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李家人的驚喜
- 穿越北齊,農女也幸福
- 葉赫蘭旗
- 3893字
- 2014-06-22 14:01:39
第二十二章,李家人的驚喜
等待的時間是最難熬的,大家都簡單的吃了點東西。李河將妹妹趕來的騾車牽進了院子,卸了車將騾子喂上就進屋了。
沒有人去注意車里的東西。李氏也只是先將藥包拿了下來。
大人們都在里間等著,孩子們先去睡了。馮氏拉著小女兒的手,靠坐在炕上,問著,“你咋回來了,孩子們呢?家里一切可好?”
李氏雖然擔心她爹,但這事也急不來,“娘,家里一切都好,開春時家里分家了,我們置了地,建了房,孩子們都好,和兒、林兒都開始上學堂了。”
馮氏咋一聽女兒分家了,本還有些擔心,怕分不到什么東西,女兒跟著受苦,但接下來一聽,反而楞了,這日子過的這么好?
“素琴啊,你這是為了安娘的心。那親家會給你們拿錢蓋房子嗎?”馮氏這話說完,不安的看了一眼女婿,見鄭二郎沒有不自在,也就放心了。
“娘,是你女婿進山時,挖到了一棵山參,換了錢才建了房子的。”這個說法是全家人商量好的。這樣可以讓他們覺得李氏跟著鄭二郎日子過的不錯,也沒吃什么苦,這樣也好讓李氏娘家人放心。
“真是山神保佑啊!”這古代人還不是一般的信神。
“這還要等到天亮呢,二郎也累了一天了,先去河兒的屋子歇著,江兒你也去陪著,老大家的去和老二家的作伴。別都擱這兒耗著,素琴就在我這兒歇了。”馮氏也知大家都留下,也幫不上忙,就催著各人去休息。
“那行,娘要是有事就叫我,走妹夫上我屋去,咱也聊聊。”李河拉著鄭二郎出去。
“娘,你也歇會兒,我陪著爹。”李氏看她娘也熬的雙眼通紅,也勸著。
“那行,一會兒你叫我,咱兩換換。”馮氏也是年紀大了,也實在是撐不住了。
這一夜,很平靜,天亮時,李老爺子呼吸明顯平穩了,臉色也不是青白色的,有了一點點血色,但人還沒醒。
一早劉氏煮了早飯,給老爺子熬了藥。叫上大家吃飯。得知老爺子見好了,所有人都很高興。拉著鄭二郎一個勁的道謝,把這個農家漢子羞的滿臉通紅。
早飯后吃了藥,又過了半個時辰,李老爺子醒了。
“爹,你醒了,還有哪兒不舒服。”李氏一直守著,一步都不肯離開,這第一時間就發現她爹醒了。
“娘,你快來,爹他醒了。”馮氏正和鄭二郎在堂屋里講話,一聽老爺子醒了,也故不上別的,直接進了里間。
“老頭子,你可算是醒了,你可嚇死我了。”馮氏看到老頭子醒了,直高興的哭了。
老爺子眼不眨的看著李氏,馮氏知他的意思,“老頭子,是素琴回來了,還是素琴給你帶了藥,才救了你一命啊!”
“爹,真的是女兒回來了,爹。”這李氏也拉著她爹的手哭的上氣不接下氣。
“小姑快別哭了,娘也快收收,這哭大了傷身。爹這剛醒,看到你們這樣,他心里要難過的。”孫氏勸著。
“是啊,都別哭了,這爹醒了是好事。”李江也幫著媳婦勸著。
“好,咱都不哭,給你爹倒杯水。”馮氏收了聲,吩咐著。
喝了水,李老頭感覺嗓子沒那么難受了,就問道,“素琴,你咋回來了?”
