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流云貪戀水袖心
- 未嫁時
- 洛莫爾
- 1963字
- 2010-12-20 16:20:10
凌波起舞,飄然若仙,水袖婉約,素裳清揚。
他見她,纖指如蘭,拈花笑靨,傾城婉約妒紅顏。
他見她,翩若驚鴻,柳腰素煙,青絲傾瀉媚世間。
凌風飄卻,猶如輕靈蝴蝶,妖嬈起舞掌心之間,他站在一片青柳之間,兀自看著她青絲妖嬈雙眸,浸入丁香甘甜。晶唇輕啟,淺吟歌唱著素舞的詞曲:
一曲《別君詞》,驀然回首往年事,請君聽:
蒲柳之姿,映湖孤苦,只為君歆若清明。
不知因,君心早有賢良娣,一片癡情戀琴音。
那堪行,流離半世紙鳶定,莫道姚家女無情。
孤苦丁,青絲束綰踏流螢,誤把凄音做佳音。
結并蒂,姻緣石下獨淺映,不見君心似卿心。
莫別離,月雪花下抿幽情,夕夕離落待君音。
忍絕情,絲絲暖意沁芳心,百年哀怨盡皆清。
不羨嬋娟傾國命,只愿守君一世心。
嬌吟淺唱,顧盼琉璃,梨花淺映;飄然起舞,水袖分離,魅惑無期。
拓跋云揚忘情的沉迷在那嬌美的歌韻,傾城的舞姿之中,無法自拔。心里流淌著盡是歌詞里無盡的凄艷,絕美,無悔。
風流不羈如他,竟也會陷在那張俗世的情網里,無法自拔。
傲視天下如他,竟也會落在那雙琉璃的秋眸中,黯自風化。
一舞盡,人未離,她依舊青絲流轉,驀地伏在玉碑上哭泣,痛徹心底。
“小姐何必如此傷懷,這樣只會讓泉下之人無法安心。”他實在難以自制,凌波移步,流水的音韻潺潺流動。
她一語驚醒,珠玉琉璃,嬌顏傾側,循著聲音望去。
他驀地止步,眸光疏離,靜下不語,感嘆傾城華韻。
世間絕美的女子無數,唯有她,讓他無措止步,兀自怕他的唐突傷了她的清目,無法彌補。
她兀自靜靜地看著他,媚眼如絲,瀝瀝如雨,潛入人心。
她覺得世間最魅惑眾生,完美極致的男子便是月寒簫,怎料,世間還有能和他一爭高下的男子。溫文儒雅,謙默如玉,一襲紅衣,兀自驅散了滿園的秋意。
他見她盯著自己,不言不語,眸光琉璃,倒映著他絕美妖嬈的身影。他愀然一笑,并不詫異,大多數見過他真顏的人,都不敢相信,望塵莫及的漠涼第一域主是這樣一個極致柔美的男子。
就是月寒簫如此冷靜的一個人,當年見到他的真顏時,也是踟躕了幾秒,再次確認他的身份后才相視而笑。也因此他在外時才冠帶彩釉的面具,以遮蔽柔美如女子的面容。
見他愀然哂笑,她驀然覺得是自己唐突了,秋眸深瀲,看向一旁荼離滿園凄涼的月雪花。
“公子可知,未經允許擅自進入他人家,是極其不好的修養。”她倏地眸底清冽,冷冷道來,寒了他一心的暖意。
雖然他樣貌柔美極致,卻實實在在的是男兒身,這點,她還是看的出來的。
“小姐莫怪,在下只是被這園里婆娑的青柳,零落的柳絮吸引,兀自忘了規矩,還望小姐見諒…”
他不慌不急,謙遜儒雅,君子風度盡顯無疑。剎那間,她想起了他,他絕美傲逸,卻是霸道冷峻,即使難得的溫柔,也需舍命相惜。想起他完美極致的身體上突兀盤踞的傷疤,她驀地落落無語,淺笑迷離…
她淺笑迷離,他失神原地。
“即是如此,公子請便。”她依舊冷言冷語,婉言推拒。
拓跋云揚見她心情低落,自己又確實有失禮數,也便緘默不語,靜靜地解下血蓮玉帶上金色釉彩的面具,愀然輕盈,落步款款..
“這個…送給小姐,若是小姐依然無法釋懷,可拿它到望月樓的煙雨閣找在下,在下定會滿足小姐提出的一切要求,以彌補今日無禮入園的過錯。”
他說完,不顧她準備婉拒的言語,兀自將面具放在一顆青柳之下,凌波趨附,衣袂翩然,兀自離去。柳園之內,柳絮紛飛,迷離了流云的心魂…
她看著一抹紅色消逝在弦月的門下,清眸微瀲,瑩瑩的看著柳樹下的金色面具。那面具在綠柳之下,泛著熠熠的琉璃色,甚是妖嬈迷人。
她不禁走過去,輕輕地將那面具拾起來,指尖微觸,光滑細膩如肌膚,色彩釉亮美如瓷。兀自想起,她第一次玩鬧市,選的第一個面具便是寂之送的,那時的她淺笑盈盈,像翩飛的蝴蝶,旋舞在他的身邊。
那時的他,眸底滿是她嬌俏的影子。驀地想起,自己的很多第一次都是有他陪伴的。
而今,青柳依舊疏離;而宿命注定,人面已經相約無期。
看著她望著那面具黯自失神,翩然倚在樹上的他眸底溢滿暖意。隨即,衣袂飄逸,悄然落地,款款的向對岸走去,一路鷓鴣幽怨,岸堤汀蘭,一片秋意的纏綿旖旎。
經年之后,當閔清影凝噎哭泣夢中囈語時,拓跋云揚才知曉,那時的她心里念的是那個美若謫仙的男子。
她看著面具落落傷情,兀自又想起他邪魅戲謔的言語:
“用王妃的話說,是“各取所需”….
眸底秋波漣漪,映著他邪魅淺笑的不羈。受傷時,哪怕痛入骨髓,也抿唇不語。
想及他與她,兩人互相依偎,卻又互相疏離。
想及他,紫梗山巔,魅惑決絕,冷酷邪氣;一襲紅裝,輕抿玉簫,斷魂千里。
想及他霸道冷漠的言語:
“王妃若再敢逃離,本王定滅閔氏一族,讓你后悔莫及….”
她淺淺凄笑,她與他終究是無法各自天涯,相視不理。且不為她自己,就是閔家,她也是不會斷然舍棄的。她無法忘記娘親臨死時的叮嚀,那眸底滿是無限的深情。如今,她與他只有盡力修好,相安無事。
驀地,她零落遲疑,回眸對著那玉碑哂笑:
“娘親,影兒不會放棄的,就像娘親當年不放棄爹爹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