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金融海嘯席卷全球(8)
- 風險博弈:金融危機中風云人物的財富之道
- 賈文
- 858字
- 2013-08-03 03:45:37
20世紀初,在加拿大一夜暴富的投機家海因茲看到華爾街的大好形勢,也來到華爾街,控制了幾家銀行并開始對銅礦股票進行投機操縱。在金融監管缺位的情形下,市場投機者的破壞力量是難以估量的。海因茲不僅遭到了老對手的清算,賠上了老本,而且還因這一事件引發了銀行擠兌,最終導致了1907年的金融大恐慌。
由于美國沒有中央銀行,政府面對那場金融大恐慌束手無策。最終,J.P.摩根和摩根銀行站出來充當中央銀行的角色,挽救了美國經濟。人們從那年的金融恐慌中意識到杰斐遜理念差點毀掉美國,自此漢密爾頓理念又被重拾,在1913年被稱為聯邦儲備體系的美國中央銀行框架建立了起來。
在1914年美聯儲正式開始運作之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這次戰爭一直持續到1918年,但是這場戰爭刺激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美國資本市場的迅速擴容。無論是它的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美國為戰爭融資而發行的國債從12億美元擴大到255億美元,1917年到1919年自由公債發行量達到215億美元。美國的股市規模大幅擴張,尤其是和戰爭相關的鋼鐵行業發展更快,如美國的伯利恒鋼鐵公司,股價從46美元飚升到460美元,并一度達到600美元。投資者群體也由戰前的35萬增加到了數百萬。
這期間,僅摩根銀行就代理英國發放了銀團貸款30多億美元,美國一舉從戰前最大的債務國變成了戰后最大的債權國,美國資本市場躍升為世界第一大資本市場。
一戰結束后不久,美國股市進入了瘋狂的牛市。20世紀的20年代,在連續八年中道·瓊斯指數都在上漲,(只有1923年例外),一共上漲了50%。1929年10月24日是著名的黑色星期四,美國股市單日跌幅達22%,是美國股市有史以來的單日最大百分比跌幅。到1932年,美國股市的總跌幅為89%。在這樣一場股市崩潰中,幾乎所有股票的股價都一瀉千里,所有的投資者都在劫難逃,資本市場隱藏很久的許多問題都暴露了出來。1929年的股市崩盤成為華爾街的又一大轉折點,崩盤后所發生的“大蕭條”,給美國經濟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引發了美國社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