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金融海嘯席卷全球(3)
- 風險博弈:金融危機中風云人物的財富之道
- 賈文
- 745字
- 2013-08-03 03:45:37
有的人說華爾街是夢想家的天堂,很多懷有財富夢想的人在那里一夜間登上了金融巨塔的頂峰;有的人說它也是企業家的地獄,曾經有不少叱詫風云的企業家一夜之間在那里破產身亡。它是天堂和地獄的交匯處,那里天使群集、群魔亂舞。
華爾街充斥著金錢的誘惑,是全世界追逐金錢的人的向往之地。它一路發展過來,已經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歷史,且與美國經濟和美國社會的重大發展相互糾纏在一起。
十七世紀
1653年到19世紀末,紐約,是荷蘭的殖民地,荷蘭裔移民主要聚居在那里。
紐約早期的迅速發展和金融業在紐約的興起,與荷蘭人的商業精神有相當大的關系。17世紀中葉荷蘭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體系,包括銀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保險、有限責任公司等,金融體系的發展催生了荷蘭經濟的起飛,使得這個面積很小的歐洲國家,一度成為了世界強國之一。所以,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興起在荷蘭。后來,很多荷蘭人移民到北美,并把資本主義的商業精神帶到了那里。
直到1664年,紐約從荷蘭人手里轉到了英國人手里。但是,紐約的市民保持了荷蘭人熱愛商業、熱愛掙錢的傳統。他們通過辛勤勞動創造了大量的產品和服務,為了適應這種形式,政府發行了統一印刷的標準法幣,這一措施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人類歷史上第一部系統描述市場經濟的著作——《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十分清楚美國紙幣的出現對商業的巨大刺激作用,這在他的書中有所體現。
今天在紐約工作和生活的人,還能體會到紐約這種崇尚金錢的文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商業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往往對金錢越崇尚。
十八世紀
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后,1776年建國,開國元勛漢密爾頓發行了大量的新國債替代原來的舊國債,于是在紐約市場上立即增加了很多可交易的品種,使得市場迅速擴展,繼而出現了現在的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前身——紐約股票交易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