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衣錦還鄉
- 螢雪
- 半面騎士
- 1523字
- 2011-02-01 21:06:17
剛從刺目的金光所造成失明中恢復過來,張羽驚奇的發現自己的手中托著一只精致的香囊,正是十年前小娥姐出嫁時隨身之物。
映雪好奇道:“小娥姐姐究竟遭了什么冤仇?”
“十年前,我才只有八歲,并不太清楚其中的細節,只是知道她的死和相國府有關。”
“那么嬸娘一定知道了?”
“十年前師父要進京趕考,就匆忙將小娥姐嫁于了蒲郡一戶姓胡的人家,便進京趕考去了。后來,人們都說,是因為相國府上來了一只狐貍精,然后小娥姐就……替那只狐貍精做了替死鬼……我只記得當時,六月飛雪,血濺三尺白綾,連上天都哀嘆小娥姐死的冤……”
“既然這樣,為什么還要殺小娥姐?”
“這不是三言兩語說的清的。”
這當兒,金光中闖出一個醉漢來,口中念念有詞卻東倒西歪。
天已是萬里無云,晴朗澄明。
那醉漢向前兩步意欲同兩人搭訕,卻一個趔趄跌倒在地。張羽急忙去扶,卻發現,剛剛倒地的醉漢已經打起了震耳欲聾的呼嚕,聲聲有力。
“這位前輩,”張羽搖了搖頭,“大清早就喝成這般,真是……”
遂將自己的一件外衣蓋在那醉漢身上,攜映雪趕去蒲郡。
蒲郡的集市上人山人海,張羽和映雪從一家玉器店出來之后,就被人群擠得失去了方向。
忽然有一隊鑼鼓喧天彩旗招展的隊伍毫不客氣的插進人群,眾人環繞簇擁著一個紅衣高帽的官員,趾高氣揚昭告著:“新任知縣大人到!”
一行人便穿過集市,朝著門庭冷落的縣衙方向去了,集上的人們也簇擁而去看熱鬧了。
原來,蒲郡的老知縣已經告老還鄉,本來滿心歡喜的縣尉杜寶以為終可以承繼知縣一位,誰想半路殺來一個知縣,朝廷欽命的新科狀元,足足令杜寶怨氣滿腹。
“我們也去看熱鬧?!”看見張羽依然翹首張望遠去的人馬,映雪有點驚奇地問道,她向來不喜歡人多之處。
“不是看熱鬧,那位官員很眼熟,我們去看看!”
兩人擠進人群,就聽見一個衙差宣讀圣旨,衙門里成日端正威嚴的縣尉杜老爺此時此刻也畢恭畢敬的跪在地上聽,還一個勁兒的說著:“好!好!好!”并將新老爺請進了衙門。
縣尉杜寶滿面微笑卻滿心酸澀的回來家中,關上門,沖著夫人發了一通脾氣。
夫人心知肚明,坐在床沿淡淡的說:“如今這年歲了,別再想著升官啦,就你上任二十多個年頭,知縣已經送走七八個啦,坐的最穩的還不是你嗎?蒲郡的百姓也都知道,那些個知縣也就是三兩年的熱頭,沒兩下子呢就拍屁股走人了,所以啊,什么還都在你這里!你呀就不要再念想著什么,眼下還是想著把女兒嫁出去的好!”
“咳,你說今年真是背,這一向依靠的倚云閣如今說沒就沒人了,少收了不少不說,又來了個新官!”
“你啊,少說兩句吧,得了便宜了,就不可在造次了,我是知足了呢!”夫人壓低聲音勸到,“別叫下人們聽見,說到外面去了,不好做!”
那杜寶橫豎也消了不少的氣,靜了一靜,又問:“女兒呢?”
“昨日剛捎來家書,說是清修了半載,病也好的差不多了,那道姑還是挺厲害的。”
“哼,又少不得給那老道姑銀兩!”
“瞧你說的,為了女兒好,還不是應該的啊?!”夫人嗔道。
夫妻倆人絮絮叨叨說著家常話,卻不曾意識到,陰霾已經悄悄遮蔽了他們的天空。
剛剛從空無一人的胡家回來,竇天章的心如落在雪坑里一般,張羽關于十年前模糊不清的描述將淚珠一顆顆從他的眼里扯出。
原來,這位新人知縣不是別人正是張羽的舅舅。他自幼聰慧,卻因家境貧寒一直耽誤著沒有考取功名,在家里耕讀,并教誨著年幼的外甥張羽。十年前,因著蒲郡的胡家聘了他的女兒小娥,便得了些許彩禮錢做盤纏進京趕考去了。誰想,這一去竟是十載!
十年后,再不是曾經了。
如今人去房空,每日念想著的女兒竟然早已一命黃泉,自己在外游蕩十載,空換了一個知縣的頭銜,值幾何啊?
想當日,真相究竟如何?自己的親女怎么可能去殺死親夫、傷害婆婆呢?又怎么可能牽扯到相國府的狐貍精呢?
十年前,究竟發生了什么?!
“我一定要查出十年前的真相!”竇天章拍案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