續性,記憶也不連貫。其實,在他們共處一室的頭一個月,喬叟已經看出永恒不是大腦有問題,而是認知范疇有問題,進而導致了他精神上的某種逃避。在他的意識層面,某些地方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突然斷裂開了。他對家庭觀念沒有意識,對親情沒有意識,甚至于對存在于每一個人心中的普遍的生活概念沒有意識。在他的思想深處最有意識的便是對一個女人的感情,而這一切無不讓喬叟感到驚訝。但這位老人身經百戰、明察秋毫,沒多久便猜測出這個少年一定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人生苦難。因此,多年來他對自己的疑惑點沒有多問一個字,而是始終默默地關心著這個孩子,盡可能地給予他更多慈父般的愛、關懷和引導。但現在,他覺得自己朝不保夕,因此想在彌留之際聽聽愛徒的心聲,看看這個青年對未來有什么長遠的打算。但他沒想到這個年輕人竟然從未思考過這樣嚴肅的問題。
“永恒,你現在已經是一個二十三歲的青年了,不再是五年前的那個懵懂無知的十八歲少年了。因此,你應該學會思考自己的人生路了。你不能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恩師又說。
“我知道,但我現在的確沒有任何想法。”永恒回答,“我不知道自己出獄后能干什么,我也不知道外面有誰在等著我。也許,沒有任何人在等我。”最后的這句話,他是用非常憂傷的口氣說出來的。
老人聽得出來,他指的是那個他深愛的女子。的確,五年來,除了三個男人輪流來探監外,從未有任何女人來看過他。而永恒也從未和恩師詳細地談論過這個銘刻在他記憶深處的女人的具體情況。這一點又像一團疑云一樣籠罩在了老人的思辨之路上。實際上,永恒之所以守口如瓶,只是因為他對自己深愛的女子根本一點也不了解。他們雖然曾多次見過面,但并沒有頻繁地接觸過。他愛她也只不過是愛那個自己想象中的她。她就像是擺在永恒心坎上的一副栩栩如生、美麗動人的肖像畫,她的具體形象是永恒用無邊無際的想象力描摹出來的。即便他曾在意識并不清醒的時候倒進她的懷里,曾面對面和她表白了自己的愛情,曾光著膀子出現在她的面前,曾在她的閨房里待過半天;即便她曾伏在自己的胸口失聲痛哭,曾不遺余力地為自己的案件奔波四方,曾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過那么多聽了令人振奮的鼓勵他的話,曾坦誠地動情地承認也愛著他,但他依舊不了解她。愛是愛,但愛并不等同于了解。愛是心靈的現象,而了解是生活的現象。因為他和她沒有切實地生活過,因此他對她無法奢談了解,但這種情況卻一點也不影響他對她的愛,甚至于正是這種不了解讓他愛她更深。于是,為了避免不符合實際的評價,他回避談論有關于她的任何問題。她是他心中的一個美麗的神話,他不愿因為任何原因破壞神話的神秘、神圣和動人心弦之處。
“永恒,記住我的一句話,以后千萬不要愛和你思想和靈魂不能匹配的女人。愛一個人,不要憑外貌,而要憑她思想的高度和精神的境界。除此以外,任何的愛情都是曇花一現,只有虛幻的開始,沒有稱心如意的結局。”
永恒思考著老人的話,開始設想他念念不忘的女人究竟有著什么樣的思想和什么樣的精神境界。但他設想不出來,因為每次只要他想聚精會神的想起有關于她的一切,即她的聲音、她的容貌、她的笑容、她的眼淚,尤其是她那高不可攀的思想和深不可測的精神境界時,她在他的心里反而會變得模糊不清、捉摸不定,他越是想看清她,他就越是看不清,他越是想弄懂她,越覺得她深奧難懂。與之相反,他若是不刻意去思考有關于她的一切,有關于她的一切反而歷久彌新,他們共同所經歷的一切就像發生在昨天一樣,歷歷在目。為此,永恒大惑不解。但此種令人深感費解的生活想象,愛倫·坡的一段論述也許能為疑惑者解開謎底。他在《莫格街兇殺案》中曾用精湛的分析能力論述了人們為什么把東西拿的太近,反而看不清楚。他是這樣描述的:對一顆星星瞥上幾眼——斜著眼睛看,將視網膜的外部對著星星(視網膜的外部對微弱光亮的感光力比內部強),就能清楚地看見星星,就能最好地欣賞它的光芒,而當我們將所有的視線全部集中在星星上時,星光反而會隨之減弱。