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遙遠的母星》
- 重生未來之星際女王
- 三木翩遙
- 1080字
- 2017-06-19 23:18:09
飯后,由威廉安排幾人到入住的房間。
宮泠一個人來到自己的臥室,坐下,緩慢的開始使用終端,預覽史學模塊上推薦的《聯邦史》、《被遺失的地球》、《遙遠的母星》等一系列著作。
越看她覺得心驚,眉頭皺得很緊。
《遙遠的母星》是800年前,一位叫查理·培迪的作者所著。書上所述的,是在她死去1500年后,地球的環境承載力終于到了極限。枯竭的星球再也養不起被它賦予生命的生靈…
惶恐、焦躁、迷茫,絕望…所有的負面情緒在哪個時代大爆發。
每一日都有人死去。或是因為搶劫,或是因為極端組織襲擊,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自殺”。
生物學很早就說過,人類是一種高等動物。
既然是動物,那就免不了獸性。在和平安定時,穿上華麗服裝,說著文明語言的人類,可以掩飾身體里的“本能”。可是當絕望蔓延,身體里的“本能”再也按耐不住的時候,人類,就不再是人類。
他們,會變得比任何災難都恐怖十倍。
可是同樣,人類既是高等動物,那他就有比一般動物更優越的地方。短暫的恐慌暴亂后,各國政府合力鎮壓,很快就恢復秩序的各國,聯合組成臨時世界政府。
在由世界政府主導,各國通力合作之下,所謂的“引渡之舟”便在中國誕生了。
當時的科學家們樂觀的為這類飛船取名為“引渡之舟”——寓意為引渡人類到新星球生活的希望之舟。
這群大型飛船,最后帶走了幾乎所有的“幸存者”。
當然,這算初級任務。只是,引渡人類到新星球生活的第二個任務,卻遲遲沒有完成…
原本按照引渡之舟之父錢森的預期,人類最多以30年的地球時間就能到達新的適宜人類生活的星球,只是可惜,從四十歲意氣風發拯救了全人類,一直到他八十歲垂垂老矣,他也沒有親眼看見新的星球…
但是科學的火苗卻一直在燃燒,逆境中的人類,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堅強。
據當時留下的資料記載,哪個時期的人類,達到了身體、智力的巔峰。終于一位叫保羅的青年,身體發生了異變。他能連續不斷三天三夜保持高頻率不出錯的工作,這個變化很快引起科學家們的注意,他們驚奇的發現,保羅之所以能這樣高頻率的工作,那是因為他的大腦與身體有了一種奇特的共振,他們稱這種共振為“精神力”…
隨時間的變化,這種“精神力越來強大”。它能通過某種介質,完成與其他物體的溝通,由此,機甲正式出現于地球歷公元3567年。
有了機甲,人類的戰斗力大幅度提高。在這樣越發先進的科技加持下,終于,十年后,地球歷公元3577年,人類長達六十年的“流浪”,終于結束…
在漫漫星途中,經歷了無數困難險阻的人類。在生與死,希望與毀滅的考驗后,終于找到了一個新興的星球…
——這個星球,它大部分被液態水所覆蓋,它的陸地僅占29%,但是海洋卻有71%…
它陸地上有豐富的物種,海里有多彩的魚類…
它,是人們印象中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