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個就看看就離開來離開;
- 使命
- 高梧淵
- 1341字
- 2014-02-20 16:20:24
漢界內,西河郡西河太守府內。
漢人郭衡和太守秘密地交談著。
郭衡將帶來的禮物交給了太守后,又秘密地將匈奴內部的兵力部署地圖交給了太守。將日逐王比投靠漢朝的計劃告訴了太守。太守非常地激動,同意了日逐王比的投靠,并決定立即派人到洛陽向朝廷匯報,且熱情地招待了郭衡等兩人。讓他們回去后,告訴日逐王比,大漢隨時歡迎他的到來。
至此,八部匈奴貴族首領們見事情到了如此地步,已經沒有了退步,只有跟著日逐王比走歸順漢朝這條路了。
右奧鞬日逐王比立為單于后,與蒲奴單于的決裂也開始明朗化了。
當初日逐王比的祖父呼韓邪單于歸順漢朝,換來了匈奴幾十年的安定。為了沾一沾祖父的光。日逐王比決定襲用呼韓邪的名號,也叫做呼韓邪單于。我們權且稱他為呼韓邪二世。
公元四十八年冬。
呼韓邪二世來到五原塞,向漢朝表示俯首稱臣,永不變心。
洛陽皇宮內,西河太守在向皇上回報日逐王比歸順大漢的消息后,皇上高興萬分。
漢光武帝劉秀一直為北方邊境發愁。他很明白,手下眾將對付內部發生暴亂的各路豪強和地主等無組織的烏合之眾還可以,而要對付強悍兇蠻的匈奴鐵騎,實在勉為其難。而匈奴一直是憑借武力騷擾邊塞,索要財物,就像一個貪得無厭的無賴之徒,讓人沒有安寧之日,想起來就讓人心煩透頂。如今主動歸順,正不知葫蘆里裝的什么藥,是否有詐也不好說,不可不考慮。劉秀便要召集朝廷大臣議論此事。
劉秀對大臣們說:“大家對匈奴的歸順有何建議,都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大臣甲說:“我認為,如今天下初定,國力空虛。而匈奴人性情乖戾莫測,事實證明匈奴人是靠不住的,不知將來會弄出什么幺娥子來,這歸順的事情不能答應。”
五官中郎將耿國說:“臣以為,宜如孝宣皇帝接受呼韓邪單于歸順的舊例,接受日逐王比的歸順,倒是一個好策略。我們可以讓他們在東方抵御鮮卑,北邊抗拒北匈奴,帶領四夷,保衛邊郡,使塞下再無夜開城門之警情,實在是保萬世安寧的良策。”
劉秀點了點頭,認為耿國眼光獨到,講的有道理,心里也就有了譜了。
為此,劉秀又詢問朗陵侯臧宮的意見。
臧宮說:“匈奴發生了饑荒瘟疫和分裂爭斗,天賜良機,我愿帶領五千騎兵去立戰功
呼韓邪單于二世見漢朝遲遲沒有回音,唯恐發生意外,急忙又派兒子帶上大批禮物到洛陽當面陳說自己的心愿,并把兒子留下作為人質。
劉秀采納了耿國的建議,同意日逐王比歸順漢朝。立即安排人員做接收呼韓邪單于二世到來的一切準備工作!
公元五十年,劉秀派中郎將段彬前往邊塞,舉行接收儀式。幫助呼韓邪單于二世在五原塞以西八十里處建立單于庭,又仿照西漢對待呼韓邪單于的舊例,頒給金質璽綬、冠帶、衣服、車馬、錦繡等物及米兩萬五千斛、牛羊三萬六千頭。
為便于以后控制,漢朝又把呼韓邪單于二世單于庭遷到河套地區的云中郡。服漢后,被稱為南匈奴。
從此,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北匈奴的分裂,使匈奴勢力再次受到削弱,并成為匈奴由盛轉衰并西遷的轉折點。
南匈奴由于被長期漢化,與北匈奴在生產方式、文化形態上已經存在很大差異。
光武帝末期,北匈奴利用東漢內地初定無暇西顧之機,以威逼利誘、分化離間之手段基本控制了西域諸國,對其征收重稅,奴役其民,從而實力大增,使西域脫離了東漢的控制,史稱一絕。(共三通三絕)
欲知后事,請看下集。。”
光武帝劉秀笑道:“面對常勝將軍,難以商議敵情。那么我自己考慮考慮再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