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愧對心上人峨眉臥雪細察真偽情無塵留賓
- 紫荊遺長恨----紅塵三劍第一部
- 彎月清照
- 10983字
- 2011-08-04 15:35:46
武慈與李燕等人上路后,便派蓉娘先行上山通報消息,余眾與鏢同行。李燕邊走邊問道:"前輩何時與水寨主相識,山上都有些什么人?"武慈見問笑道:"這飛虎山上,嘍兵多數是當地難民和南來避難的北方人,頭領水如海,人稱一劍震三山,武功十分了得。手下幾位頭領中,重要的一位叫鬼谷先生元春,此人是位老者,文武雙全,充任水如海的軍師,此人能謀善斷,武功高強。但他們中的厲害人物要數水如海的姑姑,此人年事已高,昔日人稱紅衣劍俠,是中州三奇之一,是比令師晚起一輩的人物,想令師也會記得此人。"
李燕聽了插口道:"她可是名叫水紅蕖?"武慈點頭道:"對,就是她。"李燕道:"師父時常說起這個人,對她甚是稱道,原來她是水寨主的姑姑。"武慈道:"這位前輩平時不問寨中事,一切由水如海做主,前幾年我押鏢出了些事,多虧水寨主出面調停,才得以安然無事,自此以后,我與他們多有來往,他們的所作所為,多與當年的梁山水泊一樣,更因他們擁兵在此,金兵的小部隊,不敢輕易的擾掠這一帶地方,因此便保了這一方平安。"李燕聽了點頭道:"這就非常難得了。"
說話間,前方塵頭起處,馳來十幾匹駿馬,馬上之人馳至武慈面前飛身下馬拱手說道:"在下西門月,奉寨主之命,特來迎接武鏢主與李少俠,現有四匹空馬,請各位都上馬。天黑之前還有一段程路。"武慈連連道謝,忙命人眾上馬,加快速度趕路,終因馱子馬走不甚快,天黑時方到山下。眾人剛走到山口處,便見一位紅臉膛的大漢率眾迎下山來,武慈見了連忙下馬,李燕等人也跟著跳下馬來,武慈迎著那大漢拱手說道:"勞寨主出迎,武慈深感不安。"說著拱身一禮,一邊說與李燕道:"這位便是水寨主。"李燕躬身為禮道:"晚輩李燕見過水寨主。"水如海忙還禮道:"聽說李少俠來山,如海甚感榮幸,此處不宜說話,請各位上山。"說罷與眾人向山上走去,走進山寨,水如海居中,武慈李燕左右相隨,一齊走進聚義大廳。
大廳里燈燭輝煌,酒宴已經齊備,眾人相繼入座。武慈是熟客,與李燕一一介紹,第一位便是一位中等身材的老人,六十歲左右的年紀,面目清瘦,須發半白,武慈道:"這位是鬼谷先生元春。"李燕早聽武慈說過,忙躬身行禮道:"李燕拜見元前輩!"元春一見李燕心里喜歡,忙還禮道:"少俠不必多禮。"又至一人面前,武慈道:"這位是橫掃千軍宇文山。"李燕拱手為禮。武慈又指一人道:"這位是飛刀追魂西門月。"李燕見是路上來迎的那位,便也緊走幾步上前見禮,另一席上是一紅衣一綠衣兩位女郎。水如海指了笑道:"這是小女水青青和碧蓮。"李燕忙拱手為禮,水青青一笑與碧蓮一起還禮。
