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李特起義/劉淵反晉
-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筆記
- 楚江夢
- 2468字
- 2010-09-19 10:53:41
李特起義:
八王之亂給百姓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災難,天災人禍造成許多地方的農民沒有飯吃,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成群結隊地外出逃荒。這些逃荒的農民被叫作“流民”。
公元298,關中地區鬧了一場大饑荒,莊稼顆粒無收。略陽(治所在今甘肅天水東北)、天水等六郡十幾萬流民逃往蜀地。有個氐族人李特和他的兄弟李庠、李流也夾雜在流民隊伍中。一路上,李特兄弟常常接濟那些挨餓、生病的流民。流民都很感激、敬重李特兄弟。
蜀地的百姓生活比較安定。流民進了蜀地后,就分散在各地,靠給富戶人家打長工地活,流民的生活總算穩定了下來。
可是過了不久,益州刺史羅尚要把這批流民趕回關中去。流民們聽到消息,想到家鄉正在鬧饑荒,回去沒有活路,人人都發愁叫苦。李特得知情況后,幾次向官府請求放寬遣送流民的限期。并在綿竹設了一個大營,收容流民。不到一個月,流民越聚越多,大約有2萬人。
隨后,李特又派使者閻彧去見羅尚,再次請求延期遣送流民。閻彧來到羅尚的刺史府,看到那里正在修筑營寨,調動人馬,便立即返回綿竹把羅尚那里的情況全都告訴了李特。李特立即把流民組織起來,準備好武器,防備晉軍的偷襲。
到了晚上,羅尚果然派部將帶了步兵、騎兵3萬人,向綿竹大營進攻。
3萬晉軍剛到了營地,只聽得四面八方響起了一陣震耳的鼓聲。大營里預先埋伏好的流民手拿長矛大刀一起殺了出來。這批流民勇猛無比,把晉軍殺得丟盔棄甲,四散逃竄。
流民們殺散晉軍,知道晉朝統治者不會罷休。大家一商量,一致推舉李特為鎮北大將軍,李流為鎮東將軍,幾個流民首領都被推舉為將領。他們整頓兵馬,向附近的廣漢進攻,趕走了那里的太守。
李特進了廣漢,打開了官府的糧倉,救濟當地的貧苦百姓。流民組成的軍隊在李特的領導下,紀律嚴明,軍威大振。蜀地的百姓平時受盡晉朝官府的壓迫,現在來了李特,生活倒安定起來,都非常高興。
過了不久,羅尚勾結當地豪強勢力,圍攻李特。李特在戰爭中不幸犧牲,他的兒子李雄繼續率領流民與晉軍戰斗。公元304年,李雄自立為成都王。兩年后,又自稱皇帝,國號大成。李雄死后,他的侄子李壽即位,改國號為漢。歷史上稱之為“成漢”。
————————————————————————————————
劉淵反晉:
李雄在成都稱王的那一年,北方的匈奴貴族劉淵也自稱漢王,反晉獨立。
從西漢末年起,有一些匈奴人分散居住在北方邊遠郡縣,他們和漢族人在一起生活久了,接受了漢族的文化。匈奴貴族以前多次和漢朝和親,可以說是漢朝的皇室親戚,后來就改姓漢皇帝的劉姓。曹操統一北方后,為了便于管理,把匈奴3萬個部落集中起來,分為5個部,每個部都設一個部帥,匈奴貴族劉豹就是其中一個部的部帥。
劉豹死后,他的兒子劉淵繼承了他的職位。劉淵自幼讀了許多漢族人的書,文才很好,同時武藝也很高強。后來,劉淵在西晉的成都王司馬穎(八王之一)部下當將軍,留在鄴城,專管五部匈奴軍隊。
公元304年,劉淵回到左國城,匈奴人想借八王混戰之機,復國興邦,便擁戴他做大單于。他集中了5萬人馬,親自率軍南下,幫助晉軍攻打鮮卑兵。有人不解地問:“為什么不趁這個機會滅掉晉朝,反倒去打鮮卑呢?”
