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們瘦得只剩皮包骨,臉色又蒼白得令人擔心,陳大嫂特意上街買了些肉骨頭回來,熬了一鍋骨頭湯,給他們喝。
第二日,莫望月正擔心住處的問題時,小院門前來了一輛馬車。宮湛海身邊的書童南茗自車上跳下來,說是住處已安排妥當,讓莫望月快收拾東西搬過去。
馬車在宮府門前停下來,吳管家出來迎接,并直接將一行人送到了位于宮府東側的偏院內。
辦事歸來的宮湛海聽說她到了,直接就到偏院內看情況。
陳沖見他進來,放下手中的東西,誠摯地說:“多謝宮公子對小妹的照顧,在下實在不知該如何感謝公子的恩情。”
宮湛海笑容滿面地回復道:“只是舉手之勞,陳大哥不必如此客氣。再說,莫姑娘與我宮家書肆有合作關系,互相照應是應該的。”看到旁邊忙著擺放東西的兩個孩子,他疑惑地問,“他們是?”
不等陳沖回答,抱著宣紙的莫望月聲音淡淡地說,“我在路邊揀的,暫時會跟著我做事。宮公子不介意吧?”
宮湛海的目光微不可察地閃了一下,不慌不忙地道:“不介意。只是突然看到,好奇問一問而已。”
陳沖總覺得月兒的回答有點奇怪,為緩和氣氛,向兩個孩子一招手,“萌兒、軒兒,快過來見過宮公子。”
姐弟倆依言上前,異口同聲地說:“見過宮公子,我們是伺候小姐的。”說完,軒兒就躲到姐姐身后了。
宮湛海看著他們單薄的小身體問:“你們多大了?”
萌兒低頭回答道:“我九歲,弟弟軒兒七歲。”
宮湛海聞言,只是笑著,沒再問其他。陳沖用手勢將兩個孩子支走,解釋著:“什么伺候不伺候的,他們在街上乞討,月兒心軟給了他們幾個熱饅頭,這倆孩子就粘著月兒不放了,怎么趕都不肯走。所以就成這樣了。”
莫望月整理好東西來到他們身邊,“大哥,明天你們就要出發,需要忙活的事情肯定很多,快回吧!宮公子為我安排的環境很好,不要再擔心。請轉告叔叔,我會經常寄書信過去。”
陳沖想想也是,于是向宮湛海告辭,又對莫望月囑咐了一些話才走。
坐在廳里,莫望月:“宮公子,謝謝你為我找了這么好的地方住,不知租金是……”
宮湛海打斷她未盡的話,“莫姑娘,你太客氣了。我說過,我們是合作關系,再加上這個偏院一直空著,能幫上你,是我的榮幸,不要再提租金不租金的事情。以后你們的生活起居都要自理,我已吩咐過府上所有人,叫他們沒事不要來這邊打擾你。”
“如果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地方,可以找吳管家說。好了,你們收拾收拾歇著吧,我就回了。”他說完就往外走。
莫望月送他出來時,想起一事,跟在他身后問:“宮公子,再版后,可以送幾本書過來嗎?”
宮湛海回頭,“此事我已交待過了,到時我會讓書童南茗送來。莫姑娘請留步。”
送走了宮湛海,莫望月看了一下這偏院的情況,有三間住房、一個小廳,一個不大不小的廚房,屋前到院門口有很大的空地,除了枯草,再無其它。看來這里確實是長期無人居住的,房間明顯也是匆匆收拾出來的,里面的桌椅全新,肯定是新搬過來的。
看著空空的廚房,她正愁吃飯問題時,吳管家派人送來了鍋碗瓢盆,宮湛海身邊的書童南茗也跟了過來。借此機會,莫望月帶上萌兒和軒兒,請南茗帶路,出府買米面油鹽醬醋等。她在宮府的日子,就此展開。
幾日后,前一晚趕了半夜稿子的莫望月正窩在溫暖的被窩里睡覺。小廳內,萌兒與軒兒圍著火爐跪坐在椅子上,上半身趴在桌上,手指沾水勤奮地練字。整個偏院內,安安靜靜的,沒有任何嘈雜的聲音。
正在這時,嘎吱一聲,偏院的木門被人推開,同時傳來,“莫姑娘,我來了”的清脆的聲音。
萌兒與軒兒怕來人吵到莫望月,急忙出來查看。待看清來人的模樣,萌兒伸出一指放到嘴唇上,“南茗哥哥,噓,小姐在睡覺,不要吵。”
書童抓抓頭上的帽子,翻了個白眼解釋著,“我不是南茗,我是他的孿生哥哥,名字叫書童。喂,你們就是萌兒和軒兒吧,你們真的很瘦耶!”
萌兒不高興了,雙手掐腰站定,壓低聲音數落書童,“我告訴你要小聲了,你干嘛還那么大聲。吵到小姐睡覺,我們會趕你出去。”
書童驚愕地瞪著圓圓的眼睛,“呃,萌兒,你干嘛那么兇,小心長大了嫁不出去。”
能帶著弟弟一路討飯還沒餓死的萌兒當然不是吃素的,她向弟弟使了一個眼色,兩人默契十足地上前,一左一右將搞不清狀況的書童拉出院子,走出一定的距離后,才甩開書童的胳膊。
姐弟倆站在書童面前,由萌兒出面惡狠狠地警告道:“喂,叫你不要吵了,你還吵個沒完,想打架是不是?”
軒兒在一旁附和著,“對,你想打架嗎?”說話的同時,還不忘作一個擄袖子的動作。
書童有點被驚到,“你,你們,誰說我要打架,我就是說話聲音大那么一點點嘛,你們干嘛這樣。小孩子要乖巧才有人喜歡,你們這樣可不行,知不知道?”
軒兒抑脖兒聲明,“我們有小姐喜歡就行,才不要別人喜歡,哼!”
萌兒點頭,“對。你走開,我們不許任何人吵小姐睡覺。”說完,拉了一旁的軒兒往回走。
一直躲在一旁偷看的南茗捂著嘴出來,伸出一手,掌心向上,“你輸了,拿來。”
書童苦著一張臉,磨蹭著拿出五十文錢放入南茗的手掌心,“他們一點都不可愛,尤其是萌兒那丫頭,兇巴巴的。”
南茗將五十文放入袖袋里,“我早說過,莫姑娘在睡覺,就是天王老子來了他們都不讓人進去,你偏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