“爹,我是回來給你過壽的,你病的這么重,咋不找個人告訴我一聲呢。”李氏想想就后怕,要不是兒女們勸她回來看看,她就見不到她爹了。
“我這毛病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能有個啥事。你這離的也遠,家里事也多,不用費心。”
“還說沒事。”李氏小女兒的嗔怪了她爹一眼。
“老頭子,你這也才醒,也別費神說話,這女兒女婿還要再留幾天的,你先歇著,有啥話,好點了再聊。”馮氏怕老爺子傷了神。
“我睡了好久,這才醒,哪睡得著,你們聊著,我聽。”難得看到女兒,李大牛怕自己一閉眼,這一切就成夢了。
“爹,您這身體還得養著,素琴也一夜沒睡了,等都休息好了再過來和您聊。”鄭二郎也過來搭個話。
“勞你跑這么遠,快去歇著吧。”李老爺子這才看到女婿。
李氏就去她二哥屋子里睡了。
“大舅哥、二舅哥搭把手,把車上的東西卸卸,這都是給家里準備的。”鄭二郎請李河兄弟幫著把拿來的東西安置了。
“這簍子里的東西,等素琴醒了,讓她弄,這白米、白面、雜糧、豬肉啥的都是給家里帶的,你們看要如何收拾。”
“妹夫,你這東西打哪兒來的啊?”李河看著這些東西,硬是沒敢動。
“大舅哥放心,這些都是賣山參賺的錢買的。”昨天已經把這賺錢的事和他們都說過了。
三個媳婦看著這些個吃的,都很高興,家里為了老爺子的病,連雜糧都吃不上,天天喝野菜粥。這下孩子們都能吃飽了。
幾個小子一聽有白米、白面更是高興的叫著。
“快別吵了你小姑睡覺,都出去玩去,中午再回來。”錢氏把孩子們都攆出了院。
中午做了白面饅頭,用豬肉燉了一鍋菜,給李老爺子熬了白米粥。這一家人像過年一樣。
李氏中午時就醒了,和大家一起吃了飯,進了里間和馮氏聊天。大家也都進來了,孩子們站著,大人們各自找地方坐。
李氏拿出了一個包袱,“娘,這是玉兒姐倆給她們表哥做的書包,里面還有和兒哥倆給準備的書,”
“準備這個干啥,咱家的情況你也知道,哪有那個錢給孩子們讀書。”馮氏打斷了小女兒的話。
李氏也沒接她娘的話,叫過來外甥,把書包給每個人挎上。才開口應著,“娘,這束修的銀子我來出。”
這話一出反對聲就響了起來,“哪能要小妹的錢。”李家三兄弟都不同意。
“哥哥們先別反對,讓我把話講完。我這錢也是無意間來的,之前哥嫂們沒少幫著我們,二郎他也愿意送木哥兒們進學堂。這不識字將來是要吃大虧的,咱不求孩子們能學出個啥,至少將來做個掌柜的也是多個來錢的道。而且我這家里還存著呢,這錢你們也別推了。”
三個媳婦一聽能送孩子們進學堂,摟著自家的孩子就哭了。
“這是好事,可你婆家不會同意的。”馮氏還是擔心曹氏。
“娘,您別擔心,我娘她不會反對的。”鄭二郎沒說他們已經斷了親的,但這事只要不讓外人知道也就是了。
“還有這個。”李氏從懷里拿出個小包,“這是欣兒孝敬您的,我也不知她這孩子裝了啥,還不讓我看。”
“喲,我家欣兒也知道孝順了,這孩子長的可好。”馮氏接過包,邊打開,邊問著,這話一下子停下了。
“娘,你咋了。”李氏看她娘突然沒聲了,瞪著眼不說話,眼睛里還有淚。
“娘好的很。你看,這欣兒孝敬的。”馮氏把東西交給李氏。
大家都探過頭來看,玉鐲和五十兩銀就這樣一下子晃進了眾人的眼里,把大家都驚楞了。
“素琴啊,這欣兒哪來的銀子,這個我可不能收,你還是帶回去。”馮氏是真的不敢接了,一個七歲的娃子,哪來的這么多錢。
“娘,你放心收著,這銀子就是束修錢,還有爹娘的養老錢,這鐲子是欣兒孝敬您的,這無論如何你都要收下。這欣兒跟著去賣人參時,被一個老大夫看中了,收了當徒弟,這每個月有一兩銀呢。她孝敬您的,就安心收著。”李氏腦子轉的也不慢,還給欣兒找了個理由。
