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激情留學與浪漫愛情(1)
- 李琬若:從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市長
- 何建明
- 5471字
- 2013-08-03 03:32:10
一個是美國名牌理工大學的博士畢業(yè)生,即將進入待遇很高的著名飛機制造公司工作;一個是已經(jīng)成名且前程似錦又才貌雙全的名門閨秀,而她所鉆研的專業(yè)又注定她未來是個受人尊敬的公眾人物。
也許上帝總是把幸福與浪漫升華為一種命運,一種需要去體味和努力創(chuàng)造與經(jīng)歷痛苦的過程。
上頭版撕聞的西雅圖國道慘禍
清晨。美國西部。從舊金山通往西雅圖的那條長長的98號高速公路上,一對如膠似漆墜人愛河的中國年輕戀人駕駛著飛馳的跑車,時而依偎在一起親密接吻,時而共同放聲致天上的酒神樂曲(美國國歌《星每旗》曲調(diào))。
嗅--朋友們,為我們祝福吧!
西雅圖在召喚我們!--
沒有比這一情景更叫人羨慕和受感染的了。那一輛輛迎面而來或從身邊擦過的飛車上,友善的美國朋友們都帶著微笑向他們投來祝福的目光。
飛車冒著白煙。路上飄著雪花。東方戀人進入了忘情的那一刻
突然,飛車的輪下銀光一閑,那結(jié)成冰碴的路面冷不防像從地心躥出的一頭猛獸,猙獰地嘶嚎一聲,頓時載著那對幸福甜蜜之中的中國青年男女的飛車如同一只紙糊的玩具,被甩出高速公路,直向幾十米深的溝壑翻滾而去……
次日,發(fā)生在98號公路上的一對中國戀人的車禍上了當她《尤金紀事報》的頭版新聞。那警察拍下的車身毀壞的現(xiàn)場照片令人不寒而栗。當我在采訪中看到當時刊出的這則新聞圖片時,簡直不敢相信那輛破碎得像被大鐵吊壓過幾次的轎車下面還能有生靈出現(xiàn)。
但死神確實放過了兩個生靈。
這是40年前的一幕。那起震驚美國俄勒岡州的車禍主人就是本書的主人公,后來成為美國政壇明星的李琬若女士和她的丈夫陳寶和先生。
那時陳寶和還不是李瑰若的先生,他們是一對在異國邂逅的戀人和普通留學生。
俄勒岡州境內(nèi)從前一天就開始普降雨雪,零星的雪花依然飄揚著,向田野和公路撒去,雨雪間是陣陣刺骨的寒風……
寶和!寶和!--不知過了多久,被半途拋在斜坡上的琬若姑娘醒來了。她睜開眼睛,看到那混沌的天空,好像就在屋頂上面那么壓抑地籠罩著她的視野。再輕輕地歪過頭看了一眼:是高高的與天連接的綠色大坡頭。轉(zhuǎn)過頭又看另一側(cè):是同樣深深的綠色斜坡頭……我這是在哪兒?在干什么?琬若的腦子里一片空白。她抬手使勁擰了下臉頰,生疼生疼。啊,原來我還活著!臉上怎么會有血?她突然神志清醒起來,像從班夢中醒來,于是第一個反應(yīng)是她的男友在哪兒?還有他駕的老爺車呢?
寶和,寶和!--曠無人煙的高速公路邊的那條峽谷里,琬著使盡全身力氣喊著。但她發(fā)現(xiàn)嗓子冒著的是火,一點兒聲響都沒有。她急了,一個翻騰,身子坐了起來。再重新轉(zhuǎn)過身去。
啊--她看到了:那輛她剮剛還在上面與戀人甜蜜親熱的車子翻在了溝壑的底谷里,車形已變得像被人踩過的一只紙蝴蝶,只有幾縷冒著的青煙證明它是一輛剛剛出了大禍的殘車。人呢?人在哪兒?琬若拼命地奔過去,那一刻她的沖刺可以用飛箭來形容,但卻是跌跌撞撞的飛箭。
她最終在翻了個的車門邊上見到了已經(jīng)不省人事的他。
寶和,你要挺住,要挺住呀!瑰若撫摸著血肉模糊的戀人,眼淚和泣喚一起進出,如同被遺棄的狼崽在絕望地嚎鳴。
寶和一點兒也沒有知覺,只有那魁梧的身軀使瑰若感到異常沉重。她想用自己的嬌小身子架起他,卻馬上意識到這是徒勞。上面是五十多米高的大斜坡,即使空身一人爬上去也會喘息不止。
寶和啊,讓我怎么辦呀?琬若不由得哭出了聲,她想喚醒戀人,以求幫助,但血肉模糊的寶和依然如死了一般。
琬若直急得兩眼猖雨紛飛。突然,她抬頭看到高速公路上掠過的車影,于是放下寶和,不顧一切地拼命爬向公路,然后毫無顧忌地站在公路邊,使勁向過路車招手示?!?
