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游子心(1)
- 桃花依舊笑春風
- 春風捻笑
- 2495字
- 2013-02-22 19:53:20
七月十四日早晨那一曲吹奏,讓小夫妻二人之間感情更是上了一層樓。
回到家中后,他二人甚至討論起來欲將此曲錄制成譜還準備傳與后人。
而那牧羊人聽完此曲后,回到家中將他二人當日當時之情之藝說與眾人聽,大家更是認為他二人皆是神仙眷侶。大家于是一傳十,十傳百,都將它作為佳話傳到其它村鎮去了。更是本村里還有幾個年輕小輩聽說此事后,上門前去向他小夫妻二人討教,他二人見此好事也有玉成之意,遂還收了一兩名弟子傳道授藝。不成想這偶爾之為,卻讓他家人在往后受益許多。此后又經這弟子出去傳播,致使后來無數人都爭先幕名而來想去拜師學藝。只不過這已是后話。在此先不表。
至農歷七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月半節。
傳說是專為已逝之人所設的節日。在那日的習俗是各家各戶都要祭拜辭世的先輩,此外還要飲雄黃酒,在門框、窗棱之上插艾葉來驅除邪惡及害蟲之類。
是日,那年輕男子起個大早,與他嬌妻商量完需要置買的什物,那女子就替丈夫準備了銀錢干糧類并囑他早去早回。而那男子臨出門前對其妻子免不了又是一番殷殷叮嚀,什么增添衣裳,按時進餐多飲水,多休息之類的話語絮絮叨叨講來,那小娘子起先還答應一兩句,可后來見自家丈夫似說個沒完,立時就不作聲了。而她對面之人卻唯恐還有什么疏漏,睜大眼睛在腦海里尋思起來……
他娘子見他原本冷竣清雅的性格,卻自從她有了身孕后,這儒雅的自家相公竟似位年長的婆婆般每日話多得一大籮筐。她一邊心中暗暗歡喜欣慰,一邊也想著得讓這人早點出門才好,自己也才能早點見他回來,夫妻二人才能多出更多的相處時間。況她今日還想給她夫君一個驚喜。
但聽那小娘子故作惱怒道:“我說相公我的好夫君,我也不是三歲孩童,你每日都在我面前不停地念道這些話語,你不嫌煩,我可是都要聽煩了。你再不走,怕是天黑也不能回家啦。到時,我一人在家中,你又見不到我,不是更多,更多……”說到后面,她反而覺得不像是在勸人走,好像是在吐露自己心聲。那女子遂就住口只是看著她丈夫,他丈夫立馬明白過來,轉而急道:“哎,好娘子,好娘子,為夫不說了,不說了。我這就出門去,你就在家安心等我回來。我定在天黑前回家。”說完還真就拔腿就跑了,卻沒發現后面她嬌妻正舉起的右手和微開合的小嘴,也似有許多話語。
最后就余一句:“怎么說走說走啦。”輕跺了下玉足,一副嬌敦可愛模樣。卻也正是因為這副模樣,成為日后一切紅塵冤孽的源頭。
可能是因為起得太早,加之天氣悶熱,那女子在屋中踱步幾圈下來后,覺得有些困乏,就又回到臥房休息去了。
只是她不知道,她丈夫雖是被她幾句話激得出門后,又特意去了張老漢家中。
老漢不在家,只有他們五歲的孫兒在門口玩耍,看到他來,那小孩立時蹦跳起來,向門前坡下高喊著:“奶奶,奶奶,白家叔叔來啦!”
