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邯鄲之危
- 大秦帝國之嬴政傳奇
- 落日初晨
- 3278字
- 2014-03-02 17:48:48
鐘聲齊聚之后,文武百官顫顫兢兢,趙孝成王聲音有些發顫的道
“諸位愛卿,前方來報,秦將王乾,鄭安平又率20萬大軍來犯,已攻下我數座城池。其實我們原不必懼怕他們,只是四年之前趙括紙上談兵,損失了我40萬將士,這幾年,雖有多方補給,然兵力仍顯不足,所以只能固守不戰。今日戰事吃驚,請各位暢所欲言,尋得一個克敵良方。”
階下的文武百官聽出了王上話里懼怕的意思,紛紛力主割地求和,理由是趙國現在沒有能力和秦國正面交鋒,趙孝成王亦是動心,只不過這些割地求和者之中一人,執掌趙國三軍多年,如今已是兩鬢白發卻依舊神采飛揚的老將廉頗反對
“王上,末將有話要說”聲音洪亮的廉頗一開口,朝堂之上安靜無聲
“王上,我趙國乃是七雄之一,怎能各地求和暫想一時之安樂?何況暴秦一統天下之心并非一日,又怎可輕易罷休?俗語有云,夫戰,勇氣也,兩軍交戰,靠的不是兵力的多寡,而是兵士的士氣。如今我軍士氣正盛,只要我們固守城池,與之抗衡,必定能保我趙國江山”
相國平原君非常贊同廉頗的膽識和謀略,繼續向趙孝成王進言
“王上,臣十分贊同廉將軍的意見。強秦勢如虎狼,割地只會求得一時平安,且會增加它的貪欲,所以我們只能與之抗衡。現大敵當前,當務之急是要舉國同心,同時派人向鄰國求助,再成合縱之勢,秦兵之圍必然瓦解”
廉頗很是贊同的點頭,卻聽趙孝成王開口
“可是相國,合縱之事雖然談論多年,然總是聚少離多,這次能成嗎?”
趙孝成王對求和仍未死心
”王上,合縱之事若不是秦國從中作梗,挑撥離間,合縱早已成功。”平原君一提及此事就咬牙切齒,繼續道
“王上,這次求援我們只向魏國和楚國求兵,兩國的相國信陵君和春申君素有義節。且信陵君又為王上之姐夫,合縱之事應該無礙”
“話雖如此,可是眼下是遠水解不了近火,只怕援兵來時,邯鄲城已經被踏在強秦鐵戟之下”
廉頗無不擔憂的說道
“這件事我早已經想到,眼下邯鄲城就有一人,如果能發揮他的作用,定能夠阻擋強秦的攻勢”
“哦?竟有此人?”趙孝成王和百官無不驚嘆
“是,此人現在被我們關在囹圄之中,即刻將他壓來就是”趙王這個時候才想到原來此人就是異人。
原來秦兵剛犯境,趙王就派人將他壓制牢中看管,防止其逃脫。經歷了數日牢獄之苦的異人受盡了冷言怠慢,又不能見嬌妻愛子,早已經神情萎靡,霜打的茄子一般,本以為侍衛要將他拉出去正法,嚇得三魂七魄都沒有了,卻不想是來到朝堂之上,意識到自己暫時死不了,異人一下子癱坐在地上。
趙王高高在上,故作嚴厲,冷聲問道
“質子異人,不可知罪?”
“啟稟王上,異人來趙國多年,安分守己,為秦趙之友誼多方奔走,覺不越雷池一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實在不知道罪從何處!”異人雖然生性軟弱,可經過這么年的磨練,人也變得世故老練,說話也是得體有分寸,讓人挑不不出毛病。
趙王被這話說的詞窮,琢磨了一會兒,繼續道
“好,既然你說你會兩國交好多方奔走,但你的祖父單方面撕毀盟約,悍然率兵犯境,意欲顛倒我趙國,難道你身為秦國王孫毫無罪過嗎?”
“王上此言差矣,如今七國征交,戰士連綿,今日盟友,明日仇敵,盟約更是如空文一張,反復無常,異人自忖心存和善,從不介入紛爭之勢,心中無愧”
異人看著趙國朝堂的反應,明白這是想利用自己的身份對秦國的進犯作為阻擋,隨即計上心來。道
“如今我雖然身陷牢獄,但事情都是因為祖父單方面撕毀盟約所致,如果能為兩國少些刀兵相見,異人愿意出一份綿力,請趙王吩咐”
趙王一聽隨即順著異人的話道
“本王也是出于無奈才將公子囚禁牢獄,如今王乾和鄭安平二將連毀我城郭兵臨城下,實屬背信棄義,寡人仁義為先,不希望再看見流血沖突,如果你能向王乾鄭安平二位以及你的祖父書信一封,沉痛陳兵之亂,讓其罷兵歸去,重歸舊盟,那么寡人還會送你回國”
“趙王此舉大義,異人這就修書一封”
平原君將竹簡刻刀遞上,異人略一思村,將書信醞釀成熟,于是展開竹簡,但見刀光閃耀,竹屑紛飛,片刻后即告成。
異人在心里暫且吐了口氣,在得到回應之前,自己的命暫時保住了!