也許是雨雪天,又在人煙稀少的西部,長長的高速公路上難得見到車影。她一直等呀盼呀,終于看見遠處有一輛面包車駛來。
停車停車。琬若揮手又蹦腳。
來車戛然而止。那車上的司機看到滿臉是血的中國姑娘,立刻明白是出了車禍。但令瑰若想不到的是那司機不僅沒有下車,反而重新啟動馬達,疾馳而去。
上帝,怎么會這樣!琬若急得快發(fā)瘋了。
她仍拼命地向空無一車的馬路中間招手,哭喊著:你們救救寶和呀!救救他吧……
不多久,從她身后相反方向又急駛而來一輛車,見有人招手,便靠邊停了車。那車上跳下的是一位牧師。他看了看琬若,又看了看翻在公路下的車,問道:打電話給911了嗎?
琬若搖搖頭。
正在這時,只見一輛救護車閃著紅燈,已來到了他們面前。
琬若猛然闡明白了,原來剛才那位莰有停車的司機,已經(jīng)為他們打了急救電話。這就足美國式的救護方式。因為他們在為傷者爭取每一分鐘最寶貴的時間。
看到前來救助的牧師和救護車,琬若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覺……
寶和?寶和!你在哪里?昏迷中的琬若并沒有停止腦海的活躍思維。她的活躍性格連同話躍的思維重新將她拉到一次赴美留學不久的同學聚會--
那次聚會是琬若終身難忘的。當時有位長得溫文爾雅、體格健壯的小伙子就坐在她身邊。
請問您是學什么專業(yè)的?
電機工程。
您是哪省人?口音這么熟悉。瑰若好奇地盯著這位大同學,問。
天津。父母現(xiàn)在還都在那兒。
哇,太巧了,我也是從天津到臺灣的呀!本來說話就愛一咋一呼的琬若,沒有想捌在他國異鄉(xiāng)能遇到海河畔的同鄉(xiāng)。她高興地驚叫起來,惹得其他同學紛紛投來目光。
于是滿屋的留學生同學哄堂大笑起來。坐在琬若旁邊的陳寶和被弄得滿臉通紅。
而當年正是小伙子--不,在李琬若眼里是大哥哥的陳寶和這老實巴交的樣子,使她寧靜的情懷躍然跳動。
能問一下你是什么時候離開天津到臺灣的?琬若有意把話題引下去。
1948年10月。我是乘最后一班美信輪離開天津的……小伙子不經(jīng)意地多說了一句,卻讓李琬若小姐驚喜地跳了起來。
天,我也是乘最后一班美信到的臺灣呀!哈哈哈……太巧了,太巧了,就像小說上描寫的那樣……
琬若興奮得握起兩個小拳頭使勁地在桌子上敲了起來。真是不可思議的巧合!
琬若小姐,恐怕更多巧合的事還在后頭呀!當日參加聚會的田長霖教授(后來成為加州柏克萊大學u.c.Berkeley校長)和幾個同學應(yīng)聲圍過來,把李琬若和陳寶和繪拱到了感情的火爐邊。
哇,我真感到這兒的氣候溫暖。這已經(jīng)是同學聚會后的某一個日子。琬若輕輕地解去飄逸的外套。
我?guī)湍隳弥2⒓缱咴谂f金山綠蔭大道上的陳寶和接過琬若的外套,放在自己手中。
晤--對了,我到舊金山時間還不長,今天需要到州立大學辦個注冊手續(xù)。你有事嗎?能不能陪我去一趟?
當然可以,坐我的車去吧。
行。我們現(xiàn)在就走。
寶和動作敏捷地打開車門。琬若笑逐顏開地鉆進車子。
我進去啦--到了辦事的地方,琬若下車后說。
去吧,我在這兒等著。寶和說。
怎么會這么長時間呀!原來以為幾分鐘就能辦成的事,卻用了兩三個小時。琬若急得不知所措,而那些美國工作人員似乎在有意拖延時間。
完了,第一次約會就要泡湯了。最后,琬若帶著一副肯定失敗的心情向外走去。時間就是金錢,美國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經(jīng)流行這樣的名言,尤其是中國臺灣來的留學生們,誰不在為自己的學業(yè)和生存與寶貴的時間賽跑?
