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不自知的獅子與綿羊 (8)

生命是種恩賜,縱然它在人們的臉上,身上留下了這樣那樣的痕跡,但他同樣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生活”。生活是種磨難,但他同樣賦予了我們厚重的生命。歲月如歌,如歌的歲月,它的公平不在于臉上的幾條皺紋,他的公平在于它從你生命中走過后,沉淀下來的東西。

一個人只有尊重生命,熱愛生活,才會在年華老去后,在臉上生命里寫下智慧。一個女人,無論是否窮困,只有抱著一顆熱愛生命,感悟生活的玲瓏之心,才會收獲愛情。一個男人只有不去在意女人的臉蛋兒,感受了解身邊的人,才會在收獲江山的同時收獲愛情,而不至于成為“孤家寡人”。一對夫妻,只有彼此相守,用一生去相識,才會收獲橡樹與菩提間恒久的愛情。

◎知恥近乎勇

在所遇到的怪事中,我們沒有聽到一句承認錯誤的話,沒有聽到一句表示歉意的話,完全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硬碰硬做法。不知道我們祖先做了多少壞事,造了多少孽,竟觸玉皇大帝之怒,罰使我們這些子孫,一個個橫眉怒目,嘴硬如鐵,堅不吐實,死不認錯。天乎,中國人何時才能贖罪完畢,再恢復一團祥和——一副笑容和勇于認錯的嘴巴也。

——續《大男人沙文主義》

某日興起,隨手翻開小學時的德育書籍,看到一則關于第一任美國總統華盛頓的故事。那是華盛頓還是小華盛頓時發生的故事。一天,小華盛頓的爸爸給了他一把斧子,要他把影響果樹生長的雜樹砍掉,并且千叮嚀萬囑咐,要他小心自己那兩棵心愛的櫻桃樹。小華盛頓拿著斧子開心極了。答應了一聲,他跑到院子里,快樂的揮舞著手中的小斧子。等樹砍完了,他才發現自己把爸爸心愛的櫻桃樹也給砍倒了。到了晚上,爸爸一回來就看見了被砍到的櫻桃樹,憤怒的說:“如果讓我發現是誰干的好事,我一定要嚴厲的懲罰他。”他把家里的人都叫了出來,問:“是誰砍了我的樹?”小華盛頓,偷覷了爸爸一眼,低聲說:“對不起,是我砍了你的樹,我不是故意的。”華盛頓的爸爸看了他一會,笑著抱起他說:“我的好孩子,我寧愿失去一百棵樹,也不要你說一句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小朋友,要誠實,要勇于認錯。

相類似的說法還有《禮記·中庸》中的“知恥近乎勇”、孟子的“知恥而后勇”等等。只要有心,翻閱古今中外的那些智慧格言、典故、神話會發現,與這類似的故事多不勝數。在我們古代先哲的眼中“知錯能改”毫無疑問的被視為人的一種最為基本的品質。

但是這種品質在我們中國人身上卻極為罕見。中國人的特點之一,按柏楊先生的話說就是“死不認錯”。基本上,中國人頭可斷血可流,唯這認錯二字的實現,是難上加難。而且,自己不認錯就算了,即便看到人家錯了,也不能直說。沒什么關系的選擇默而視之,任其發展。關系不錯的,才要說上兩句,但說的方式要委婉地勸之誘之,使他自己發現錯誤,萬不能一語道破。否則,嘿,只怕犯錯者會面上一紅,接著臉色一白,咬緊了牙關,大有要跟你辯上三天三夜的架勢,以證明錯的是你而不是他。這還是碰上君子了,你要是再一倒霉說破了小人的錯處,得,從今以后你可就危險嘍,要時刻提防此類人的秋后算賬。學術上如此,生活中更是如此。

設想一下,假如你在公共汽車上看到一位美麗嬌俏的小姐,她生得一張芙蓉面,身材苗條若柳,從頭到腳無處不美好,就是沒拉上裙子的拉鏈,春光外泄。你會怎么做,告訴她“誒,你拉鏈開了。”那她得多不好意思啊。要是萬一您再是位男性,恐怕你這仗義直言的后果,不是要挨一個大耳瓜子,就是要被啐一口,怒曰:“臭流氓!”您要是不說,等這位小姐發現了,羞得滿面通紅,舉目四望,卻發現就你一人在那,若有所思的盯著她沒拉上的拉鏈,您怕是還逃不了這“流氓”的嫌疑。我們兩相權衡之下,決定將眼睛調開漠視到底。至于,那外泄的春光誰愛看誰看。于是,她就掛著這種“錯誤”在大街上招搖。揚著修長潔白的頸子,邁著自信高傲的步伐,將人們的側目歸結為為她偉大的魅力所傾倒。直到她自行發現,或是終于碰上個不怕死的,神秘兮兮地對她說:“小姐,對,就是你,你拉鏈沒拉上。”

