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李世民傳奇 皇帝駕崩鐘南山 后世尊崇李世民
- 大唐風云人物傳奇
- 甜松籽
- 1265字
- 2014-09-12 09:30:15
在公元648年的最后一天夜晚,在天空中的正北方向,有一顆本來閃閃發光的星星卻突然失去了光彩,不久就隕落了下來,消失在茫茫星空當中。這一不尋常的現象似乎在預示著什么事情即將發生。
果不其然,公元649年7月,唐太宗病重;10日,唐太宗駕崩于終南山上的翠微宮。
不久,太子李治即位,下詔曰:“謚號文皇帝,廟號太宗,遵循先帝遺愿,葬于昭陵。”
唐太宗駕崩的消息傳遍了大唐的疆域。百姓們聽到唐太宗駕崩的消息以后,都紛紛落淚。
只看見大唐疆域內的百姓都面朝都城長安的方向紛紛下跪,只聽見百姓們不斷地哭喊道:“皇上啊,您怎么說走就走啊?”
有的百姓痛泣道:“皇上,我們好不容易才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如今您怎么這么快就走了。”
還有的百姓哀嚎道:“皇上,您怎么走了呀?是皇上您讓我們過上了太平的生活,如今您走了,不知道以后還能不能繼續過上這種安定的生活,皇上啊,我們都舍不得您走啊!”
百姓們在那里哭得好傷心,剛剛即位的李治更是痛不欲絕。只見李治當朝執政的第一天,便沉痛地下詔說道:“朝廷停上三天早朝,哀悼先皇。”
時間的步伐來到了公元674年,唐高宗為李世民加謚號為文武大圣皇帝;而在公元754年,唐玄宗為李世民再次加謚號為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
唐太宗的執政舉措不僅受到了當時人們的稱贊,而且還得到了后代人的贊揚。
例如,唐太宗手下的大臣劉文靜曾說道:“此非常人,豁達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年雖少,命世才也。”
而當時的印度統治者戒日王也曾對唐太宗評價道:“有秦王天子,少而靈鑒,長而神武。昔先代喪率土分崩,兵戈竟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懷遠略,興大慈悲,拯濟含識,平定海內,風教遐被,德澤遠洽,殊方異域,慕化稱臣,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陣樂》。聞其雅頌,于茲久矣。”
光陰的腳步此時已來到了宋朝,宋朝的大臣和名士們也對唐太宗贊賞有加。
司馬光曾說道:“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而宋朝著名的詞作家蘇軾也曾對唐太宗贊嘆道:“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余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
來到蒙古首領成吉思汗執政時期,成吉思汗也曾對自己的部下說道:“欲安邦定國者,必悉唐宗兵法。”
不久,長城上的軍旗由蒙古旗悄然變成了大明的旗幟,標志著中國已進入了大明帝國時期。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唐太宗李世民曾稱贊道:“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武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當明朝的統治者變成明成祖朱棣時,明成祖也時常感嘆道:“若唐文皇帝,倡義靖難,定天下于一。躬擐甲胄,至履弘堂而登睿極。其思患也,不可謂不周,其慮后也,不可謂不遠,作《帝范》十二篇以訓其子,曰飭躬闡政之道在其中。”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此時早已來到康熙皇帝統治時期。
康熙皇帝曾對眾大臣說道:“朕觀古來帝王,如唐虞之都俞吁咈、唐太宗之聽言納諫,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誼浹洽,故能陳言閑邪,各盡所懷,登于至治。”
縱觀歷史長河,中國歷代帝王中,唐太宗算得上一位賢明君主;在歷史長河中,唐太宗李世民留下了自己的豐功偉績。
(201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