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金融海嘯席卷全球(10)
- 風險博弈:金融危機中風云人物的財富之道
- 賈文
- 763字
- 2013-08-03 03:45:37
現代證券分析方法起源于格雷厄姆。在他之前,投資者對證券的內在價值沒有科學的分析方法,股票價格往往和企業的實際價值沒有任何的關系,股市完全是一個投機者坐莊和投機的場所,股票完全是投機家投機的工具。他創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分析方法和投資手段,例如強調無形資產和核心技術對公司的重要意義,發明現金流量折現法的公司估值方法,這些方法成為全世界所有的基金經理必須掌握的基本方法。
世界經歷了一戰的災難,又迎來了二戰的硝煙,二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最為嚴重的浩劫,但卻使美國的經濟更快發展了,并結束了“大蕭條”。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整個二戰期間美國股市一直在上漲,道·瓊斯指數從130點增長到210點。
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股市的規模越來越龐大,因為坐莊成本太高,任何一個人或是機構都無法再坐莊,莊股逐漸從美國股市消失了。這一時期,美國共同基金(機構投資者)開始發展。美國早期的基金都是封閉式基金,最早的開放式基金是美國波士頓的馬薩諸塞金投資信托基金(該基金成立時只有5萬美元的資產,在第一年結束時資產膨脹至39.4萬美元,目前其資產已經超過10億美元)。70年代以前基金發展的很平淡,70年代之后基金業才開始起飛。進入90年代共同基金每年增長25%。
美國共同基金的興起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美國在1930年通過了一系列的證券業法律奠定了比較嚴格的基金監管的法律框架;二是二戰后經濟平穩高速發展,居民的財富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帶來了巨大的投資理財需求。
機構投資者的興起對資本市場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較散戶更加專業,使市場漸趨理性,并對上市公司形成一種強有力的監督。機構投資者的出現使得投資成為一種產業,實現了規模效應,相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機構投資者更有能力對上市公司進行實地考察,這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和市場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