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1章 蚓生爪牙

隨后蘇老就與云師姐進行了青虹劍法的演練拆解,中途穿插了不少蘇老拔出他那把“虹泉”寶劍親自演示以及和云師姐的對攻拆招,云師姐的劍鞘如同她的姓一般通體白色,劍鞘上還鑲有不少寶石裝飾,看上去甚是華貴,劍柄則是使用了錯銀工藝,配合劍身寒光更符合她的高潔氣質。劍制則是同天下常見的三尺劍大抵相同,舞動之間劍身可硬可軟,兼具了硬度和韌性,適合多種不同風格的劍招發揮,若是出招之時短暫灌注內力于劍中,也可以起到刀劈斧削的剛銳效果,不過內力離體易散,缺乏血肉之外的合適載體,否則尋一木枝不也可與利器爭鋒了?在蘇老循循善誘的教學和師姐敏而好學的提問之中,我逐漸旁觀了解到原來青虹劍法原來主要以兩套劍法為主,另有各峰峰主和歷代天驕自創的一些散招為輔,一路劍法似乎偏陰柔,招式比起另一路略簡明些,但各招之間聯系緊密,破綻極少,按蘇老所說乃是經過幾代人不斷修正推演才有的精妙,劍法中頗有青山綿綿,古樹青藤厚重之感,生機不斷絕則劍意綿綿,氣勢磅礴厚重利于攻伐,蘇老之前施展過的那招“四海升平”就包含其中,這路劍法名曰“萬古長青劍”,我之前還有過不著調的猜想山門石牌坊對聯里的“長青”是不是意指蘇老,現在看來蘇老的年紀哪有那牌坊年代久遠,二者之長青應當皆來自此劍法。

另一路劍法則偏陽剛,因為更注重以守代攻,消磨強敵之銳意,所以少了不少搶攻的路數,就顯出兵法以正合,以奇勝的味道,不管敵從幾路來,我只往必守之處去,劍意清晰且堅定,極度考驗使用者的認真和細心,所以反而更偏向陽剛,這路劍法是力求不敗以待勝機的劍法,對不少克制劍的兵器都有相應的破解或緩勢之法,因此這路劍法得名“長虹貫日劍”,二者相合即是青虹二字的由來,這也足見這兩路劍法在門中的地位,但青虹正是蒸蒸日上之時,銳意進取的年輕弟子們肯定更喜歡前一套長青劍法些,而且長青劍法招式遠比長虹劍法招式少,不說是三十六路天罡數和七十二地煞數的成倍之差,也算是更簡明易練容易入門了,所以專精這路劍法的青虹門人更多,但蘇老著重點出這套劍法上手雖易,想要登堂入室卻很難。

我本以為師姐作為一名女子,善守不善攻是正常的,再加上女子大多心細,也許她的“長虹貫日劍”使得更好,再加上蘇老一直告誡要腳踏實地不要好高騖遠,師姐會因此專攻長虹劍才是。沒曾想云師姐青鋒在手之后精氣神卻是另一副姿態,劍鋒所掠盡是森森寒氣,劍指所點之處全是死門,若是有進攻機會絕不輕棄,全都選用了攻擊最為凌厲的變招,即便是師姐的長虹劍法已讓蘇老十分滿意說練得很扎實,但完全比不上她在“萬古長青劍”上的驚艷表現與過人天賦。哪怕是我這樣的劍法外行也能感受到云師姐劍法中的一往無前和勢不可當,一刺一削間甚至帶著絲絲殺氣,我心中感嘆不愧是將門虎女,云師姐的領會能力也極佳,之前可能演練這套劍法時都是一板一眼,一招一式按順序來,在蘇老傳授每一式劍法在不同情況下應當用何種步伐發揮后,師姐很快就能融會貫通并且根據日積月累出的熟練度產生了自己的理解,很快就在招式的選用上不拘于蘇老的傳授了,開始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我當然是賞心悅目的同時心中贊嘆連連,也發現蘇老愿意收下師姐不止是賣人情,師姐也是真的可造之材。

待到二人教學完畢我在旁邊對青虹劍法也了解個七七八八,就算此刻手上遞我把劍我也能使出三五成。此時師姐已還劍入鞘,對蘇老深躬行過拜謝授藝的大禮,去給講解得略有些口干的師父燒水添熱茶去了。看到蘇老反手執劍貼于右臂后向我走來,我心里滿是忐忑,怎么辦,蘇老之前讓我不要記的,師姐天賦好我記性也不差啊,這一時三刻怎么忘得掉,說不定越刻意去忘反而記得越深了。蘇老在我身前止步好像猜到了我心中所想:“你知道我為什么讓你不要學青虹劍法嗎?不止是門戶之防,其實我是想讓你所有三尺劍都不要學,你看這里。”蘇老靈巧一翻手將虹泉劍平托于手上,用眼神示意我看劍柄的位置,然后嘆了一口氣微微抬頭目光投向上空開始了老年人常有的回憶:“我少時習劍,身體瘦弱,雖劍法練得精妙,但和同門較藝始終在碰撞之間落于下風,即便是想要變得更強壯內力更深厚也非一日一月可得,下山游歷過程中遇到身強體壯的對手更是力有不逮,便想著另辟蹊徑。我當時猜想若是以雙手之力出劍,劍速更快力道更強,但在改進推敲中又發現三尺青鋒并不能發揮雙手劍的威力,八面劍長劍倒是在硬度,重量和攻擊距離上更適合些,不過還是不夠,劍柄不僅需要雙手同握和上下分握,劍身也需要繼續加長加重,七尺劍才是相對合適的。不過青虹劍法已是天下一等一的精妙劍法,我也不敢舍本逐末去追尋虛無縹緲的新法,就只是加長了我原來那把佩劍的劍把,開始在青虹劍法中偶然添加一些雙手出劍的招式,慢慢地領悟到了舉輕若重和舉重若輕的武理,也愈發察覺到了二者之間的溝壑,我因為習慣始終無法搭起一座橋梁連接單手劍和雙手劍,于是我決心放棄雙手劍,尋找一把更稱心如意的單手寶劍。”

