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西漢傳奇
- 祁村小差
- 3042字
- 2017-08-03 22:17:32
翌日,等林頁霍易二人趕到蓮花峰藏書閣時,衛艷在那兒已恭候多時。她一身白色的長袖落地裙站在那兒,隱隱透著幾分仙氣。
霍易看著有些呆了,他想踏前一步,卻望了望林頁,只是搖頭笑了笑。
“三妹,你可來的真早。”林頁走上前去,道:“看這天色,是我兩來晚了。”
衛艷搖了搖頭,道:“是我來早了。師兄,我們先和師父告別,還是這般就下山了?”
林頁笑道:“昨夜我已去過了。師父叮囑了句‘多行,多看’便叫我們明早即時上路,無需再去請安了。”
“好,”衛艷說道:“那我們即刻啟程。”忽的,她像想起什么,扭頭沖霍易說:“我道今天少了什么,怎么你一句話也沒有了?”
“我?哈哈哈……”霍易聽了這話,樂道:“我這不是還沒睡醒。你要聽我說話,我自是高興說的。”
“我是叫你一路上少說兩句。”衛艷瞪了他眼,說:“我怕的就是你。”說罷,她頭也不回徑直朝山下走去。
林頁嘿嘿一笑,忙也跟了上去。留著霍易愣了一會,才道:“嗨,你們倒是等等我啊。”
三人下山后一路北上,先幾日皆在林中穿行,隨身帶的干糧吃的差不多少。三人決定走出叢林在官道上找些旅站補充干糧,然而一連又是三天,盡沒有找到一處可供修整的地方,直至走到皖城下,三人才算看見往來走動的人流。
“總算走到了熟悉的地處了。”霍易長嘆口氣,一路上他自負“見多識廣”,卻將三人帶至廢棄的官道上,一路上雖沒人指責,可他心中難免尷尬。他瞄了眼衛艷,對方早已換上方便行走的黑色精裝,但身上少不了沾了些塵土,面容上也顯得幾分疲倦。
“這下肯定沒問題了,”霍易打起精神說道:“皖口城是北上合肥最大的一座城鎮,我們在這好好休息,再起身上合肥,過了合肥就到了河南地界了。”
林頁聽了只笑道:“能有住的地方就好,三妹你說呢?”
衛艷不置可否,道:“先進城吧。”
三人進了皖口城,發現城里車水馬龍,摩肩接踵,一副太平景象。和一路霍易說的天下亂世,餓殍遍野截然相反。
霍易摸不著頭腦,他離上次下山短短三年,不敢相信世間變化如此之大。倒是衛艷不做多想,她率先走著,在一處氣派老店前留住腳步,道:“師兄,在這休息罷。”
林頁應聲點頭,霍易也是緩過神來,待三人進店喚來小二,衛艷自顧上樓挑了雅座。皖口城臨長江而建,三人坐在樓上正巧看見萬里長江,奔騰東去。衛艷見狀來了興致,她道:“不急上菜,先上一壺好茶,要最好的。水要晨露的,要寅末時的。”
店小二聽了一愣,忙賠笑道:“客官好雅致,茶葉倒是有‘店里最好’的,可這水卻沒有晨露的。”
林頁聽罷笑道:“你這答得到有意思。三妹,我初見這江水,倒不如飲上一杯?”
衛艷心中本有不快,聽林頁這般一說,卻也倘然,道:“師兄此言怎么有了幾番豪氣。”她揮了揮手,道:“江水即可。”
“好叻。”小二弓著個腰,五步做三步走下樓去。
不多時,小二端來一副茶具,掀起三人的茶蓋,一一滿上了杯淡紅茶水,陣陣茶香傳來。
霍易見了驚奇,道:“你這茶水怎是紅色的?”
店小二笑道:“客官有所不知,這是東家他特制的紅茶,提神消疲,生津清熱。”
衛艷掿了掿嘴,道:“這紅茶比起綠茶多了道加工的手藝。我嘗了下,這本葉子也是來自黃山腳下吧?”
店小二聽罷連連稱奇,道:“女客官神仙似的樣貌,神仙似的本事。卻是來自黃山那邊不假,只是……女神仙還能猜出哪兒產的么?”
衛艷瞄了他一眼,哼道:“怕你也不知道哪兒產的原茶,我這也不好砸了你東家的招牌。不多說,炒幾樣拿手小菜。”
“好叻。”店小二訕笑走下樓去。
林頁見店小二走遠,不禁問道:“三妹,你方才那話三妹意思?”
“什么?哦……”衛艷說道:“關于這紅茶,這店小二怕是曉得東家炒茶的技術,可惜還不知原茶產自哪里,他是想借我的口了解這原茶的產地。”
林頁奇道:“你若知道了,那便告訴他何妨?”
