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二妃哭舜投洞庭,義均謁禹被封商

  • 義門演義
  • 陳純綱
  • 3319字
  • 2010-04-21 22:19:06

卻說大禹在得知舜帝的死訊后,鄭重向天下發喪,并在山西鳴條山選址,給帝舜建了一個衣冠冢(后來又在舜帝墓旁,建了二妃的衣冠冢)。此冢位于蒲坂以北二里處的鳴條崗西端,北枕孤山,南面鹽湖,規模較大,古樸大氣。從此,華夏神州就有了兩處舜帝的衣冠冢,供天下南北臣民祭祀圣帝虞舜。

時光匆匆,眨眼便到了2005年九月六日,全國虞舜文化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先秦史學會第八屆年會在山西運城鹽湖區隆重召開,中國先秦史學會率全國二十六個省、市、自治區的專家學者及YC市區各界人士和民眾萬千,在虞舜圣帝鳴條陵前掬誠致祭。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長李學勤所致的祭文如下:

一

盛皇虞舜,千古圣帝。

睿哲文明,萬世崇尊。

承堯傳禹,拓新人文。

功德豐偉,立極乾坤。

事親盡孝,感天動地。

以德化民,淳風普世。

施政以仁,萬邦來儀。

至孝仁德,天下馳譽。

舉禹治水,開鑿龍門。

命棄稼穡,稷山教民。

制定刑律,以法治本。

功在社稷,澤被后昆。

高歌南風,勤政愛民。

禪位大禹,天性公心。

創建政體,為國奠基。

大道光炎,盛德清馨。

二

黃河浩蕩,中條崔嵬。

圣帝之鄉,萬象呈輝。

英雄兒女,同德同心。

強市強區,圖宏業偉。

放眼世界,風生云起。

圣帝之裔,傲立寰宇。

艱苦創業,勤勞智慧。

竭誠報國,可歌可泣。

中華美德,長存永繼。

民族精神,終不失棄。

尊祖愛國,勿忘根本。

傳承文明,和諧社會。

堯天舜日,世代永追。

太平世界,人類翹企。

仰帝圣靈,光我河東。

祈帝福庇,強我華裔。

吾儕今齊聚陵前,奠酒焚香,共祭圣帝,特表萬般景仰,伏惟尚饗!

不表今來,卻說古住。當年女英夢見舜帝后,娥皇、女英越想越不妙,急忙從君山出發,迎著風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

二妃走啊走,翻過了九十九座大山,涉過了九十九條大河,一直走了九百九十九天的路,來她們一路走,一路問,問樵夫:“大哥啊,看見舜帝了嗎?”樵夫搖頭;問漁翁:“大伯啊,舜帝在哪里?”漁翁搖頭;問牧童:“小弟阿,舜帝往哪里去了?”牧童也搖頭,得不到舜帝的消息。二妃急得大聲呼喊:“舜帝啊,你在哪里?”問群峰,群峰受了感動,群峰齊聲呼喊:“舜帝啊,你在哪里?”

她們又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于來到了九嶷山。她們沿著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著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兒,聳立著三塊大石頭,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墓。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親:“是誰的墳墓如此壯觀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鄉親們含著眼淚告訴她們:“舜帝死了,這便是舜帝的墳墓啊。他老人家從遙遠的北方來一路南巡,安撫了不少三苗,安定了南疆,消除了戰爭的危險,使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里了。”原來,舜帝病逝之后,湘江的父老鄉親們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了,仙鶴們朝朝夕夕地到從南海銜來了無數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為舜帝壘成了一座很大很大的珍珠墳墓,接著在墓的周圍栽滿了翠綠的竹子,長長的竹尾垂下地來,在風的吹動下將“珠丘”上的塵土打掃得干干凈凈,這就是九嶷山的“竹掃墓”。又銜來了三塊巨石,象征著舜帝的豐功偉績。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后,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睛流干了。最后,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

娥皇和女英的眼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說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說也奇怪,這血淚竟永不褪色,以致后來生出來的新竹也帶有斑斑紅跡,人們就叫它斑皮竹,也叫做“湘妃竹”

卻說義均在埋葬了父親舜帝后,但去洞庭君山找母親女英。到得君山,人們說蛾皇、女英已經南下尋夫去了。義均急忙又往九嶷山趕去。卻見母親女英、蛾皇正在父親墓前痛哭,義均急忙扶起她們,將舜帝的遺囑交給她們,女英、蛾皇打開一看,但見:

“汝戒之哉!形莫若緣,情莫若率。緣則不離,率則不勞。不離不勞,則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看到遺囑,蛾皇、女英覺得一切希望都已不存在了,那么多年的艱苦奮斗,那么多年的恩愛相親,都一去不復返了。娥皇、女英渾身哆嗦,哭了好幾回,身心受著火一般的煎熬。義均勸說母親返朝,女英、蛾皇跟隨兒子義均返回洞庭,恰值狂風暴雨,在這狂風暴雨中,蛾皇與女英突然間頭腦是那樣地清醒。突然間明白好象舜正在召喚著她們,兩人都好好地修飾打扮了一番,痛哭了一回,血淚灑在君山上的翠竹叢中,翠竹都浸染上斑斑點點的淚跡,成了二妃對舜帝一片至情的象征。就在這天夜里,蛾皇、女英悲悲切切凄凄慘慘地地唱道:

“君離去,心難分,盼君早歸有佳音,誰知一別再難見,生離死別傷盡心。

想夫君,盼佳音,飯菜不香人難寢,牛郎尚有七夕會,不知何年重見君?