眾人見過后,宴會開始,水如海首先說道:"今日山寨有幸,迎來各位英雄光臨作客,水如海先敬各位一杯酒,表示歡迎。"說罷大廳里一齊舉杯。水如海顯然異常高興,又說道:"聽蓉娘小姐說,李少俠俠肝義膽,且武功超群,少俠今日光臨山寨,請大家舉杯,為少俠接風。"眾人聽了都舉起杯來把酒干了。武慈接著站起來說道:"這次武慈押鏢西來,被一伙蒙面人圍攻,險些人亡鏢失,幸得李少俠全力救助,始得脫險,其中有些情況與貴寨有關,所以特約少俠登山,一來拜望水寨主與各位英雄,二來讓李少俠說明情況,大家根據情況尋一共同對策。這杯酒武慈感謝水寨主及各位英雄的盛情接待!"說著端了酒滿席一拱手,把酒喝了。眾人將酒干了后,一齊把目光投向了李燕,打量著這位年齡不會超過二十歲的年輕人。
李燕在眾人的注目下站了起來,向席上一拱手說道:"感謝各位前輩和眾位英雄的盛情,李燕再次謝過!"說畢躬身一揖說道:"李燕原欲西上峨眉,昨天中午無意間碰上了花狐貍計智,此人曾與在下幾次動過手,我心中生疑,便暗里跟著他進了碧水山莊,想不到發現了一件秘密。"接下來將自己聽到看到的事情從頭說了一遍。
水如海聽了嘆口氣道:"如非李少俠,不只武鏢主遇險,也讓飛虎山背上不白之冤,若因此兩家刀兵相見,更會造成慘禍,僅此一點,少俠就對山寨有恩。"說著端了酒,對李燕說道:"如海飲此一杯酒,謝少俠為山寨消此大患。"說畢將酒一飲而干。鬼谷先生元春趁機說道:"詭計一經揭穿,便不再可怕,今后你我兩家都小心就是了。據在下探知,這碧水山莊乃是處大盜巢穴,他的爪牙遍及各省,專做黑道買賣,莊主何守禮武功蓋世,二寨主何守信,武功不如乃兄。但他們之中卻有個厲害的人物,名叫鐵金剛,此人是中州三奇之一,武功天下獨步,一口刀使的出神入化,今日武鏢主遇到的恐怕就是此人,因為別人無此能耐,李少俠能在此人手里連走數十招不敗,可見武功相當高強,不知少俠師從何人,能見告么?"
武慈聽了代答道:"先生不知,少俠乃南天一劍石前輩的弟子。"鬼谷先生聞言起敬道:"怪不得有如此藝業,原來是混元劍法的傳人,失敬失敬,令師健在否?"李燕躬身答道:"家師自歸隱江湖以后,一直在山中靜修,如今身體依然健朗。"鬼谷先生嘆道:"令師之名如雷貫耳,只恨無緣相見,今日有幸見到他的弟子,亦三生有幸!"說畢舉杯道:"少俠請!"眾人也都舉杯道:"請!"大家一齊干了。
又暢飲了一個時辰,看看天已不早,武慈起身道:"今日蒙各位盛情相待,武慈這里謝過了,在下明日還要趕路,不宜再飲,請各位見諒。"李燕也道:"明日在下也要西去,酒不能再飲了。"水如海道:"既如此,今日就到此為止,請各位休息,李少俠明日不必急著上路,讓武鏢主自己去好了,留少俠多住幾天如何?"武慈也勸道:"少俠可多住幾日,不要辜負水寨主一片誠意。"李燕見此情形,只好點頭說道:"李燕遵命便是。"于是上飯,飯后自去休息不提。
第二天早飯后,眾人送武慈等下山,看著武慈走后,水如海約李燕回寨,與鬼谷先生一起吃茶,言語之間甚是相惜,有留李燕于山寨之意。李燕聽了道:"在下與家師有約,等俗事一了。即回山與師父隱修,只因眼下有些事尚未了結,所以尚須四處奔波。以后借重山寨之處尚多,但此時卻不便多留,明日定當西行。"鬼谷聽了笑問道:"少俠因何事欲去峨眉?"李燕聽了臉紅道:"兒女私情,無法細告前輩。"元春聽了笑道:"既然如此,不敢強留少俠多住,望少俠西行回來時,再來山寨作客。"李燕聽了欣然道:"定當來山寨拜望二位。"水如海聽了心中歡喜,熱情款待,賓主盡歡。第二天吃罷早飯,李燕前來辭行,水如海與元春直送到山下,始拱手而別。
