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武松發配陽谷縣,大運河畔懲劫匪(一)
- 少年武松傳
- 馬維生
- 1150字
- 2011-01-29 15:55:07
英雄好漢武二郎——武松灑淚離別了生他養他的家鄉清河縣,磕頭跪拜、辭別了清河城前來送行的眾位父老鄉親,在二位解差的押解下,朝著清河縣的東南方向、陽谷縣走去。他們爬山崗、穿樹林、淌小河、過草地,爬山涉水,也不知走了多少路程,這一天來到了隋唐大運河的西岸邊,準備乘船擺渡到對岸的一個大城鎮——SD省臨清市。
押解武松的兩個清河縣、衙門解差,一個叫張成,一個叫李青,都有三十郎當歲,因本職工作就是解差,一干就是好幾年。二人膽小甚微、辦事認真、但對人和藹可親,眾人稱叫:張三、李四。張三、李四全是清河縣人士,而且、家鄉故土都離孔宋莊不遠,和武松是同鄉近鄰。武松在清河縣衙門巡捕房當差時,和二位大哥都是混口飯吃的同僚,相互關系甚好。他們二人很受欣賞、佩服少年武松,這么小小的年紀,就懷有如此深厚絕妙的武功,還給家鄉清河縣的人民做了那么多、振奮人心的大好事,一路上対武松很是關心照顧,他們一走出了清河縣城就摘去了“囚犯”武松身上的枷鎖鐐銬,讓武松輕裝方便前行,英雄好漢武松對二位大哥哥的照料也是感激不盡。
武松、張三、李四三人走下了運河西岸大堤,來到了大運河西岸邊的一個擺渡碼頭,見擺渡碼頭上空無一船,可能是已經全部出航。二位解差見此時是殘陽西下、夜幕降臨,已是傍晚時分,天色已晚,岸上沒有村落、客棧,河中又不見擺渡過河的船只,很是著急。忽然間,從大河南邊水中的一片蘆葦蕩中,傳來了當地船工號子的響亮吆喝聲,又見有一只木船從蘆葦蕩的深處行駛出來。船上有兩位彪形大漢站立船頭,快活自在地搖動著槳櫓,看樣子不像是擺渡做生意的客船,又不像是撒網撲魚的漁船。只見那條船朝著擺渡碼頭行駛過來,站立在船頭的一位大漢大聲吆喝道:“喂!你們三個人要乘船過河嗎?只要是有銀錢就行了!”張三應聲道:“船家、是的,我們要渡河到前面的臨清鎮去,請你們把船撐過來,我們如數交付過河的船錢!”。當那條船行駛到了大運河西岸邊,武松近前定睛一看,見那兩個人;彪悍雄壯、膀大腰圓,而且都是長的賊眉鼠眼、滿臉兇相,不像是個好人模樣、更不像是擺渡做生意的船家。武松又仔細地觀察了他二人的身板、動作,知道他們都是行伍出身,肯定會哪門子的邪門武功,猜疑是在大運河水中攔路搶劫的歹徒。武松趕忙拉住了兩位解差哥哥好心的勸說:“二位哥哥,不妨我們再稍等片刻,肯定還會有做生意的擺渡船回來------。”李四著急地說:“武松小兄弟,天色已經這么晚了,我們一直走了一整天,走了這么遠的路程,身體疲憊不堪、肚中饑餓難忍,我們還等待什么,不如早過得河去,早早地找個客棧吃飯、休息!”武松抬頭往四周圍遠處瞭望,只見一望無際的滔滔大運河水,不見船只蹤影,只得依從二位解差哥哥,上的了那條“賊船”,但武松年齡雖小,但見多識廣、處事謹慎,心知肚明,將有一場殘酷地生死拼殺搏斗,降臨到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