霍易一旁笑道:“大師兄,那是店家生財的門道,便是自家店里招攬的伙計也不輕易告訴的。這小二要是知道了,轉而告訴他人,豈不是斷了這店家的門路?”
林頁一愣,思付道:“可這小二依附在這店中,該不會自斷生路吧?”
霍易哈哈一笑,道:“便你所說,這天下都依附在帝王手中。可自古來又有幾人千古一世?”林頁撇了撇嘴,卻又說不過他,只好訕笑一聲,隨二人在雅座品茶觀江。不一會幾盤小菜就端上桌來,三人剛要動筷,鄰桌走來幾個書生模樣的中年人,你一言我一語低聲聊些什么。
一人說道:“聽說了嗎?泰山腳下飛來一塊神石,石上竟寫有讖語!”
“真的假的?那上面寫的什么?”
那人左右看看,顯得很是小心,道:“上面寫有‘劉禪王’。”
“劉禪王?這是個什么意思?”
“讖語嘛,自然要有人解釋。一般人哪能看的懂?”
“照你說,是一個叫劉禪的要封王?”
“膚淺,堯舜禹這三位中間加個禪讓的‘禪’字,你講可行的通?”
“堯禪舜,舜禪禹……劉禪王?!”
“好啦,打住,打住。今天我們只喝酒,不談天下事。”
他們說笑間,菜席也上了桌。幾杯下肚,又有人說道:“白兄,按你剛才的說法,我這還有一件軼事。”
那叫白兄的說道:“說來聽聽?”
那人道:“自古朝代五德循環,自大漢建立,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于周社。這番山來神石乃土德之相,而我們這當朝大司馬,出生時大蚓大螻,天且先見水,氣勝。”
“喲,照你這般說辭,豈不是……”叫做白兄那人欲言又止。可其他人卻聽的茫然。
一人問道:“你說的這之乎者也,小弟委屈聽不懂啊。能否解釋一二?“
那人道:“枉你讀圣賢書。自古朝代更替講究五行相克,自黃帝起乃是土德治天下,到夏禹方是木德,以此類推……到了大漢是火德,而土能克木……”他說來一半卻又止住了,道:“兄弟是明白人,大司馬上任三年,天下太平,減衣節食,戒除葷腥,不殺生靈,又出錢百萬,獻田百頃。才能使得上天連下陰雨,蝗災漸退,稼禾復生,是以感動了天德,上天才降此吉兆吶。”
一桌人聽完這話連連點頭,紛紛稱道:“大司馬響應天命實乃天下之福啊!”
林頁、霍易、衛艷,三人默默聽完這幾人的對話,各自埋頭吃菜不做聲色。他們吃的很慢,等這幾人吃完走遠,霍易才打開了話匣,道:“想不到,這些年天下得此良治。而王莽這人竟如此深得人心。”他說完,看了林頁一眼,只見他若有所思,卻不答話。倒是一旁衛艷說道:“我不管天下事,天下和我無關。”
林頁聽衛艷這般說,不由道:“師妹才是想的通透。但方才霍易卻也說的不錯,自古來又有幾人能千古一世?”
霍易聽完哈哈一笑:“師兄你這話可別學我瞎說。我那是談今說古,你這可就言有所指了。”
林頁端起茶碗啄了幾口,苦笑說道:“我哪有什么言有所指?只是我曾見過這大司馬一面,師父也說他為人不壞。只要為萬民福祉,我倒是不在乎誰能千古一世。”
“哈哈,那照你這般說,不如咱們就去長安會一會這個大司馬。去什么南陽?城外小郡,能有什么意思?”霍易接著又道:“再說,興許能碰上五哥,他去長安求學得有四個年頭了。”
林頁說道:“師父叫我們去南陽,定是為人所求。君子不能言而無信。長安之行還是作罷。”
“你真固執,師父給了我們這么多盤纏,一定是叫我們多玩玩,少回山。”
霍易話還沒說完,一旁衛艷卻說道:“我也想去去長安。師兄不如晚些回山。”
霍易聽衛艷這般說,整個人都精神起來,手舞足蹈,道:“你看看,你看看……咱們世外仙子都這么說了。”
衛艷聽完瞪他一眼,道:“我只想見見五哥。”
霍易聽完整個人忽的蔫了下來,不好氣道:“那老書呆……有什么好看。”
“這……去長安也行。”林頁說道:“不過等先去完南陽再說。”
三人這般盤算,便喚來小二,要了兩間上房就在店里住下。等第二天一早,三人便又踏上趕往南陽郡的路上。
(注:很多西漢時的地名,至今已經無法考證。筆者會用上現今的地名。但在一些重要歷史事件的地名上,筆者不會用現今地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