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國外篇(6)
書名: 風險博弈:金融危機中風云人物的財富之道作者名: 賈文本章字數: 839字更新時間: 2013-08-03 03:45:37
伯克希爾最初只是一家簡單的紡紗廠,到1994年時發展成為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成為世界著名的保險和多元化投資集團。后來伯克希爾的發展速度更是令人咋舌:1965—2006年間,公司凈資產的年均增長率達21.4%,累計增長361 156%,而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①成分公司的年均增長率為10.4%,累計增長幅為6 479%。到這次金融危機開始的2007年的五十多年中,它經歷過數次大大小小的經濟危機,經歷了股市的3個熊市②,卻只在2001年出現過虧損,2008年是它第二次出現虧損。
在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中,出現這樣的波動,這樣巨大的賬面損失額應該說是既在巴菲特的意料之中,也在他意料之外的事。眾人對他開始不解,甚至懷疑他投資的280億美元是正確的選擇嗎?但是,請不要忘記,巴菲特并非是做短期投資的人,他進行的都是長期投資,從他現在所進行的投資中,可以看出他選擇的目標都是未來收益確定性高的企業。
巴菲特進行投資,認為“買價決定報酬率的高低,即使長線投資也是如此”,這樣看來,他未來的報酬不低,因為他買入的價格很低。而且,他說:“不要在意某家公司來年可賺多少,只要在意其未來5至10年能賺多少”這是向對他的投資判斷持懷疑態度的人的最好解釋。因此,不應該憑眼下的得失就對他的投資進行判斷——現在的時期,誰都不能妄下結論。
在這個特殊的從未遇到過的金融危機中,他還調整了投資結構,把投資重心向固定收益類資產轉移。他頻頻買入一些年收益率高達10%―15%的公司債券,如26億美元的瑞士再保險公司(年收益率10%);2.5億美元的奢侈品珠寶商蒂芙尼(年收益率10%);3億美元的摩托制造商哈雷戴維森(年收益率15%);1.5億美元的希悅爾公司(年收益率12%)等等。
練就火眼金睛
巴菲特被人稱為“投資大師”、“股神”,他之所以能有現在的成就,對股市做出精確的判斷,是因為在多年的投資生涯中,他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在別人都恐懼時,他在貪婪地投資,這種投資理念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