趙王接過平原君遞上來的書簡,很是滿意,不禁拍案叫好
“好,公子言之懇切,沉痛利害清晰,你的祖父一定會同意的”
而后趙王也修書一封,表露不亢不卑之意,意思為趙國雖然不畏強權,但是考慮到天下蒼生,希望秦國罷兵回國,秦趙重修舊好。完畢之后,就讓使者帶著這兩封書信去了秦軍軍營!
秦軍在王乾,鄭安平的率領之下,已經攻下了趙國數座城池,鋒芒直逼邯鄲,但是在邯鄲城外,卻遭受了廉頗精密布放的頑強抵抗。他們不但未能再進一步,反而損失慘重
趙國使者來臨之時,剛結束了一輪的進攻,準備養精蓄銳,再次開展更為猛烈的攻打。
聞言使者前來,二位將軍以為是割地求和,很是興奮,且一來就是兩封,看來是真的固守不住,力竭膽盡了。
王乾打開書簡,朗朗讀道
“涵至王,鄭二將軍閱:
近日驚聞秦趙盟約盡毀,再起狼煙,將軍揮軍南下,連克數城,兵圍邯鄲,至民與呼嚎輾轉之中,實乃悖謬民生。今趙王有意重修舊好,屬我修書致意,叩請撤兵解圍,重睦邦交,則不但黎民幸甚,質子異人也能保妻全子,免受囹圄之苦,此函請轉至祖父親閱,萬望垂憐,則萬民皆謝王恩
質子異人拜上
讀完此函,王乾,鄭安平心中氣惱,待讀完趙王的信件,知道并非割地求和更是惱怒的將兩封書簡扔在了地上,斥責趙使
“爾等趕緊回城,告訴趙王,除非獻出邯鄲投降,其他一切免談”
那使者一進秦軍軍營,就被秦軍的氣勢嚇破了膽,如今又被這虎目怒視的將軍斥責,當下害怕的連書信也沒有拿就撒丫子開跑,狼狽逃竄。
鄭安平見信使跑掉后才將剛才被扔在地上的信件撿起來,小心翼翼的問道
“將軍為何如此生氣呢?”
“哼,我們征戰沙場,只想一戰敗趙國,掃卻一個東進強敵,異人身為王室子孫,此刻該為大秦的千秋萬業略盡綿力,沒想到竟然幫著敵國,如此膽小懦弱,替別人當說客??磥碛嘘P他的傳聞實屬謊話。來人,傳我命令,繼續攻城”
“將軍且慢!將軍,如今質子異人仍在趙國邯鄲,如果我們功城不止,他們定會惱羞成怒殺了異人。王上雖然已視異人為棄子,但是現在異人的身份不同于四年前,太子殿下和華陽夫人已經收他為義子,將來很有可能主掌大權,如果異人因為我們的功城而身首異處,王上定會以為是我們帶軍威而欺上,那到時候我們的麻煩就大了”
王乾聽完鄭安平的一番分析,心里顫抖了一下,昭襄王可是六親不認,自己死了也就罷了,只怕到時候還會連累族人。
為了一個異人實在不值得冒如此之大的風險。
王乾點點頭,鄭安平立刻將兩封書信收好,快馬飛書遞交咸陽,等候昭襄王的命令,在此之間他們安營扎寨,略作休息。
戰場因此一下子靜了下來,平原君此刻也在抓緊向魏楚求救,且已經得到了回復,兩路大軍已經開往邯鄲
幾日之后,昭襄王的回復抵達軍營之中,果如他們所料,異人的死活不在昭襄王的謀劃之中,區區一個異人和大秦的千秋基業實在不足掛齒。
但是自開戰以來,秦軍損傷也頗多,廉頗的固守打亂了愿有的計劃,且如今已經攻下了數座城池,也是頗有收獲。且趙王的心中隱隱有著求和之意,當下正好利用此刻的優勢,借著異人這個由頭談和。
昭襄王決定讓趙國送回異人已示談判誠意。
秦王愿意和談的消息迅速傳到了趙國宮廷,一些大臣說應該把異人送回去已顯示我趙國的誠意,但是這個說法遭到了平原君和廉頗的堅決反對
趙孝成王很是相信平原君和廉頗的判斷,底氣十足的道
”既然不能送回國,留著也是一個大麻煩,已本王看,不如殺了”
“王上,萬萬不可殺掉異人”平原即刻反對,
“為何?”
“啟奏我王,昭襄王這個人一向是野心勃勃又詭計多端,我看議和并非他的最終目的,只怕會要求更多。既然此刻他愿意議和,我們正好可以等候春申君和晉鄙將軍的增援,到時候定能大大的挫殺秦國的銳氣。如果貿然殺掉,只會給了秦國進攻更好的緣由,所以,依臣看,可暫且將異人關押起來,或許還有用處”
“臣同意相國的意見。秦國歷代君王都是詭計多端,背信棄義,而昭襄王更甚,他的允諾一點可信度都沒有,望我王三思!”
趙孝成王看著相國和廉頗將軍戰略如此一致,也是認同不已,決定先將異人關押。
宮內秘密商談,而呂不韋則是焦急的打聽著消息,生怕趙孝成王一個命令,異人就斃命,那么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將落空。終于,輾轉反側,得知異人會被關押,才暫且松了一口氣,而后即刻去找趙姬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