心己碎,淚己干,千思萬想君未還,度日如年心難靜,不知君身可平安?

身難平,心難靜,三更夢中又見君,本想伴君不分開,醒后仍是妾一人!

千載悔,萬年恨,深恨妻妾離君身,人間如有后悔藥,生生死死不離君。

了了身,了了害,人世名利君不愛,兒身隨著君心去,龍王面前重見君。”

唱完這首歌,蛾皇、女英乘義均不備,就象是迎接遠行歸來的舜一樣,攜手投入洞庭湖中。頓時風停雨住,波瀾不驚,半個月之后,娥皇、女英的尸體浮出水面,義均既喪父親,又失母親,哭得死去活來,當地人懷著敬畏的心情將她們葬在君山,并立湘夫人廟來紀念她們。至今君山上還有二妃墓,墓旁斑竹叢生,青翠欲滴,令人暇想不已。

卻說悲痛欲絕的義均在安葬了母親蛾皇、女英后,有氣無力地回到京城,求見大禹。

大禹連忙接見。義均將舜帝所托之事與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說與大禹。大禹聽了,感激涕零,馬上宣布國喪,并親自為舜帝披麻戴孝守喪,禹為了感恩舜帝,就把舜的長子均從老家山西封到商丘東的有虞為國君(今河南虞城縣西南)。并對舜帝的其它幾個兒子各有賞賜。

大禹在守喪的三年中,仍舊照常攝政。

義均則因追念舜帝,時時哭泣,形體為之枯槁,兩目為之黧黑。

三年喪畢,大禹便和伯夷、伯益等商議道:“先帝雖有遺命,也曾祭告上天,傳位于我,但我受先帝大恩,如何能奪義均之位呢?現在我且效法先帝做法,退避起來,且看義均、諸侯和百姓們的動作如何,再定去就吧。”伯夷聽了,非常贊成。

伯禹就將政權交給皋陶、伯夷諸人,自己隨即出避而去。

義均來到有虞氏部落的,按照舜帝手把手教導的治國平天下之術來統治,很快興盛起來。它北接有仍氏(今山東濟寧一帶),西南毗商國,西北靠定陶。商均雖比不上大禹的雄才大略,但他封到有虞之后,卻是個很得人心的有道之君。

然而義均雖然有道,且又是舜帝之子,但是舜帝業已將帝位禪讓給大禹,大禹已經建立起自己的一套領導班子和利益集團,擁有非常強大的勢力,可謂“普天之下,莫非禹土,率土之賓,莫非禹臣”。這時大禹避讓義均,以便義均為帝,但是大禹的大臣又有誰會去朝見商均呢?大禹的臣子自然而然都去去朝見大禹,表示愿意擁戴大禹繼承帝位。

在他的臣子的支持下,大禹正式登上天子之位,改國號為夏,將帝都由蒲坂遷往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大禹正式登上天子之位后,又將義均由虞城封于商洛以南。后人因此稱義均為商均。

正是:

舜帝歸天葬九嶷,尋夫二妃淚如飛。

舜日堯天告終矣,千山萬水盡含悲。

李淑曾的《斑竹怨》詩寫道:

二妃昔追帝,南奔湘水間;

有淚灑湘竹,至今湘竹斑。

云深九疑廟,日落蒼梧山;

余恨在湘水,滔滔去不還。

那義均(一名商均)便是大唐御賜義門陳氏十世祖——

舜帝子商均,義門十世祖。

多藝又多才,恩澤沐萬物。

義均生子名箕伯,未知箕伯為何作為,請聽下回分解。

…………………………………………………………………………

親親朋友呵,給點支持吧。

點擊投張票,收入圖書架。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黎县| 张家港市| 朔州市| 拉孜县| 县级市| 台山市| 瑞金市| 新兴县| 赤水市| 嘉黎县| 松滋市| 抚宁县| 周至县| 扶余县| 正蓝旗| 临颍县| 清镇市| 白山市| 友谊县| 黄石市| 济阳县| 扎囊县| 马关县| 保山市| 丰顺县| 广丰县| 双辽市| 正安县| 宜昌市| 得荣县| 永福县| 库伦旗| 新蔡县| 车致| 神池县| 金溪县| 台安县| 通海县| 江华| 永泰县| 淮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