辦好了?上車吧!當琬若剛剛走出校門口,寶和已經(jīng)將車停在她跟前。
你一直在這兒等著呀?琬若驚訝地問。
嗯!你不出來我怎么能走呢?小伙子一臉真誠。
琬若感到非常抱歉??傻人宪嚭螅』镒訁s飛步下車跑開了。哎哎,你到哪兒去呀?琬若急得叫喊起來。
小伙子不說話,指指樓群里的衛(wèi)生間,便迅速消失在琬若的視野外。等他再回到車上時,琬若輕輕地問道:幾個小時里,你就沒有離開過車子?
哪敢?我怕你出來找不到我著急。小伙子說得自然,但姑娘聽后心頭卻熱浪滾滾……
選一刻,琬若決定了一生最重要的選擇。
琬若還在昏迷之中。但她的臉上卻漾起甜美的笑容……
這是李琬若第一次到達美國后看到美麗如畫的夏威夷后露出的歡笑。時間是在她這不幸車禍的前兩年。
那年李琬若中學畢業(yè)后原本志愿報考的是臺灣大學,但偏偏茌這個時候一位充滿魅力的成熟男人的一番動聽的話,點燃了從小有志于公眾社會工作的少女之心。
Lily,我看你在臺灣就是一個很愿意為大眾服務(wù)和關(guān)心他人的好學生,你將來應(yīng)該去美國攻讀社會工作專業(yè)。第一次有人用這個英文名字稱呼并跟她說這話的是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的姐夫胡光泰。姐夫這么夸小姨于是有道理的。1956年,大陸和香港的部分地區(qū)經(jīng)歷了特大自然災(zāi)害,正在臺灣讀中學的李琬若因為有個當立法委的父親.所以經(jīng)常能看到有關(guān)這方面的報道。那一天,李琬若從父親看過的一疊報紙上剪下災(zāi)難中的大陸和香港百姓受苦的圖片報道,自己用糨糊貼在一張硬紙板上,然后組織同校的同學排成長長的隊伍,上街為災(zāi)區(qū)同胞募捐。她的義舉當時在臺灣引起各界強烈反響,包括一向嚴厲教育她的父親也十分欣賞小女的行為。
既然我們都是從大陸過來的,為什么就不能直接向正在受災(zāi)的大陸同胞們給予物品支援,而非得輾轉(zhuǎn)他國,耽誤很長時間呢?一日,琬若見客廳里的父親與臺灣幾位政要在閑談如何將島上居民們募捐的物資送達香港和大陸同胞手中時,那種無計可施的窘?jīng)r時,大聲插話說。
琬若,這兒有你說話的地方嗎?一向在政治上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父親,慌忙阻止女兒,然后帶著歉意向落座客廳的來賓連連表示是女兒童言無忌。其實琬若從父親的表情里看出,她的話很得父親的欣賞。不是嗎,那次代表全島青年學生上臺演講就是父親親自領(lǐng)著她站在鏡子面前,一遍又一遍地對口輔導(dǎo)的結(jié)果嘛!
