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父親恨兒才太高 神童兩筆賺頭驢
- 孔明后傳
- 三月雪漂
- 972字
- 2012-09-17 18:12:40
且說孔明見諸葛瑾對自己的身份已經不再懷疑,也就大起膽來。
剛才他聽諸葛瑾不斷地說前來找他有事,卻七岔八岔地還沒說出來,就著急地說:“哥哥找我到底有何事?你就直說吧,只要愚弟能辦的事,我無不應允!”
諸葛瑾道:“就是你這幾個侄子的事啊!”
孔明說:“我侄子都乖巧伶俐,心存高遠,前途無量啊,現在他們又咋了?剛才你不是說都安好嗎?”
因為孔明已經看出來諸葛瑾幾次開口都沒說出來,肯定是有什么難言之隱,或是有什么大事!
諸葛瑾終于開口:“哎,我發愁的原因就是他的聰明伶俐呀!”
孔明不解道:“這就怪了,都說人人養子盼聰明,你卻為孩子聰明而發愁?你的話,我連標點符號都不信!夢想不實現,都是因為你不夠現實。孩子還沒生時,你給我嫂嫂說等孩子生下來要像你,現在孩子像你聰明了,你又在發愁!你沒毛病吧?”
諸葛瑾苦笑道:“我何時說過此話?要說毛病,我的身上的毛病真是一大堆,可是心里卻沒毛病啊!”
他哪里會知道,他給夫人說的話是孔明正說在興頭上給順口胡謅出來的。
孔明聽諸葛瑾一問,不由笑道:“既是如此,你為何還嫌我那侄子過于聰明伶俐呢?”
諸葛瑾說:“二弟你是有所不知啊,幾個孩子皆是乖巧,特別是長子恪,不但聰明伶俐,自小就捷才便對,表現出穎異的才華。吳主曾當面贊揚過我父子說:‘藍田生玉,名不虛也。’
記得有一次吳主大會群臣,氣氛十分歡洽。因為為兄臉長,吳主愛開玩笑,叫人牽一頭驢來,在其臉上題字曰:“諸葛子瑜”(瑾字子瑜),大家都笑起來。恪兒也在坐,看到自己的父親被人玩笑,就向吳主提出添兩個字。孫權命人給筆,他拿起筆就在下面添了“之驢”兩個字,于是其文就變成了“諸葛子瑜之驢”。大家又笑起來。--這次笑聲更熱烈了,不過這次笑聲里摒除了玩笑,卻飽含著贊許。吳主就下令把驢賜給了為兄。
幾天之后吳主問恪兒:‘你的爸爸與叔叔那個更賢?’
“叔叔”指二弟,按說你應當是超過我的。但這是個很難正面回答的二難問題:肯定父親吧,有背自謙原則;肯定叔叔吧,對父親失敬也不行,何況叔叔又在給“外國”效力呢。可恪兒卻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爸爸超過叔叔!’
‘此話怎講?’吳主感起興趣來,便叫他說明理由。
恪兒儼然回答道:‘因為爸爸知道事圣明之君,而叔叔不知--所以爸爸超過叔叔!’吳主聽罷,大笑起來。要說有這樣聰明的孩子,作父親的應該十分高興,可我咋就高興不起來呀?”
欲知孔明后事如何,且聽下回書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