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柳霓裳
- 大齊戰將
- 朱萄葡
- 2164字
- 2014-06-16 20:12:57
月上中天,轉身要離開的太子月霆,又回到桌前坐下,給唐鏡講了一段與石澈有關的愛情故事。
這故事注定了戀人陰陽兩隔的結局。
石澈五歲那年,家鄉大旱,顆粒無收。大多數村民都餓死村頭,其中就有石澈的爹娘和年幼的弟弟。石澈命大,在快要餓死的時候遇見了流光閣閣主,身邊跟著一個四歲模樣的小丫頭。
那是石澈與柳霓裳的第一次相見。就是這一次的見面,讓石澈的心中深深鐫刻上柳霓裳這三個字,至死不渝。
柳霓裳是流光閣的上殿使,在流光閣有著非同尋常的地位。石澈不過是流光閣一名隨時可以丟棄的工具。身份的懸殊,讓兩人之間不存在任何可能。
是以,出師以后,石澈主動離開流光閣,接下來自各地的任務。柳霓裳遵從閣主之命,嫁往烏山。
柳霓裳大婚當日,石澈也來到了烏山。他在烏莊外呆了一個晚上直到天明方才離去。誰都體會不到此刻石澈的心情,一種認命的心痛。
他與柳霓裳早已互生情愫,礙于身份地位的懸殊,也只能作罷。不是沒想過帶她離開,只是顧慮太多。先不說兩人是否可以避開流光閣的追剿,他和霓裳都不能不顧閣主的再造之恩。他從未對霓裳許過未來,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未來。
柳霓裳出嫁后,石澈的心也漸漸離開了流光閣,他再也不是那個惟命是從的石澈了。他開始思考流光閣所謂匡扶正義的真相。當人清醒的時候,或者當人對某些人事產生懷疑,便會覺得所有的表象下都有一個潛藏的本質。這個本質就是流光閣成了權貴的劊子手。
他親手殺了呂城守城將軍,親眼見到胡青為守城奔波,親歷呂城失守危機。若說這些都不能讓他動搖,那臨安城的三日屠城,讓他徹底的醒悟。
流光閣位于大齊境內,卻并沒有身為大齊子民的自覺。有的只是對金錢的追逐以及奢華生活的享受。流光閣的九重臺,是每個流光閣人都向往的地方。那里有著你想不到的美酒佳肴,各色傾城的女人。視死如歸的流光閣殺手有大多數都是為了能走一趟九重臺,當一日快活的神仙。
石澈沒去過九重臺,不是去不了,而是不想去。他很怕在九重臺上遇見霓裳。容貌傾城的柳霓裳,是整個流光閣人人向往的上殿使,也是九重臺上的大牡丹花。她不僅彈得一手好琴,邀月鼓舞也跳得奪人心魄。若非閣主對烏山有所圖,又豈會輕易將她送人。
說起流光閣閣主,石澈僅見過他兩面,第一次見面是在村頭將要餓死之際,那時候覺得閣主就像是下凡的神仙,為解救天下蒼生而來。第二次見面,是在烏莊,霓裳大婚當日。閣主對一位長相俊美,身著華服的男子畢恭畢敬,沒了一點往日的威風。當時不識他的身份,后來才知道,那位便是名滿天下的二皇子。
大齊云山玉月四公子,他曾有幸見過落月公子百里城主,端的是風光霽月,鳥語花陰。而這位二皇子,便是世人稱道的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的玉笛公子。石澈在烏莊一整晚都未曾見過烏山有云公子。烏山有云,美人如花隔云端,說的便是烏山的少主人烏淥。烏淥自小便與父親不甚親近,此次烏莊主如此大聲勢娶親。他自是不會到場。身為烏淥好友的落月公子也未到場,想必整個大齊也就百里城主敢這么不給烏莊主情面。四公子中的山宋公子—宋熙,乃是江南富商宋家的三公子,當朝右相的親侄。一度聽人說山宋之人,瑤瑤若高山之獨立,其醉也,卻很少有人親見之,因為宋熙很少在江湖上走動,烏莊主大婚這樣的事情,他自是不會參加,所以四公子中只來了玉笛公子。
二皇子為何來,無人知曉。眾人只是小心陪著,完全忽略了大婚的烏莊主。二皇子駕臨,也讓烏莊蓬蓽生輝,烏莊主受寵若驚。當即請出新娘為二皇子舞一曲邀月,完全忘了新娘初入門不能見客的規矩。
鼓聲起,霓裳踏月而來,細腰間的環佩叮當作響,完美的配合鼓聲。腳間輕點鼓面,鼓聲陣陣,一切都籠罩在月光中。霓裳的一曲邀月,醉了眾賓客,也醉了石澈,更醉了流光閣主。閣主心生悔意,后悔將她送走。若霓裳還在流光,或許也能請到二皇子未可知。
石澈不是第一次欣賞邀月鼓舞,霓裳曾多次跳給他看,只一個欣賞者的邀月鼓舞。只是這是他最后一次欣賞邀月鼓舞,也是最后一次,他輕輕的喚了句,霓裳。再見面,他還是石澈,她已成為莊主夫人。
閣主究竟拿霓裳換了什么?他很想知道。
石澈以為他和霓裳自大婚那日起,便沒了關系,從此,伊人陌路。但許是命中注定,他和霓裳緣分未盡。大婚第二日,他接到閣主派發的任務,殺了呂城守將,他便能帶霓裳走。
當時他太天真,霓裳已嫁為人婦,閣主同意放他們自由,烏山又豈能答應。他被美夢終能成真的喜悅沖昏了頭,毫不猶豫的殺了呂城守將。最后發現,自己差點害了整個呂城百姓,才后知后覺的體會到自己完全被閣主拋棄了。若非當日,恰逢南邵來襲,他又如何殺得了守城大將。該說他命好,還是時運不濟。
整個呂城所有官差士兵都在努力抵抗南邵大軍,誓死守衛呂城。石澈內心的愧疚與日劇增,不是身為大齊人未能保衛國家而愧疚,僅僅是因為感受到呂城人保衛家園的赴死決心而心生愧疚。流光閣多年,他最想有個家,有一個能讓他同生共死的家,這個家里有霓裳和他們的孩子。然,他清楚,這大概不可能了。
就在整個呂城人都絕望的時候,胡青來了。那個尚還不熟悉排兵布陣的莽撞青年來了。他帶領胡家軍破了南邵大軍,解了呂城圍城之危。胡青自此名聲大灶,卻僅一時。
福水閣,石澈和胡青成了生死之交,這其中有石澈的故意接近,目的是什么,石澈也不清楚,比起自己陰暗的人生,他覺得胡青的人生十分的敞亮。他想借胡青的光芒照亮自己。他將自己所學,傾囊相授,仿佛算到自己會死。臨安城破,他為胡青換毒,多少有些真心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