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老家去磨房磨面,那磨房的規模、設施的先進、加工面粉的質量的確很完美。我和鄰居開著三輪車,拉了幾袋麥子去磨房加工,那些冬小麥是直接從打完場裝入塑料袋子的,算混種的冬小麥,里面夾雜著土疙瘩、麥殼等,有點臟。到了磨房,有一種專門清理糧食臟東西的機器,在清理的過程中加入了一些水,讓麥子干凈,然后啟動四個頭的并聯磨面機,一千多斤小麥在半個多小時就加工完了。現代化的磨面機,速度快、省力、面粉白。
回想起小時候,家家戶戶有一口石磨,就是用兩個圓形的石頭磨盤組合在一起,中間用一個杏木芯子鑲嵌在一起,中心連接磨盤的芯子俗稱磨堤。那個石磨下面的一扇用泥土固定,并且在最底端延伸有30厘米寬的面臺,也是圓形的,石磨推出的面粉就紛紛落在面臺上。我們把母親用簸箕處理干凈的糧食少量放在最上面的磨盤上,用磨擔沿著磨臺逆時針方向旋轉,兩扇磨盤中間的磨口就吐出面粉來,這樣加工的速度很慢,相對面粉很碎、很細。繞著直徑沒有1.5米的地方推磨兜圈子,時間一長很暈,曾經在那個年代農村長大的孩子都不會忘記那些艱辛的歲月。
后來我們村有了磨面機。那時的磨面機,需要家里用簸箕把糧食里的土疙瘩、麥殼等臟東西去除掉,并且人工加入一定的水,攪拌均勻,放段時間再拿到磨房加工。磨面需要遍數,需要倒騰著一遍一遍把面粉加工干凈。磨五百斤也需要兩個小時,速度慢、效率低,但相對用石磨推面粉卻也算是技術革命了。
如今,想起用石磨和小型磨面機磨面的日子,現在磨面真的很幸福,社會發展了,人人分享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