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是第一次嗎(三更)
- 菩提塵,皇后逃了!
- 林花靜語
- 1096字
- 2014-01-09 14:54:11
“仁政”,一直是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之前,沒有一個帝王能以“仁”為謚號或冠以“仁”。盡管沒有多少人喜歡當戰爭的犧牲品,但人們總愿意記住那些會打仗的皇帝,而忘卻仁宗這樣以“仁”治國的“仁主”。
宋仁宗在位期間西夏對宋發動戰事,雙方損失都很大。最終達成和議,西夏對宋稱臣,宋“歲賜”西夏以銀、絹、茶。宋中期土地兼并及冗宮、冗兵、冗費現象日益嚴重,仁宗起用范仲淹等進行改革,但最終失敗。
公元1063年農歷三月二十九日,54歲的宋仁宗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號,舉國哀痛?!端问贰酚涊d:“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于大內之前”;宋仁宗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后,“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時為遼國君主的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沖上來抓住宋國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庇终f:“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托哀思。
此后,遼國歷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2為政舉措
編輯
政治
1、仁宗盛治
清朝的小說無名氏寫的《東坡詩話》這樣形容仁宗盛治:“宋朝全盛之時,仁宗天子御極之世。這一代君王,恭己無為,寬仁明圣,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真個是: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這代表了幾百年來“仁宗盛治”在民間世人眼中的地位。
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在《宋論》中說:“仁宗之稱盛治,至于今而聞者羨之。帝躬慈儉之德,而宰執臺諫侍從之臣,皆所謂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盵11]
明朝孝宗時翰林院庶吉士鄒智在《立齋遺文》中說:“宋之英主,無出仁宗。夏辣懷奸挾詐,孤負任使則罷之;呂夷簡痛改前非,力圖后效則包容之;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抱才氣有重望,則不次摺之。故能北御契丹,西臣元昊,而慶歷、嘉佑之治號為太平,未聞一任一疑可以成天下之事也?!?
明萬歷文人天都外臣在《水滸傳敘》中說:“小說之興,始于宋仁宗。于時天下小康,邊釁未動,人主垂衣之暇,命教坊樂部纂取野記,按以歌詞,與秘戲優工,相雜而奏。是后盛行,遍于朝野。蓋雖不經,亦太平樂事。”[12]
明文學家沈德符在《萬歷野獲編》中說:“宋仁宗趙禎(1010-1063)享朝四十二年,為北宋諸帝之冠。又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遼宋‘澶淵之盟’,至嘉祐八年(1063年)其死,(宋)已‘承平’近60年?!盵13]
明代文學家瞿佑在《歸田詩話》中說: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民安俗阜,天下稱治。葬昭陵,有題詩道傍者曰:“農桑不擾歲常登,邊將無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夢過,春風吹淚灑昭陵?!?
明初學者梁寅在《梁石門集》中說:仁宗,其遏西夏之兵者,韓琦、范仲淹之功也;致“慶歷之治”者,亦韓、范與富弼三人之力也。而帝之恭儉愛民,四十二年始終若一,真可謂仁矣。
2、慶歷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