由上,我們不難想象,做一個中國人,一個懂禮儀的中國人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小到別人沒拉拉鏈,大到學術研究、政策實施。只要你想告訴他“你錯了”,就必須思前想后,計量一番,再去實施。否則即使你是好意,也一樣得挨人家的埋怨。

嗚呼,若論中國上下,也只有幼稚園里的小朋友會清晰直白的說出別人的錯處吧!

東方人和西方人的交往,往往存在著很深的溝,尤其是中國人和西方人之間,這種文化鴻溝就更為明顯。而排在西方人最不能理解的行為之首的,還要屬中國人的“面子”觀。在亞瑟·亨·史密斯的《中國人的臉譜》中曾有過這樣的描述:

“面子”之于中國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東西,這聽起來似乎有些難以理解。然而在中國,“面子”不僅僅指人的臉面,它更是一個復雜的復合性名詞,其含義遠遠超出我們所能表達的范圍,或許比那些心領神會的詞語的意義還要廣泛。

想要弄清楚“面子”的含義,就算只是要理解其中的一部分,也要事先明白“作為一個種族,中國人富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戲劇本能。幾乎可以說,戲劇是這一種族唯一的全民性娛樂方式。中國人對戲劇的癡迷程度,同英國人對體育、西班牙人對斗牛的狂熱不分上下。哪怕只有一點點的觸動,中國人都會沉迷其中,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就是戲劇中的人物。置身于戲劇的場景之中,中國人會像戲中人物一般行禮、下跪、躬身、叩頭。”

而這些行為在西方人眼中,即便不被認為是荒唐的舉動,也會被看作是種無趣的表現。然而它卻是中國人思考問題的核心模式。

柏楊先生認為,當一個中國人的“自我防御心理啟動的時候,即便只有兩三位聽眾,他們也會像面對上百萬民眾一般,慷慨激昂地說:‘我不僅要對你說、對他說,我還要對你們大家說。’假如麻煩得到了解決,他們就會像紳士般自稱自己是在一片贊揚聲中‘走下舞臺’的;假如這些麻煩沒有得到解決,那么他們就‘下不了臺’。如果你能夠理解他們的想法,你就會發現,這一切與現實毫無瓜葛。”

他們只是像演員那樣,預演自己事先寫好的劇本。并且要求劇本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要得到完美處理,以達到他們戲劇心理的需要。至于現實之中,臺下的觀眾是怎么想的,事實又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只要你給了喝彩,就完全與他們沒有關系了。而那些諸如行禮、下跪、躬身、磕頭之類動作的產生,道理亦同,因為使用它們可以增加那些戲劇的戲劇效果,使劇情更富感染力。感染力上升到一定階段,也就成為事實了。

在這樣一種情結下,但凡是在中國長大的中國人,幾乎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戲劇情結。他們在他們預先給自己設定好的舞臺上,走出自己自認完美的舞步。并且無時無刻不在揣測著臺下的觀眾是怎樣的熱切、怎樣的歡呼。同樣的臺下的觀眾也在自己的舞臺上,只不過他們這個場次的內容是看戲,于是他們設想著這場戲是如何的精彩,演員演得又是如何的認真,到了結尾,自己又是如何激動的鼓掌等等。然后他們就按他們想的做了,從來沒有人關心戲的本身,戲外的現實。所以中國人的眼中,總是充滿了“邪不勝正” “有情人終成眷屬” “功成名就”等這樣美好的幻想,并認為它們切實存在。

一旦有一天,你的話讓他們從那些美好的幻夢中醒覺,或者讓他們發現自己犯了一個足以破壞劇情完美的錯誤,他們就會覺得“下不了臺”,觀眾喊了“倒好”沒面子了。于是他們惱羞成怒,非要與你爭辯一番,直到他們覺得自己已經爭回了面子。

而我們這些可愛的國人,將這種祖先流下來的傳統十成十的繼承了下來,并發揮到了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那些昔日的(諸如“天朝上國”這出戲的)教訓,并沒有將我們從戲劇中將自己拉回現實。這也成就了今天的“死不認錯”中國人。所以,我們的德育教材中,那個關于小華盛頓的故事,只是挖掘到了“誠實”這一層面,卻沒有將它挖掘到“勇于認錯”這個深度上。

