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清潯獲救
- 泠水緣
- 愛琳月
- 1993字
- 2011-08-31 17:08:31
車子一路駛向宮門,一路上,仕遠已經將一身夜行衣脫下,此時身上穿的是官服。到達宮門的時候,被看守的侍衛攔下。“什么人?快停車。”其中一個侍衛上前攔住了馬車,但看到駕車的人之后,立即低頭行禮。“參見齊統軍,卑職不知是您,還請您恕罪。”“行了,看清楚了,趕快放行。”仕遠此時心急如焚,只想盡快離開這個地方。“齊統軍,上面有令,進出宮門的車輛一律要查看,還請您配合。”仕遠略一停頓,轉身揭開了馬車的簾子,說:“看吧。”那個侍衛探頭看了看車內,里面沒有人,遂放了下心,道:“打擾您了,快放行!”宮門一讓開,仕遠一揚鞭,馬車立即奔跑起來,一刻都不想停。大約駛了半個時辰,馬車到達了偏遠的地方,車子也漸漸慢了下來,終是在一所破廟前停了下來。仕遠自車上一躍而下,把放在車后的一些衣被拿了出來,放進了那所破廟里,將被子在地上鋪好,衣服放在一邊,又尋了一些樹枝,生起了火。一切置辦好之后,他走進馬車,揭開最里側的簾子,看著仍在昏迷中的清潯,心里說不出的酸楚。他小心地抱起清潯,進了廟中,放在已經鋪好的被子上,然后拿出一小瓶藥,那是用來活血化瘀的,扶起清潯就著水給她喂了下去,再輕輕放下她讓她躺好。仕遠簡單的將她身上的傷口擦拭了一下,給她蓋好被子,便收拾東西準備離開。臨走時,又回頭深深地望了一眼,眼里滿是道不出的情緒。一聲馬嘯,他離開了。在他離開的一個時辰后,有三個人來到了這所破廟,帶走了清潯。
“陛下,臣妾不懂。”端午宴會已經散了,太后已經回了長樂宮,皇后跟隨著陛下走在前往承陽宮的路上,想起宴會之時陛下冊封了余瑾玉,不禁問道,“您為什么會做這樣的決定?”成軒聞言,淡淡一笑,滿是不屑:“這不就是他們想要的嗎?既然他們想要,那朕就成全他們。朕想知道,他們背后的水到底有多深?”“可是,這樣不是更加助長他們的勢力嗎?”雖然這樣做能夠加快余家暴露野心的速度,但還是有風險的。“不用擔心,這個朕已經考慮過了,他們的一切行動,朕都知道。好了,你也累了一天了,早點回去休息吧,朕到了。”兩人說著已經到了承陽宮的門口,成軒的語氣在面對皇后的時候也稍微柔和了些。“讓臣妾伺候您就寢吧。”“不用了,你回去吧,你今天也累了,快回去好好休息吧。”遭到了拒絕,皇后眼神一暗,也沒有多言,只是微微欠身,道:“是,那陛下早些休息,臣妾告退。”看著皇后離去的背影,成軒向后招了招手,身后的吳公公立即上前,“陛下有何吩咐?”“密切注意良華宮的動向,及時匯報。”“是。”說罷,成軒立即轉身走進了承陽宮。
黎明,終于在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思之下,漸漸到來。端午節當晚,余瑾玉冊封美人,凌清潯不明所蹤。看似毫不相關的兩件事,對于知情的人來說,卻是足夠震撼的。
督察府的李大人早已六神無主了,人不見了,上頭怪罪下來,他的小命恐怕不保啊。審問過昨晚的那些獄卒,卻都是不知道,當時那些獄卒都睡著了,自然不知道情況。這更讓李大人頭疼了,現在連個說法都沒有了,想必現在余大人已經知道了吧,唉,這可如何是好啊。清漪昨晚夜探過督察府,可當時姐姐已經不見了,在她找遍所有的地方都沒有結果之后便回去了,本想在今天一早飛鴿傳書給父親,結果在走廊里聽到兩個侍衛談話說昨夜督察府有個嫌犯被人劫走了,現在不知所蹤。當即清漪便確定姐姐是被人救走了,可是是誰救走的,姐姐現在在什么地方,這些她都無從得知。余家的人聽聞這個消息,都感到很意外。按理說,今天早上聽到的消息應該是凌清潯的死訊,可是結果卻出乎了意料。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救走她的人應該是她的朋友或者親人。就連原本沉浸在冊封的喜悅中的余瑾玉,也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后也如同五雷轟頂,瞬間臉色大變,大發脾氣。韋彥,御林軍統領兼御前侍衛,在聽到凌清潯失蹤的消息之后,也著實愁了好一陣子。當然,所有的消息,都是暗中傳遞的。
楚真王府的院落之內,跪著一個人。這時節的氣候是悶熱潮濕的,正午時分的太陽更加不容忽視。跪著的人已經渾身被汗浸濕,由于跪得太久,臉色已經稍稍泛白,嘴唇早已干裂,身上的佩劍已被沒收,連一個支撐點都沒有,就這樣,一直一動不動地跪著。屋內,也有一個人跪著。“王爺,是臣該死,沒能及時勸阻,還請王爺降罪。”聽聞跪著地上的人說完,楚真王的眼睛斜斜地掃了一眼他,輕輕放下手中的茶杯,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窗外的人,沉沉說道:“哼,你以為孤不會治你的罪嗎?孤已經給了你們機會,既然你們這么不知好歹,就別怪孤不講情面。”“臣辜負王爺所托,理應責罰。只是,看在仕遠忠心的份上,請您對他從輕處置。”楚真王的眼神從遠方收回,轉向了屋內,“齊志遠,你真該好好掂量一下,你現在有說話的份嗎?”“臣該死。請王爺降罪。”楚真王并沒有過多注意他,又掃了一眼跪在外面的人。真是一對好兄弟,孤倒要看看你們如何兄弟情深。楚真王心里暗暗發狠。跪在外面的人明顯已經精神恍惚,畢竟已然在這等烈日下跪了一天了。可即便是如此,仕遠的心里想的卻是遠在城外的——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