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道家內丹修煉的程序Ⅲ

在內丹修煉中每一步都有火候。《修真后辯》分為:內火候、外火候、煉藥火候、合丹火候、修性火候、文烹火候、武煉火候等。

在內丹修煉中每一步都有火候。《修真后辯》分為:內火候、外火候、煉藥火候、合丹火候、修性火候、文烹火候、武煉火候等。

劉一明《悟真直指》說,金丹全靠火候修持而成,火為修持之功力,候為修持之次序,采藥須知遲早,煉藥須知時節。

火候進退是周天烹煉的關鍵。“進”指進陽火,當藥物進入督脈后,用加強意念和吸氣方法,使之逆而上行。“退”指退陰符,當藥物通過泥丸宮行將交入任脈時,用放松意念和呼氣方法,使之順而下行。

進陽火,除去卯時沐浴,主要在于子、丑、寅、辰、亥五陽時進行,其法于五陽時中意守丹田,行吸氣著重而長、呼氣自然而短,把呼吸的重點放在吸氣之上的火候法,呼吸次數按“乾用九而四策之”,以子、丑、寅、辰、已各升 36吸,每36吸為一時,五陽時共得180吸,此刻氣機正合升至乾頂泥丸,即完成小周天進陽火程序,可轉為退陰符。

退陰符,除去酉時沐浴,主要在于午、未、申、亥五時進行,其法于五陰時中意守丹田,行呼氣著意而長、吸氣自然而短、把呼吸重點落在呼氣之上的火候法。其呼吸次數是按“坤用六而四策之”的原則進行,以午、未、申、戌、亥各降 24呼,每24呼為一時,五陰時共得120呼,此刻氣機正合由泥丸回降至下丹田,則“小周天”退陰符事告畢,完成了一小周天的氣機升降。

8、沐浴:指在煉藥進火退符過程中的“息火”和“停符”,是調節火候的一種方法。“卯時沐浴”,“酉時沐浴”。即進陽火至卯宮時,不進火;退陰符至酉宮時,不退符。不進火、不退符即呼吸無心,略事休息,以便溫養。

具體方法為:活子時來到,先天祖氣從丹田由尾閭循督脈逆行上升,行吸氣著意而長、呼氣無心而短的進陽火候時,當進陽火的功法由于歷丑,經寅達卯,至卯時則神往夾脊,把吸武呼文的火候調和為毫不經意的自然呼吸,待自然呼吸三十六次后,“卯時沐浴”之功告畢,此時又須把毫不經意的自然呼吸改為吸武呼文的進陽火候,直至最后完全進陽火的辰、亥火候,使氣抵泥丸宮(午時)而交入退陰符候,退陰符候時,氣從泥丸循任脈下降,行呼氣著意而長入,吸氣隨意而短,當退陰符候的功法由午歷未,經申達酉,至酉時則神往黃庭,把呼武吸文的火候調和為毫不經意的自然呼吸,待自然呼吸二十四次后,“酉時沐浴”之功告畢,又把毫不經意的自然呼吸改為呼武吸文的退陰符候,直至最后完成退陰符的戌、亥火候,使氣歸抵于下丹田。

9、停火:又稱止火,指煉運火候百(如加上卯酉沐浴則為三百六十候)屆滿,陽光三現(兩眉印堂三次出現閃光)之時,要及時停止火候,停止河車運轉。火候已足,下丹田結成珠黍樣的丹田黃芽,如不撤去火候,就會藥老丹傷。

止火以后,即轉入“煉氣化神”的大周天階段。

小周天功法九個層次,可簡單歸結為“采”、“封”、“煉”、“止”四個過程。完成煉精化氣小周天功一般需一百天,故稱“百日關”。

三、煉氣化神

煉氣化神又稱大周天、中關、十月關。是內丹修煉的第三階段。

小周天在于將精與氣合煉成為氣,達到“三到二”;大周天在于將氣與神合煉,使氣歸神,達到“二歸一”。

大周天又稱“乾坤**”、“卯酉周天”。經后天八卦取坎填離之后,由離南(午)坎北(子)轉變為乾南(午)坤北(子),而原來后天八卦的坎離兩卦,已分別轉到了東卯西酉的方位,由丹術重視坎、離兩卦,故以此位置稱大周天為“卯酉周天”,稱小周天為“子午周天”。與小周天用后天八卦相對,大周天采用先天八卦圖式。

小周天是有為階段,在煉化兩過程中必須真意為媒,使二五妙合,鉛汞成丹。大周天則是由有為過渡到無為階段,化氣為神,使二化為一,使元神純陽可以出景。此大周天階段,又喻為養胎,入十月關后大周天工夫,實際即是入定功夫。氣由微動到不動而盡化,真意運用由雙目觀照到無覺,此時由定生慧,入六通靈境,果能慧而不用,轉識成智,則胎圓可證,陽神可成。

大周天具體作法:自然坐姿,或盤膝坐式,坐定之后,調節意識活動,從左前人體內運于臍輪,神與氣合,真氣流盈于丹田,由小而大,由大而小,不斷精煉。

然后精氣流在意念導引之下,上至璇璣穴,向左臂而下,至曲池,經內關逆掌以及指尖,出手臂至手臂外關,上肘逾肩井,上大椎而下,出尾閭。

由下復上,過玉枕,達昆侖泥丸至面部,過鵲橋,降重樓,經胃口過臍,至玉柱,復到氣海,行于右腿,歷膝關,穿足背至趾間轉涌泉踵后,上運過陰谷,通過尾閭,復至頂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化市| 松潘县| 邯郸市| 军事| 华安县| 桂林市| 饶阳县| 高碑店市| 彰武县| 库伦旗| 乌兰察布市| 岑巩县| 云龙县| 壶关县| 晋城| 右玉县| 祥云县| 方正县| 犍为县| 紫阳县| 阳高县| 六枝特区| 泰兴市| 伊春市| 满洲里市| 九寨沟县| 呼图壁县| 甘孜| 车险| 富宁县| 黄龙县| 砚山县| 南召县| 青铜峡市| 贵阳市| 昌宁县| 阜南县| 英吉沙县| 青海省| 舟山市| 托克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