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藩王敗祖業 胡虜興刀兵
- 女暴君
- 鑫森淼晶
- 1698字
- 2012-03-05 14:57:12
金碧輝煌的宮廷玉宇之內,簫妃正在向三位藩王使者吳金,陳琦,胡亮宣講選拔賢王的指標,那就是各藩王清除屬地內的異族勢力,誰完成得越快越漂亮,誰就是當仁不讓的皇位繼承人。而三位使者聽到這一段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啊。
安東王使者吳金忍不住開始回想安東王在揚州的所作所為。周所周知,安東王與其說是個王爺,還不如說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他最喜歡做的并不是考慮什么社稷民生,而是想盡辦法增加自己的名譽和財富。至于擺平倭寇這種事情,他一向是用錢買平安來解決問題的。
陳琦也幽怨地看看簫妃,心想:“咱們征南王哪兒是征南啊,明明是征男,他最喜歡的不是建功立業,而是醉色犬馬,平時沒事就喜歡擺弄一只中看不中用的花哨童子軍。耍耍威風,擺擺王爺譜倒還行,真讓這樣一個貴族子弟去到深山野嶺和野人打交道,他肯去嗎?”
滿腹牢騷,胡亮暗暗叫糟,本來只是來過過場子而已,怎么第一次當使者就遇上這種尷尬的回復啊。平西王是很有軍威,年輕的時候也打過幾場像模像樣的仗,但是面對太祖皇帝都沒辦法對付的西域羌人,這種靠蠻勇爭取的軍威明顯行不通,何況羌人最出名的就是蠻勇。
就在各位使者都捧著燙手山芋準備回到藩王屬地的時候,一個驚人的消息傳到了長安:北疆告急,胡王率領鐵騎二十萬南下,直逼雁門關!“什么,這可如何是好?”“和親,只有效仿漢胡聯姻,才能化險為夷。”“另外再送些金銀財帛,他們不就好這口嘛。”大臣們慌了。
“散朝!”簫妃看到此情此景,怒氣沖沖地拂袖向后宮走去。“娘娘。。。”張宗芳也無奈地嘆了一口氣,“諸位先回去吧,娘娘剛打發了三王使者,可能現在有些累了。至于胡王南下之事,我們明日再議不遲。”說完,宗芳急匆匆地尾隨簫妃,氣喘吁吁地趕上。
簫妃余氣未消:“這就是我朝文武啊!面對異族欺辱,不思奮起反擊,倒先考慮起聯姻妥協的餿主意來了。無節!無能!無恥!”宗芳聽到簫妃這一番指責,心頭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暢快,看來自己并不孤獨,還是有忠義之士的啊,他甚至覺得簫妃似乎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憎。
“娘娘所言甚是,但是以我朝目前的能力來說,無論是北胡,西羌,南越,東倭中的任意一方,我們都沒有足夠的力量來遏制他們囂張的氣焰啊。”宗芳在欣喜之余,也不時透露出持續的擔憂,“攘外必先安內啊,藩王四立,實際掌握在朝廷手中的力量實在捉襟見肘啊。”
眼前一亮,簫妃奇怪地看了看宗芳:“那么張相的主張是,要我效仿漢武帝推恩削藩?”宗芳忙不迭地否認:“漢朝是漢朝,我超是我朝,豈可一概而論?依臣之見,如今先帝尸骨未寒,朝局動蕩未穩,貿然削藩只會惹惱藩,這樣我們就真的是腹背受敵了。”
聽到宗芳這樣的分析,連簫妃都嚇了一跳,特別是那句“我們”,實在是從未有過的親切。“張相所言甚是,但是如今北胡二十萬大軍壓境,我朝堪比亡國之憂,而各藩王又蠢蠢欲動,簡直是糟糕到不能在糟糕的地步了。”簫妃并沒有感到一絲寬慰,反而是越加的憂心忡忡。
“娘娘勿憂,北胡這不過是在試探而已。”二十萬大軍南下這還算試探,這個張宗芳還真敢說,“北胡是游牧民族,所謂的胡王也不過是各個部落之間推選出來的管事頭領,二十萬胡軍也不過是各部落臨時組成的聯合軍,怎么可能完全做到同心同德,號令如一呢?”
宗芳不愧王佐之才:“我們只需派遣細作混入胡營,暗中收買那些對胡王心懷不滿的部落首領。百尺堤壩毀于蟻穴,只要北胡各部落之間起了內訌,二十萬北胡聯合軍安有再戰之力?”聽到如此精妙的解說,簫妃不禁豁然開朗:“張相高明,但是收買首領開銷不小啊。”
“這個娘娘就不必擔心了,要從國庫里撥出這么多賄賂銀子未免動靜太大,我們不妨要各藩王出錢就是了。”宗芳侃侃而談,“如今正是各藩王鼓吹功績爭奪帝位的好時節,您給他們一個為國為民的大好機會,他們能不爭先恐后地參與嗎?再說他們現在還得買您的賬呢!”
如此妙計,簡直堪比神來之筆,簫妃不禁對宗芳刮目相看:“看來張相不止是善于政治,連軍事權謀也頗有所長啊。”張宗芳被夸得飄飄然,不禁生出書生意氣:“大丈夫者,不通四書五經,不曉三教九流,不可謂學文也;不修兵家權謀,不習變通之術,不可謂學武也。”
聽到宗芳所學才華,簫妃眉梢上的僅僅的一點喜氣也慢慢被一股強勁的寒意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