劉淵說:“晉朝現在已經腐朽透頂了,滅掉它很容易,但是晉朝的百姓未必會歸順我們。我看漢朝立國的年代最長,在百姓中還很有影響,我們的上代又與漢朝皇室有血緣關系,不如借用漢朝的名義,也許可以得到漢族百姓的支持。”
于是,建國號為漢,劉淵即漢王,尊蜀漢劉禪為孝懷皇帝,建元元熙。劉淵稱王建漢后,勢力不斷增長。石勒造反兵敗,率領胡人部眾幾千人、烏桓部落2000人歸順劉淵,上郡(今陜西北部)四部鮮卑陸逐延、氐酋大單于徵、東萊王彌等也都投奔劉淵,這樣形成了一支由匈奴、鮮卑、氐、羌等各族組成的反晉力量,劉淵稱帝的意圖也漸明顯。為給建立帝業做準備,劉淵四處出兵,頻繁侵略晉地。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冬十月,劉淵正式稱帝。公元309年正月,劉淵又根據太史令宣于修建議,正式遷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晉)。因從汾河水中獲得治國玉璽,其上面寫有“有新保之”,劉淵認為這對自己非常吉祥。
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三月,晉將軍朱誕歸降劉淵,劉淵于是任命他為前鋒都督,劉景為大都督,起大軍攻晉。洛陽的老百姓雖然透了腐朽的西晉王朝,但是更不愿意受外族人統治。所以劉淵兩次進攻,都遭到洛陽軍民的頑強抵抗,沒有占到一點便宜。
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劉淵死,劉聰殺劉和而自立為皇帝后,開始攻打西晉懷南各州郡。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六月,各路漢軍先后攻陷洛陽,俘司馬熾,殺王公士民3萬余人,縱兵大掠宮內珍寶,財物和宮女,又燒宮廟、官府和平房,史稱“永嘉之亂”。同年,晉懷帝被漢兵俘虜到平陽,劉聰封他為會稽郡公,享受三司的禮儀,而且還將小劉貴人嫁給他為妻。
永嘉七年(公元313年)年初,劉聰在光極殿大宴群臣,飯飽酒酣時,命令晉懷帝穿上青衣行酒令取樂。這一情景讓晉朝的故臣庚珉、王雋悲憤不已,大聲痛苦。劉聰十分生氣,二月,劉聰就將晉懷帝和晉朝的舊臣10多個人全都殺害。
晉懷帝被害的消息傳到長安后,太子司馬鄴舉哀服喪,并且于四月即皇帝位,即孝愍皇帝,改元建興。這時他只有14歲。當時的長安城里住戶不超過一百,公私加起來也只有車4輛,文武百官既沒有官服,也沒有印綬,只有桑版刻上官號罷了,皇帝即位的儀式顯得十分凄涼。建興四年(公元316年),漢軍在大司馬劉曜的統領下,向長安發起強烈攻勢。九月,漢軍長安的外城被攻陷。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之際,愍帝決定向漢軍投降。縈琳派自己的兒子去見劉曜,想靠請降來表功,沒想到兒子被劉曜殺了。晉愍帝只得自己親自光著上身,乘著羊車出城向漢軍請降。漢帝劉聰降愍帝為光祿大夫,封懷安侯。劉曜被封為大都督,并且大赦天下,改元麟嘉。
至此,西晉共經歷司馬炎、司馬衰、司馬熾、司馬鄴四帝,歷時42年(公元265年~316年)而滅亡。
西晉滅亡之后,北方的各族人民(主要是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少數民族)紛紛起義,許多人像李雄、劉淵一樣建立政權,前前后后一共出現16個割據政權,歷史上稱為“十六國”(舊稱五胡十六國,胡是古時候對少數民族的泛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