下面回了一聲:“知道啦。”
那小孩兒就圍著年輕男子轉起圈兒來,對他表現得甚是親熱。一邊拉著他的衣角一邊揚聲問道:“白叔叔,你今天又帶了什么好東西給毛毛玩兒啊?嘻嘻,呵呵……”
只見那叫毛毛的小孩兒一臉期待地看著男子。聽了孩童無心的話語之后,男子頓時有些失措起來,本來他家中是有些用剩的木材邊角料雕的小鳥、小魚、蟲子之類的小玩意兒,這些東西在孩子們眼中可是極寶貝的,可對他而言這些東西不過是信手拈來的小物件罷了,但對小孩子們卻是極大的誘惑啊。只是今天他被小妻子的一席話“嚇到”走得太急,除了銀錢干糧便什么也沒帶。
正有些為難拿不出東西哄孩子開心的時候,就聽到老婦人用嚴厲的口吻說:“毛毛,你真是越來越沒有規矩了,怎么向白叔叔討要起東西來了?我看你是被爺爺奶奶寵壞了,待會等你爺爺回來,看不好好教訓你!”
那小孩兒聽到祖母一番教訓,他本也是窮人家里懂事的乖孩子,立刻低頭認錯道:“奶奶,我錯了,是我不對。我以后再不敢了。”
轉過頭來又問年輕男子說:“白叔叔,對不起,我錯了,我不該向你討要東西。”
那男子本來自己從小是孤兒,自幼就無父母兄弟親熱,而他因著個人的興趣愛好,原就是極喜歡孩子的,見他祖母此時這般嚴厲地訓責孩子,一時心軟想也沒想答道:“張嬸,您可別教訓毛毛了,是我早先答應過他說給他帶玩具的,只是今天想去集市上買些東西,您看這大早上我起得太早走得也急,就,就忘記拿過來給毛毛了。”因他極少編謊話騙人,平日里也著實不善于跟他人交流對答,這番話說出來自己倒還顯得有些微緊張。順勢又低聲向毛毛說:“毛毛別怕啊,叔叔這就去集市上給你尋一樣好東西,一會帶回來給你可好?”
那老婦和孩子聽完后都笑了。
老婦人走過去撫摸著毛毛的頭,對著年輕男子說:“你張叔和我都沒讀過什么書,但是卻也知道‘子不養,父之過’的道理,我們一家老小平日可沒少得你家小兩口的好處呀,斷不能讓這孩子再時常向你們伸手討要東西,今天我也是告誡毛毛做人的道理呢。”一邊說著一邊又去撫摸孩子的頭、手,似是安慰他。
忽又言道:“只怪我兒命苦,毛毛自小便沒了母親,他父親又常年在外給官宦人家做長工下人,經年不能回家,為的也是能補貼些家用。這孩子父母既然都不在身邊,我們長輩自然得多費心思教導,從小不管,長大了就難有好習慣呢。這些道理我可是從你們小夫妻平日的待人接物的行為方式中悟到的呀。呵呵。”
男子聽完老婦人話后越顯不安,道:“張嬸說哪里話,我們夫婦二人哪有這些本事。我們自己也有許多地方需要檢討改正,您可千萬別再以我們的言行來教導孩子。”
那老婦看出這是年輕的男子謙遜謹慎,見他不安就改口說道:““呵呵,不說這個了。你看看我,盡給你講些沒用的,今天倒叫賢侄看笑話了。看我們祖孫倆耽擱你這么長時間,你還是快去快回罷,免得叫你家小娘子等得著急呀。”
年輕男子這廂也意識到時間不早,立刻躬身道:“小侄這就去。只還有一事想要麻煩您老人家……”
他話未說完,那婦人便止住他笑言道:“是不是托我照顧你家娘子呀,呵呵?”
男子立馬臉上潮紅不好意思起來,但仍誠懇回復道:“正是。今天又要給您添麻煩了。”
“呵呵,什么麻煩不麻煩的,賢侄講話總是多理。你且快快去罷。”
他見老人家如此真摯,也就快步而去。但是心中也自有了計較,不能白白接受那一家人的愛心和幫助。
去到集市后,采買了應添置的東西,他另加買了一塊布,兩壺酒及兩串冰糖葫蘆。隨后又去了一家書畫店,這才折身向回家的路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