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 君子無故之紅顏無雙
- 忘川的漣漪
- 2067字
- 2018-10-02 00:29:39
余有墩心中翻給朱顏無數個白眼,這百十號人為他賣命也抵不過一個元一恒。余有墩本想扯個慌,但真的怕朱顏請御醫去給元一恒瞧病,便扯了個真是的慌:“九皇子是思念郡主了,日日追著下官問,下官才……”
朱顏徹底心安。“行了,費盡心思求見,挑揀重要的說便是了,本官……”她還真的不能確定如今自己還是不是個官,“本官重病纏身,也沒有精力與你們周旋。”她此番話其實是心虛的,不是她不想在朝堂上斡旋,而是不敢跟元昂之周旋,她現在躲他怕他都來不及,哪敢激流勇進,也沒有能力保住她這一干羽翼。
余有墩又瞥了瞥嘴,怎的就他家郡主日日的病,這病看來都是些假病托詞。“郡主,曜王反,我等可是一點都不知情,也未參與,可萬不能讓皇上覺得我等是亂臣賊子啊。”
朱顏心想,怕是他們察覺到異常,聽到響動,奈何她不在,也不敢輕舉妄動。又因元重曜既無拉攏,又無治罪,元昂之也按兵不動,害他們心虛。便反問道:“既如此,你們便做好你們的事便好了,皇上心中自有乾坤,倒是平白的慌張什么?你們這樣不是更加惹得皇上懷疑嗎?”
余有墩一時語塞,只好道:“郡主說的是,只是郡主在外并不知其情。曜王不知從哪聽說大云那云洛要納了您,便硬是要出兵將您迎回……”
朱顏的心到底是滯了滯。“本官既無與他有媒妁之約,私下又無定情,何故以我為由,真是笑話。他如此起兵,倒是如何叫人響應?”
余有墩心道,你倆有沒有私情,你自己心里有數。
朱顏問他:“本官這數月一直病著,看你如此緊張,這外頭到底是如何的血雨腥風了?”她雖然一副事不關己的語氣問,但心中還是忐忑的。
余有墩據實相告:“曜王要舉兵傲天,不過兩日便被左右二位元帥彈壓下去了。萬沒想到這二位平時不愛理政,不愛弄權,卻輕易將曜王彈壓下來。”
“那目前元重曜如何?”朱顏暗暗舒了一口氣。
“王家九族之罪,王相已被凌遲,曜王囚于王府之中,現如今大臣都在上奏決議曜王之刑。”
朱顏沉了片刻沒有回話。余有墩則言:“那下官依郡主之意,不發聲。”他覺得朱顏沉默,定然是動了惻隱之心,但是他可不想蹚這趟渾水,安安穩穩的不好么。
“嗯。”沒想到朱顏痛快的應了,“自然這事也輪不到你們進言。此事本官自會同皇上講。”
余有墩簡直無語,她去說難道他們做屬下的就無需附和么,但是既然她方才開口那樣講,他這次便聽話的照做。
朱顏又婉轉的問他:“本官如今這官職可猶在?”
“在的在的。”余有墩萬沒想到這郡主還拿官職當個回事,便是有這個官職又如何,也抵不過她皇親國戚的身份尊貴。
朱顏暗暗舒了口氣,她與元昂之的事還有回環的余地。
元昂之回的很快,余有墩都未退出清涼宮。余有墩心中奇怪,皇上要找郡主傳召便是,為何要親自來到這。同時他也知道這捉摸不透的帝王不愿與他廢話,擺擺袖子讓他走人。
朱顏側靠在塌上,面沖屏風,元昂之還未跨過這屏風,她便先說:“璧本無罪,懷璧之罪。他這樣做是萬般的不對,但我仍希望你只削了他的玉牒,奪了他的皇籍便罷了。”
元昂之如何不心痛,縱是帝王,雷霆帝王之術他向來游刃有余,先君臣后父子,但也是父子啊。他停在屏風后一時挪不動腳步。
聽朱顏又道:“是我對不起你。”
他們二人位高權重,要在一起居然也要經歷萬難。元昂之不想聽她道歉,是他先貪了心。方才溫奴才請他出去,不過是溫還記得此前廢后的恩情,請他去見一面。元昂之本有此意,料定廢后是一番懇求,甚至用什么以死相逼的招數,可他見到這些女人,滿腦子里都是朱顏。也是奇怪,面對這些女人,心里想的都是算計、利用,任是誰在他眼前上演苦肉計都激不起一絲情緒,他想著若眼前是朱顏,便是掉根頭發絲都是心疼的。他的無情終究報應不爽,犯了帝王大忌,卻又甘之如飴。
朱顏心生愧疚,之前恨元昂之如此折磨她。但此事放在誰身上能不恨她,元昂之罵她不知檢點、不知羞恥是罵對的。她總不能讓仇者快、親者痛吧。
元昂之便沒踏過這屏風,二人一夜無話……
次日天啟圣旨,曜王擁兵自重,攜外臣霍亂朝綱,念往之功,去玉牒,除皇籍,廢王位,貶為庶人。廢后王氏教子無方,黨同外族,理應當斬,念悔過自新,廢去后位,褫奪封號,從此婚嫁互不相干。王氏一黨,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流放羲和,永不錄用。
犯此等謀逆之罪,居然不斬草除根,還放過全族。朝中眾臣都感慨最難揣測帝王心。
禮部楊蕃進言:“出此等禍患,皆因皇上未立東宮,東宮立,則社稷安。”眾臣點頭稱是。
眾臣聽后,心想著楊蕃心思太過活絡,今日才發落了曜王,便提立東宮之事,此時局勢不明朗,眾人還未站好隊。站好隊的,便是此前就站好的。這些臣下先偷偷瞟了一眼上座的帝王,自然面目一派肅然,明滅不見,又面面相覷,打了一番眼色。
余有燉心慌,左右看看戰長勇與夏侯成熙皆低著頭,仿若沒聽見一般,又瞅瞅何真。何真亦瞅著他,微微搖了搖頭,余有燉則心領神會的點了點頭。
吏部有小官進言道:“七皇子天資聰穎,孝順得體,雖未封王,然厚積薄發,不輸其他王儲。”放眼剩余八位皇子,元野榮確實拔個頭籌。董家族長董巍文雖心有忌憚,但此話他手底下的人說便說了。淑妃向來與世無爭,不露鋒芒,元野榮又爭氣,外邊董家未參與王家謀逆,且有鏟除逆臣之功,董昭雪近兩年軍功小有建樹,趁著此時考慮東宮之位也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