在后一種情況下,射入眼睛的星光實際上更多,但是,在前一種情況下人體的感應能力更精確。過分地認為奧秘,反而會使思想模糊不清。如果緊緊地盯著天空,看得過于持久,過于集中,過于直接,那么即使是金星也有可能從天空中消失。永恒對一世的回憶便符合愛倫·坡的這段科學的理論解釋。這足以說明雖然思想、心靈和視覺一向各司其職,在抽象意義上概念不同,在理論范疇內性質又迥異,但在科學與哲學互為作用的理念中世界的萬事萬物在某一點似乎都可以殊途同歸。
“愛情究竟是什么呢?”感覺到深愛的女子越來越模糊時,永恒突然自言自語一般的問。
“愛就是哲學之境,愛就是真理之光。”老人不假思索的回答,“永恒,哲學之境映現著你的真身,真理之光照耀著你的靈魂,這一生,引人入歧途的魔鬼已經沒辦法再靠近你了,因為真理就是驅魔師,哲學就是照妖鏡,任何的邪念一遇到它們都唯恐躲之不及。所以,你已經走在了充滿愛的光明之路上,相信我,只要你堅定不移的走下去,你不會錯過愛,愛也不會拋棄你。”
“我現在變丑了,誰還會愛我呢?愛過我的人也許會嫌棄我,而沒有愛過我的人很可能永遠都不會愛上我。”青年突然想到了自己左臉上猶如敷貼了一塊不規則的鱷魚皮一樣的疤痕,在黑暗中情不自禁的伸手摸了摸,不無傷感的說,“出獄后,也許人們都會躲避我。”
“恰恰相反,孩子,正是這塊傷疤能試探出誰才是真正愛你的人。真正愛你的人愛的是你不朽的靈魂,而不是那經不起時間雕刻的容貌。容顏易逝,但高貴的心靈卻可以永恒。這就是你的名字所傳達的深意。”
青年不說話了。他絲毫不懷疑老人的話,但不知道為什么他還是感到憂傷,憂傷填滿了他的心房。
“永恒,”老人又說,“我無法預料你未來的命運,但現在,我已經帶領你越過真理之門,但真理的殿堂就像那天上的宮闕一樣,是任何凡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因為真理所包含的內容比宇宙所囊括的東西還要多。沒有人能掌握推動世界運轉的所有真理,人們所做的只能是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真理。所以,在這條追求和探索真理的孤獨之路上,我希望你永遠都不要停歇,不要放棄,你要懷疑一切,思考一切,驗證一切。孩子,這條路不好走,甚至于是異常艱難的,因為你的求知和探索過程很可能不被人所理解,某時甚至于是和整個時代對立的。因此你必須做好要進行一場艱苦卓絕的斗爭的準備。你需要付出各種難以想象的艱辛的努力,但即便如此到最后你很有可能依舊一無所獲。但是,對于真理的追求對你個人最好的饋贈便是充實了你的一生,不至讓你渾渾噩噩的虛度年華,最終在遺憾和悔恨中卸下生命的重負。”
永恒默默無語的聽著老人的話,凝神思索起來。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理呢?”他盯著黑暗中的某一個角落在心里問自己,“伽利略從實驗中總結出的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相對性原理就是真理;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牛頓運動定律,以及與萊布尼茨共同發明微積分無疑也是真理;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等,也是真理。我明白了,真理就是進步思想,真理就是推動世界合理運轉的齒輪。真理是宇宙和自然的靈魂,是客觀事物之所以能有序發展所遵循的內在規律。”
老人轉過臉看了看很長時間都一言不發的愛徒,在黑暗中,他看到永恒的兩只眼睛像天上璀璨的星光一樣一閃一閃。他知道他在思考自己的話,因此破顏微笑,心滿意足的閉上了眼睛。第二天一早,永恒發現恩師的身體已經冰涼,嘴角掛著一絲佛陀般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