出門時欣兒只想著給姥娘驚喜,忘了這東西的來處要如何解釋了。還虧得李氏不笨。
李氏看她娘還帶著疑問,就找了個話,“娘,這是我給您和爹做的新衣裳。正好現在穿的。只是爹這一瘦下來,這衣服怕是要大了。”李氏看著她爹的臉,又傷感起來。
馮氏接過東西,心里驚訝了好一陣,才反應過來。這欣兒能有這樣的機會,也是老天保佑,這素琴往后的日子也能好過些,這才想到那些草藥和偏方,怕也是那老大夫送的。
“這欣兒有這機會,好啊,咱可得好好學著。”馮氏不忘囑咐一下。
“孫子們過來,看看你表哥們送了啥書。”馮氏一想到可以送孫子們進學堂,也想看看這書包。
“阿奶,我早看了,可是不認字,每個人都是二本。”李木將書遞給了他奶。
“這是給孩子們啟蒙時用的,一本是‘千字文’,一本是‘道德經’。和兒他們現在學的就是這個。”鄭二郎解釋了一下。
“好,咱也進學堂。”馮氏這是同意了。
“我可以讀書了,娘,我可以讀書了。”李林平時不多言,這時卻高興的大叫了起來。
看著幾個孩子寶貝的抱著書包,笑做一團,一掃李家這些日子的陰霾之氣。
“妹夫,謝謝。”李家三兄弟一起給鄭二郎鞠了一躬。
“這是干啥。”鄭二郎從椅子上蹦了起來,拉著李家兄弟不讓他們行禮。“這一家人,咋還說兩家話了。”
看出鄭二郎是真的將他們視為一家人,這李家的男人也很替小妹高興。
老爺子畢竟還病著,也不能聊太久,大家就都去各自忙著了。
馮氏把小女兒留了下來,“素琴啊,這二郎對你可是真上心,咱也要對人家好才行。”
“娘,我知道。”
“這和兒也十五了,你咋還沒給他說親呢?”
“娘,之前家里窮,哪有人愿意把姑娘嫁過來,這家里也才安定下來,和兒又進了學堂,再等等吧,等有了出息,這也能挑個好人家。”
“也不要啥好人家,這女人只要能干,懇吃苦就行。”
“我曉得了。”
這娘倆講著體己話,這邊李家兄弟在堂屋里陪著鄭二郎,李家三個媳婦進灶間準備吃食,聊天。
“這小姑子是個有情義的,這發了財也沒忘記咱們。”劉氏嫁進這個家時間最長,和這個小姑子相處的日子也最久,這小姑子出嫁時,李河讓她把嫁妝拿出來給小姑子添妝,當時她心里還是不舒服的,現在看來當時這么做還是對的。
小孫氏也點著頭贊成,“是啊,現在家里有銀錢,爹也有了藥吃,這看來身子也會越來越好,孩子們也能進學堂了,我才覺得這日子有個盼頭。”
錢氏也不知聲,只是抹淚兒。
這都多久一家人沒笑過了,看著這樣的日子,怎能不喜極而泣。到了晚上吃飯的時候,李老爺子都可以坐起來了。馮氏看老頭子是真見好了,就勸李氏,“你這一出來就得好幾天,明兒個就回去吧,那家里還一屋子娃等著呢。”
“娘,等爹病好了,我再走。”李氏這些年也沒照顧到爹娘,難得回家,爹還病著,她是真的不想走。
“不行,哪能把孩子們擱家里不管的。”馮氏態度也很強硬。
“娘,您看這樣可成,我先回去,讓素琴留一個月,下個月我再帶了藥給爹,再把素琴接回去。”鄭二郎也想了一下,看李氏是真的放不下,而他又擔心小女兒,所以就想了這么個辦法。
“娘,你就讓我留下吧。二郎先回去,家里現在真的不忙。”
“娘,就讓小妹留下吧,這爹的病也能好的快點。”劉氏這么一說,馮氏也動了心,其實她這也是怕兒媳婦們會有啥想法,這留個小姑子在家呆一個月,這兒媳婦要是給擺臉子可就不好了。
這事也就算定下了,鄭二郎第二天一早就趕著車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