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 懶女怕纏郎
- 青青楊柳岸
- 2040字
- 2013-08-02 19:18:42
莫望月長久以來刻意壓抑的悲傷情緒徹底得到宣泄,哭得是驚天地,泣鬼神。哭了將近一個小時,雙眼腫得像核桃,聲音變得嘶啞無比。
接下來的幾天,陳夫人更是天天守在她身邊,把她當小孩子般疼愛。
莫望月的心底雖然有那么一點點的欣喜,但又覺得陳夫人照顧人的方式有些超過。喝個水,她就在旁邊說慢點喝,不要燙到。每吃一樣東西,就問好不好吃,明天還要不要吃。
這份恩情,莫望月悄悄放入心底最深處。
令莫望月氣憤的是,連續七晚,宮溢天天入夢,天天不厭其煩地念叨:“快去永州找他,他在等你,一直在等你。”害得莫望月即使睡了很久,卻沒有一點睡飽的滿足感。
她實在受不了宮溢的嘮叨,就問那個“他”是指誰。
宮溢卻選擇沉默,再開口時也只說:“遇到了,你就會明白。快去永州找他,他在等你,一直在等你。”
莫望月知道,自己不能一直這樣賴著陳大人和陳夫人。他們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但他們對自己的無私的好,她會銘記一輩子。看來,自己必須出去找一個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做才行。而且,必須得走一趟永州城,堵住那個嘮叨鬼的嘴才行。
考慮再三,莫望月找了個適當的時機,對陳大人、陳夫人提出離開尋親之意。
不等陳大人說話,陳夫人忍不住搶話問道:“尋親?月兒,難道你想起過去的事情了?”
莫望月拿出事先想好的托詞,“還沒有。可我最近每晚睡覺時,總有人在我耳邊說,你家在永州,快回永州之類的。”她在心里暗罵宮溢,都因為他,她必須對自己的恩人說謊。
陳夫人反對道:“月兒,這只是個夢。你一個姑娘家,還沒有恢復記憶,怎么能獨自一人出去尋親?”
陳大人:“夫人說的是。月兒,你一個姑娘家,人生地不熟的一個人去了永州城,這往后的日子要怎么過?你就在這里好好養病,總會想起家人的。到時,伯伯與嬸娘親自送你回家。”雖然這孩子從未開口喚過他們伯伯與嬸娘,但他們一直以她的伯伯與嬸娘自居。
半年來,莫望月第一次端出了認真無比的眼神,也第一次按他們的心意喚伯伯與嬸娘,“伯伯、嬸娘,望月知道你們把我當成自己的孩子般疼愛著;望月也心安理得地享受你們給予的疼愛。可是,即使是小孩子,終有一天也要在磕磕碰碰中學會長大,每個人都有自己必須要走的路。”
“雖然前路難行,但望月不希望自己一直躲在伯伯、嬸娘的羽翼下,不去尋找同樣在思念著我的家人。無論如何,望月都想出去找一找,努力過,總會有所回報,我是這么認為的。”
說完,莫望月自己都有些汗顏。活了二十七個年頭,她第一次說出如此令自己起雞皮疙瘩的酸話來。讓她寫小說行,但要說出來,難度實在太高。并心里默念:你們快答應吧,快答應吧!否則,我再也沒詞兒了!
陳夫人剛要說什么,陳大人卻以手勢阻止了她,并說道:“月兒,既然你心意已決,我們也不便再阻止。不過,你要答應伯伯的兩個要求。”
莫望月垂下眼簾:“望月在聽。”
陳大人:“出門在外總要用到銀兩,伯伯送你五十兩銀子,雖然不多,但也夠花用一段時間了,你要帶著它。七日后,伯伯有位朋友的家眷正準備前往永州探親,月兒與他們同行,結伴去永州可好?”
莫望月:“謝謝伯伯。”有人送她去永州城,總比她一個人到處問路來得好太多。還有,銀子的問題,她忘了考慮。還好陳伯伯主動要送她銀子,解決了大問題。
陳大人:“第二,兩個月后,如果你還找不到家人,你就要回來。如果沒有盤纏,你可以通過官府拖人給伯伯寫封信,伯伯派人去接你。你可同意?”
莫望月感動得想落淚,即使是親生父母也沒有對自己這么好過。來到異世,遇到如此關心自己的他們,自己何其幸運!
決定了七日后前往永州,莫望月先回了房間。
廳內,陳夫人開始唉聲嘆氣起來,“唉!月兒也是個苦命的孩子。是啊,即使我們對她再好,她也總要回到家人身邊的。老爺,你怎么就那么痛快地答應讓她離開了呢?我放心不下啊!”
陳大人:“夫人,月兒有自己的想法,她會照顧好自己的。別看她平時懶懶散散的樣子,認真起來也是個有能力的姑娘。”
陳夫人抱怨著:“月兒剛來時,連自己的衣服也穿不好,頭發也不會梳,看什么都不太懂的樣子,一看就是出身富貴人家的姑娘。現在要讓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月兒一個人出門尋親,我怎么能放心?”
陳大人也跟著感嘆道:“是啊!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姑娘,普通人家的姑娘怎么會識文斷字,還會有興趣讀枯燥的政令、史書及地志!就因為她不是普通的姑娘,所以才會說出‘即使是小孩子,終有一天也要在磕磕碰碰中學會長大,每個人都有自己必須要走的路。’這種看似平淡無奇,卻又十分在理的話。”
“平日總給人懶懶散散的感覺,但在剛剛說那番話時,那神情極為認真,也非常有氣勢。我們就按她的意思,讓她出去走走。如果想我們了,她一定會回來看我們的,夫人放心。那孩子,也應是個戀舊的人。”
陳夫人:“可是……”
陳大人截斷夫人的話,“夫人,你想想。換作其他姑娘,得知自己失憶,一定會害怕地哭個不停。”
陳夫人回憶道:“月兒剛來家里時,雖然失憶了,但看不出她有什么不安與害怕。只是人過于沉默,但也沒有傷心難過或怨天尤人的表現。我看她不太喜歡別人太過親近自己,但我每次握住她的手、或是搶著為她梳頭,她懶懶地接受,也沒有表現出反感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