當然,中國人不愿意認錯并不代表他不會認錯,當他被逼到人生的某個死角,一些聰明之輩還是會認錯的。正所謂“死不認錯”,不死就認錯。在中國歷史上就出現過這么一位偷生“認錯”的梟雄。

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親自率領大軍去打越國。越國有兩個很能干的大夫,一個叫文種,一個叫范蠡。范蠡對勾踐說:“吳國練兵快三年了。這回決心報仇,來勢兇猛。咱們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們作戰。”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要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軍在太湖一帶交鋒。越軍敗北,勾踐召集國民,當眾認錯:“寡人無能!”并且聽從范蠡的建議,派文種到吳王營里去求和。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愿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

后來文種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送了一批美女和珍寶給他,請他在夫差面前講好話。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的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勾踐知道后,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文種,自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了吳國。在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大墳旁邊的一間石屋里,給自己喂馬。范蠡則跟著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都要給他拉馬。

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踐毛遂自薦,說自己能治夫差的病,可是夫差不讓勾踐接近他,勾踐說只能嘗夫差的屎來治病。果然,夫差的病被勾踐治好了。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放勾踐回國了。

勾踐回到越國后,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自問道:“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甚至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褥子。

從策略上說,勾踐在民眾面前主動認錯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做法。他通過國君認錯這一戲劇情節,將還在自怨自艾,自認將成亡國奴的國人們從預設的悲劇中拉了出來。接下來的嘗屎治病也好,送美女西施也罷,都成功的將吳王夫差引到了他的迷魂陣中,消磨掉他的戒心和斗志。最后一招十年磨一劍,終將這部于他應以悲劇結尾的戲,變成了一出大喜劇。由此看來,恐怕正印證了那句“眾人皆醉我獨醒”吧!

一個生活在夢幻中靠劇本生活的人,是很容易迷失掉自己的,只有那些既清楚現實,又十分善于用劇本勉勵自己的人,才能凌駕這出戲之外,并利用人們的戲劇心理,將這出戲導演到自己預設的結局上,實現自己的目標。而那些“死不認錯”的主,就只能“打腫臉充胖子”的在那死磕,直到歷史的車輪碾過,證明了他的錯誤。

其實,錯誤本身并可怕,誰不會犯幾個錯。承認它,改正過來,它產生的問題就會解決。可一旦你否認他,嘴硬的硬說錯的是對的,那到頭換來的就只是為了掩蓋這個錯誤而產生的更多的錯誤。就像一個貪污犯,他剛開始可能只是從公款中拿點錢去炒股票,數目并不大。可是偏他倒霉,每支見漲的股票到了他手里就賠。他越看越急,心想“壞了,挪用的公款怎么賠呀!”想著,想著,心一橫干脆再挪一筆,他就不信下次他還會這么倒霉。結果款子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直到他再也還不上這筆錢,直到他因此進了監獄。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錯誤也是如此,就像水管向下滴水,你忽略它并對自己催眠說,水管漏水是正常的。那么你只能做好屋子被水淹的準備。當有人告訴你做錯了時,承認錯誤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只有這樣,人們才不會走上“蔡桓公”的老路。

古人云“知恥近乎勇”,其意義就在于此。人們只有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才會在未來改正它。人們只有為它感到羞恥,才會將它徹底的根除掉。同樣,人們只有將錯誤改正過來,才能在未來的歲月里走得更加平穩。可惜我們多數人沒有這種直面錯誤的勇氣,不管是面對自己的錯誤還是面對別人的錯誤。

看著窗外的暖陽,記憶中勃蘭特那震撼世界的一跪再次浮現在了我眼前。1970年12月7日,一個屬于勇敢者的日子,在這一天,一個總理給世界人民上了一堂生動的德育課。從這天起世界上空一直回響著這樣的聲音——知恥謂之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莱州市| 河南省| 兴业县| 河池市| 漳浦县| 木兰县| 米泉市| 临湘市| 新营市| 博白县| 都匀市| 新宾| 扶绥县| 大田县| 锦州市| 滦南县| 龙门县| 香河县| 崇仁县| 香河县| 肇州县| 罗定市| 中宁县| 怀化市| 赤水市| 特克斯县| 永康市| 宣城市| 高淳县| 锡林浩特市| 平陆县| 横山县| 广安市| 贵定县| 肇州县| 巧家县| 南部县| 汝南县| 溆浦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