中學畢業(yè),姐夫的一句話使骨子里喜歡為公眾事業(yè)服務(wù)的琬若,考取了當時很少開設(shè)社會工作專業(yè)的臺灣中興大學。在這里她運氣還是那么好,碰上了一個鋇她走進新興社會學科殿堂的導(dǎo)師--同樣留學美國并畢業(yè)于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系的葉楚生教授。葉是位年輕而充滿活力的盤教師,漂亮、嬌巧,頭發(fā)總是梳得光光的,流利的英語,說話時那種叫人激動的神情,一直都是琬若眼里的偶像。
Lily,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美國國務(wù)院正在全世界招考一批青年領(lǐng)袖到美國培訓,這是我剛從美國駐臺新聞處的一份內(nèi)部材料上看到的,你應(yīng)該爭取這個機會。據(jù)說全島可能只招一名,他們的基本條件里有一條是必須英語好。你的英文發(fā)音很好,完全有可能競爭到這個名額。一天,葉教授興沖沖地找到自己的學生,把這振奮人心的消息告訴了琬若。
能到美國去?那太好了!在五六十年代,臺灣人特別是年輕人,簡直把美國看做天堂,幾乎所有有志向的青年都把到美國留學和定居看做是人生最好的理想與夢想。尤其對那些女孩子,出國比穿美國襪子比用美國香水更為時髦。對美國的懂憬則是所有臺灣青年們當時共同的夢想,我們的主人公也不例外。
報考,測試,比賽,琬若連連奪冠。她因此成了全島第一位參加美國國務(wù)院世界青年領(lǐng)袖培訓計劃的代表,前往美國社會考察體驗,那時的美國政府為了拉攏人心,選取年輕的學子到美國考察就是其中的一招。湯姆大叔想讓這些年輕人了解美國,并借他們傳播美國的理念。
大學時代的李琬若就是這樣有機會比她同齡的年輕人捷足先登到了美國。用她自己的話說,那半年的美國之旅是她所度過的最張揚個性的時光。為什么?四十多年后的李琬若告訴我:那次我是代表青年學生去的美國,所以我特別注意表現(xiàn)我是一個中國人,一個中國形象的青年人。我在公共場合一直穿的是旗袍,頭發(fā)也是東方式的古典發(fā)型。我?guī)チ丝曜?,教美國人學用筷子吃飯;帶了毛筆,教他們寫方塊漢字。美國政府為了讓我回來后宣傳他們?nèi)绾稳绾蔚暮?,所以安排我參觀和居住的家庭都是好地方,而我也沒有忘記讓美國人了解中華文化。那陣子,我用英語到處講演。在14個國家的26名代表中,我是唯一來自中國臺灣而且是年紀最小的一個。也許因為我年少而愛說話,培訓團的團員們一致把我選舉為在紐約召開專題大會的主席。這使得我更加有機會表達我們東方人的心聲。后來我們被分配到各個固定地點實地考察,我就到了在密戢根州的馬丁夫人家。她待我太好了,怕我見不到中國人而感剄寂寞,便在周末特別安排我參加密西里根大學的中國同學會聚會。這在當時是我很愿意和高興的事,每次去之前我總要打扮一番,結(jié)果問題就出來了。哈哈哈……李琬若跟我說這話時,她丈夫陳寶和先生也在一旁,于是她忍不住大笑起來。
為了調(diào)節(jié)氣氛,我在旁開涮起來:陳伯伯,你年輕時那么帥,肯定也像李琬若阿姨那樣有不少追求者吧?
從來就很少說話的陳老先生上當了。只見他認真地看了一眼太太,然后非常明確地說:那時追我的女菝子多得很……見我們在一旁都快笑彎腰時,他又特意補充道:五六十年代到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中男女比例為七比一,而我和追求者的比例是倒過來的七比
啊哈哈哈……我和李琬若早已笑得前仰后臺,陳寶和先生則站在那兒像做學術(shù)報告那樣的一臉認真。他的樣子更加惹得我們爆笑。
陳寶和先生的故事還是留在后面再講吧。
當時身為考察學習團成員的琬若姑娘由于她赴美的身份,再加上她正值青春妙齡,那些遠離寶島的臺灣男學生們見了如此一個名角兒,不免都會想人非非的。其中一個叫Ceorge的男孩子捷足先登了。
Lily,你不是很喜歡美國嗎?那你就別回臺灣了,就留在這兒,我保證負責幫你辦好留學手續(xù)。我認識一個律師,他專為那些移民換成學生身份。
不行。我是美國國務(wù)院邀請來這兒的,如果不回臺灣那影響有多不好?不行,我必須先回臺灣后再到美國來留學。李琬若一聽就緊張起來,慌亂地擺脫George握過來的手。
也許琬若聽了這位男孩子的話以后就不會有我們文章開頭的那幕慘禍,當然也不會有本書另一位主人公陳寶和這個人了。但充滿個性的李琬若就是李琬若,所以當Ceorge這個毛頭小伙子無論怎么想法追遍了美國大陸想逮住心中的祝英臺,最后我們的琬若小姐還是按時回到了臺灣。不過她內(nèi)心很長時間里一直沒有放下那段應(yīng)該說是非常珍貴的牽掛。
李琬若身邊有條愛狗也叫George,這是少女時期留存在心中的一段純潔而甜蜜的記憶。
昏迷中的琬若因為還不知傷痛,所以她一直沉湎在那些甜美的往事之中。她的臉上依舊掛著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