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 真愛永相隨
- 我心飛翔088
- 2502字
- 2012-02-20 13:47:39
中文系舉辦了一場優秀畢業生事跡報告會,大一大二年級的學生大概有五百多人參加了這次報告會。064班坐在中間第五排、第六排的位置上,正對著主席臺上,來作報告的是中文系最近三年畢業的三名優秀學生,讓這些大一大二學生震撼的是他們怎么也想不到這些才剛剛走出校門三年的學生就能做出這么讓人驕傲的事情來,真讓人佩服之至。
308宿舍的四個人坐在一塊,張秋月靜靜地聽著臺上的人講述自己的故事:
第一個上臺的是中文系2005屆畢業生,一名女生,名字叫什么張秋月沒有記住,只記住了她的名字中間有個“花”字,女生長得很漂亮,也很幽默,上臺之后她首先介紹了一下自己,她說在校的時候因為當過低年級的導生,贏得了一個雅號,人稱“花姐”,惹得臺下轟然大笑,臺下就有學生高喊“花姐好”“花姐我愛你”,“花姐”落落大方道謝之后,臺下安靜下來。“花姐”在高陽市唯一的市級晚報社當記者,她回憶說:畢業那年,高陽晚報來學校招聘記者和校對各三人,當時全校參加招聘考試的有60多人,她有幸選中,卻又不幸未能如愿當上記者,只做了一名校對。“花姐”當年在校園是風云人物,班級團支部書記,校學生會干部,能說會道,成績優秀。雖然對當一名校對心有不甘,卻也沒有怨言,她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半年之后一定能當上一名年輕的記者。于是,勤勤懇懇,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把自己的校對工作做得完美無缺,校對是晚間的工作,“花姐”白天可以休息,但她一有時間就會幫那些編輯幫幫忙,學學排版。也堅持練筆,遇到某記者有事不能去采訪寫稿時,她就替人捉刀代勞,寫出的稿件還署人家記者的名。半年時間,“花姐”贏得了報社一致好評,適逢報社改編擴版,“花姐”理所當然榮調當上了記者。接下來,她每天都要寫出三四篇稿件,能不能用上,她不在意,虛心聽取編輯的意見,每一篇稿件都認真寫,認真改。第二年,“花姐”下到高陽農村采訪了一組大學生“村官”的報道,題為:學有所用,青春無悔。高陽晚報用第一版的大篇幅作了深入全面的報道,在就業壓力如此之大的當前,這樣有深度的報道又和國家就業政策極其吻合,要說它不是一篇好報道都難呀!這篇新聞報道榮獲當年LN省好新聞一等獎。緊接著“花姐”又深入XZ地區,深度報道了一組高陽師范大學畢業生“揮灑青春熱血,展翅雪域高原”的感人故事。幾組好新聞為“花姐”這個剛出茅廬的大學生贏得了榮譽,她有幸在去年11月8日高陽市記者節上榮獲高陽市年度最佳新聞記者獎。
接下來的這一位是一名男生,其貌不揚,2006年畢業。張秋月心想,那不就是去年7月他畢業,9月我們進校嗎?畢業還不到一年,能有什么成績呢?且聽他能講出來一點什么。
學生自我介紹他姓張,叫張揚,張秋月一聽,這名字好記,還是自己本家,可是他的名字聽起來一點也不張揚。
叫張揚的男生介紹起他的情況來卻真真讓張秋月佩服之至,雖然他的語言表達比不上“花姐”,可是他講出來的話,帶有思索的痕跡,蓄積著情感的力量,讓人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張揚真是個人才,這個人才在高陽師范大學的前三年默默無聞,是個既聽話,又懂事的小男生,成績不在前面,也不在后面。他的故事在大四那一年傳遍了高陽師范大學校園,在第七學期剛剛開始的時候,他的第一部18萬字長篇小說《寂寞想念》公開出版發行了,小說一出版就在高陽師范大學引起了轟動。很多人都想看看這個大四的中文系才子長什么模樣,校報記者專訪了他,高陽晚報派“花姐”回母校采訪了他,中文系學生會打出了大紅條幅“熱烈祝賀中文系張揚同學長篇小說《寂寞想念》出版發行”。一時間校園各個系都知道中文系出了個大才子,的確,18萬字可不是那么好寫的,一個字一個字地敲恐怕也要敲幾個月,更何況是文學創作呢,要有文學色彩,精美的語言和曲折的情節也大抵是不能少的。試問中文系那么多教授,博士,有幾人又寫得出一部好的小說呢?一書既出,張揚便快馬加鞭不下鞍,在即將畢業之際,第二部20萬字長篇小說《環顧左右》又已經簽署出版合同,《寂寞想念》得稿費九千元,這一部《環顧左右》得到的稿費一萬二千元。張揚,其貌不揚的中文系男生成就了自己。畢業之后,張揚在高陽市史志辦找到了一份臨時工作,史志辦只有三個女同志,一個處長,一個科長,還有一個科員,張揚只負責材料的計算機錄入與管理以及材料上報等技術工作,事情不多,閑的時候多,處長一個人一個辦公室,只有無聊的時候才過來和他們閑聊幾句,科長和科員二個人一個辦公室,是里外二間,科長和科員在外間,里間是材料柜和三臺辦公電腦。科長和科員經常你在我就不在,心照不宣地輪流值班。張揚卻每天早八晚五的上班,有事就干活,沒事就編他的小說。張揚的第三部小說改變了創作風格,是一部叫作《童心風箏》的長篇兒童小說,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為素材,生動活潑地再現了自己十幾年前放羊般的童年生活經驗,小說寫成后科長先看了一遍,然后推薦給處長和科員,大家都說好,第三部小說出版后,張揚雖然不是史志辦的正式工作人員,卻得到了史志辦三位大姐的一致稱贊,張揚也很喜歡這種生活環境,有規律的工作、生活,有屬于自己的寫作時間,他的夢想是要寫出屬于自己的經典之作,像曹雪芹、老舍、沈從文一樣。
人才啊,張秋月突然就想起了魯迅先生說過的話: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中學的時候,老師要她們背誦這一段話,背是背下來了,卻沒有真正領悟魯迅先生寫這段話的真實意圖。這會兒聽著別人的報告,想著魯迅先生的話,仿佛頓悟人生,地上的路有人走過,也許會留下痕跡,可以沿著別人的腳印前行。可人生的路呢,百年滄桑,各有不同,宛如大雁飛過天空,了無印痕。那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希望,是一種真實與虛幻交織在每個人的生活之中,你努力追尋的就成為了希望,就成為有,就真實,而且可能實現。你甘愿放棄的,就成為無,就虛幻,而且不能達到。
第三個人的報告已經快要講完了,張秋月心有所思,沒有弄清楚第三個人到底講了一些什么,好象是說她如何繼承了父親創辦的小小家族企業,如今已經廣有資產,富甲一方了。
一場報告在很多人心里都掀起了波瀾,有的人自嘆不如,有的人想要仿效。張秋月更是激動得一晚上沒有睡好,她鼓勵自己:他們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只要努力,沒有辦不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