蘇老暫時停止了追思,讓我去尋兩根與七尺劍長度相近的樹枝來,等我折返遞給蘇老后,蘇老手上早已無劍,握住一根樹枝對我說道:“以后你也要去打造定制一把適合自己身高和力氣的雙手劍,斷不可像我一樣左右踟躕,其實雙手劍并非我首創,聽說以前戰陣之中擅于用劍的高手就因劍攻殺不便發明過雙手劍,只是并未形成傳承,所以后人只能像我一樣自己摸索了,雙手劍需要更大幅度的步伐,更寬的打擊面,每每出劍要帶動腰背脊的整力,初期劍隨人走,全身之力連線灌注劍身充分發揮雙手的優勢如抽刀斷水,待到精熟之后亦可時而人隨劍行,利用雙手劍的重量來形成綿綿不絕的劍勢,更為刁鉆讓人捉摸不透也更為持久。接下來你可用心看好了!”

加重語氣的一聲大喝提醒了我留心,蘇老的身影就如猛虎探爪一般連劍帶身形移動了數步距離,但實際上他不過兩次換腿,第一劍一出就如同開閘放水,接二連三的劍招令人目不暇接地傾瀉而出,同單手劍一樣撩、崩、洗、挑、抹、截、點、刺等基本劍招層出不窮,但身形卻大開大合,劍招之快遠不是單手劍可比的,雙手劍在格,劈這些以力為先的劍招上優勢十分明顯,雖然去勢擊長擊遠在收勢上不如單手劍靈動,但上步、跨步、退步間的銜接恰當進行了彌補,配合上繞步、轉身、躍步完全做到了周身圓轉密不透風,似乎劍劍難以招架,招招沒有破綻。蘇老在雙手劍中還穿插了一些單手劍的弄險之招,以單手劍的靈巧彌補了雙手劍可能會遇到的一些難以回護的情況,若是兇險時刻跳躍閃身單手與雙手快速變換定能出奇不意。劍勢滔滔不絕的精妙展示也不過是恍惚之間,蘇老已然收勢而立,我仍意猶未盡,腦海之中仍是蘇老執枝騰挪的身影,那根破樹枝在回想中似乎也因劍法的威勢變成了神兵利器。

“怎么樣,小子,這劍法可還值得你一習?”我馬上就拍手連連,口中滿是稱贊:“何止是值得,朝聞道,夕死可矣,見此劍法,視天下劍客于無物,若我可學得此劍,定不墮蘇老威名,敢與武林群雄爭鋒。就是此劍法不知何名,將來揚名天下可否響亮?”蘇老一聽這話臉上表情僵住了,面露難色:“額,這個你也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專精武道難免略輸文采,也一直沒想起來給劍法取名,你可有什么好建議?”我回想了一下劍法,然后回答:“你看蘇老你剛剛的步法有如龍騰虎躍,一趟一進之間進退極快,不如叫龍行虎步劍如何?”蘇老想了想,略有不滿:“此劍的確首重步法,脊背發力蹬步出劍時也確有幾分猛虎之姿,但龍行誰也沒有見過,僅存在于傳說之中,還是不夠貼切傳神。”“那只取虎意叫虎嘯穿林劍如何?”“也不妥,也不妥,乍一聽挺有那個意境的,但這不跟那匪幫黑話‘穿林響’多像,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落荒而逃呢。”我把右手往左掌上一敲,就當即做了決定:“不知蘇老可聽過‘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你看我就姓龍,就叫‘虎嘯龍吟劍’好了,蘇老是松骨峰山間猛虎傳藝給我這條小龍,我們倆就吟嘯徐行,聲震武林唄!”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萝北县| 松桃| 沂水县| 久治县| 河池市| 来凤县| 双城市| 北海市| 尉犁县| 高安市| 普安县| 延长县| 利辛县| 山丹县| 安陆市| 温泉县| 崇明县| 株洲县| 伊通| 涡阳县| 虞城县| 晋中市| 廊坊市| 香港| 长顺县| 合山市| 和田市| 宁河县| 图木舒克市| 嘉峪关市| 余庆县| 吴川市| 乐平市| 金山区| 泾源县| 仙桃市| 鄂托克前旗| 靖宇县| 故城县| 八宿县|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