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失意與暢意
- 把愛存進MP3
- 歲月云藏
- 1202字
- 2007-10-27 20:26:54
進得門來,在通往水上餐廳的過道上,掛著一溜的彩旗,彩旗上印著一些菜的名稱與價格。長江上吹來的風在這里似春風送爽,吹在身上讓人感到格外的愜意。身邊走著嘉華,她邁著與自己相同的腳步,郝鋼心里感到格外的甜密。
當他們到達水上餐廳的邊緣時,卻似乎找不到進餐廳的路線了。正在這時,一個導游小姐來接引他們,請他們上了一個圓筒型的電梯。當電梯把他們帶到二樓時,又有一個身著粉紅色旗袍的女孩把他們導引到了二樓的餐廳。
當時緊鄰長江的一邊,由于太陽光照射的緣故,工作人員早已拉上了窗簾。因此要看長江,只有往前走一點,到附近沒有掛上窗簾的地方去看。然而,郝鋼與嘉華似乎都不愿意看長江的景色。當時天氣較熱,郝鋼一上來就點了兩杯澄汁,然后就叫嘉華點菜。
嘉華似乎想考察一下郝鋼,她拿到點菜單以后,問這里的主打菜是什么?當工作人員告訴她后,她就開始點了,一邊點一邊觀察郝鋼。郝鋼心里想,雖然今天沒打算在這里請你,但手里頭也備了一點錢的,兩個人就餐似乎是夠的。嘉華一共點了四個菜,郝鋼覺得沒有湯,便點了一個湯。
于是他們開始喝澄汁,一邊喝一邊聊些別的事情。忽然嘉華看到郝鋼手上戴的一串菩提子,嘉華便問郝鋼戴的是什么?郝鋼說,這就是我以前跟你說的,我所住的公司生產的菩提子保平安佛珠。
郝鋼自去年起就住在一個臺灣老板開的公司里,這個臺灣老板是專門開發菩提子系列產品的。他先后投入數千萬資金在四川、云南、貴州、河南等地種植菩提樹20多萬畝。菩提樹又稱菩提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為鬼見愁。它有消炎去污之功效。
傳說釋迦牟尼曾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中國,黃梅五祖傳衣缽時,也提到過菩提樹。時五祖有兩個弟子,他要求兩個弟子各作一偈,其中一個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不使染塵埃”。另一個接著說道,“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后者比前者答的巧妙,五祖便把衣缽傳給了后者。可見菩提樹在中國文化中是有一席之地的。
那串菩提子佛珠便是菩提樹結的果子的核做成的。
郝鋼跟嘉華介紹說,這個佛珠已在歸元寺開過光,目前市面價是一百多元。哦,我袋子里還有一個開光了的。說著,郝鋼就拿過隨身背來的掛包,從掛包里拿出了另一串佛珠。說老實話,郝鋼其實就是跟嘉華準備的,那天公司的老總拿了一百多串佛珠找歸元寺法師開光后,郝鋼便特意買了兩條,老總起先不肯收錢,說一個公司的人怎么好收你的錢呢?郝鋼說,對佛要誠心,如果不出錢,我買去那就沒有什么意義,也保不了平安。另外我還給另外一個人買了一個,也希望她一生平安。在郝鋼的堅持下,老板才按半價收了郝鋼的錢。
當郝鋼把這串佛珠拿出來送給嘉華時,嘉華說我才不要呢。郝鋼說,佛珠是保平安的,但愿你一生平平安安,幸福永遠。嘉華堅持不要,說您還是送給別人吧。郝鋼見嘉華不要,又不好拿回來,反正是跟她買的,如果她不要就由她處理,因此他就把那串佛珠丟在了嘉華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