且說鐵金剛一眾回到碧水山莊,先為何守信包扎了傷口。鐵金剛道:"眼看大功告成,不知哪里來的這個青年,壞了我等大事,如此人是四海鏢局的人,怎么從來沒有聽人說起過?"計智聽了說道:"我知道此人的一些情況,在未投貴莊之前,我在川道上見到過這個人,當時他與一位青年書生在一起,我與項勇約了十幾人追入長江也未曾殺的了他。"我與項勇說動江漢幫的人拿他,他們傾一幫之力,結果全軍覆沒,還是讓他走了,我便是從那里逃出來投到了莊上。鐵金剛聽計智說到這里,拍案道:"如此說來,此人一定要除掉,否則于我等十分不利。"何守禮聽了點頭道:"既然如此,就請楚江云與計智一路追去,不要硬打,只須用計,務必將此人除去。"二人聽了,答應一聲領命而去。
且說李燕一路西行,歷經艱辛,當他爬山越嶺來到峨眉山下時,已是隆冬季節。只見陰云密布,北風刺骨,不多時,飄落下一天雪來。李燕心中著急,冒著風雪向山上走去。雪漸漸地覆蓋了山路,草木也被抹上了一層白色,遠處的山也越來越模糊。兩個時辰后,雪越下越大,轉眼已變成了遮天蔽日,紛紛揚揚地鵝毛大雪。山徑陡滑,崎嶇難行,李燕依仗著輕功高強,繼續向山上趕去。他踏著積雪,走到一處寺院,抬頭看時,正巧由寺內走出來一位僧人。李燕見了忙走上去合掌施禮道:"請問師父,此去臥云庵怎么走?還有多少路程?"那僧人見問合十答道:"此去臥云庵山陡路險,又逢大雪天很是危險,壯士還是下山去吧!"李燕忙道:"我已經到此,哪有回去之理,還請師父指示路徑。"那僧人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壯士一定要去的話,可由此一路向上,過長老坪,華巖頂,到九嶺崗,繼續西向,至大乘寺,白云寺,過接引殿,越太子坪,再爬一段山路,就到臥云庵了。"說罷合十一禮道:"阿彌陀佛!"便踏雪而去。
李燕聽了僧人話,抬了抬頭,抖了抖身上的積雪,便繼續前行。雪落在石頭上,一腳下去滑滑地。不得不提氣輕身小心而行,好在他輕功卓絕,并不害怕,當他一路到達白云寺時天色已晚,紛紛揚揚的大雪早已掩沒了山路。李燕見了長吸一口氣,足下并不停步,向臥云庵趕去。此時天已昏黑,李燕借著微弱地雪光。判斷一下路徑,便走上一段,就這樣走走停停,起更以后,終于看到前面出現了燈光。李燕大喜直向燈光處走去,他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山門前,借著雪光向上看去,隱隱約約見匾上三個大字正是臥云庵。
一見之下,李燕頓時松了一口氣。他幾步走到山門下,撣了撣身上的雪,便伸手拍打山門。好大一陣子,才聽到踏雪之聲,腳步聲越來越近,就聽門內一個年輕女人的聲音道:"深夜何人叩門?"李燕慌忙答道:"在下遠道而來,要求見師太!"門內人道:"哪位師太?"李燕聽了一時回答不上來。正著急時,門內人又道:"深夜不開山門,庵內更無男子,請施主別處去,他日再來吧!李燕剛想說句什么,里邊腳步聲起,人已走了回去。"
李燕心里著急,忙又拍門,但任你拍的門板山響,卻再也無人答話。李燕心中焦躁,有心飛身而入,一想之下又覺得萬萬不可。這里邊盡是女人,自己半夜飛身而入,成何體統?可如待天明,自己已半天沒有吃東西,在這冰天雪地的山頭上,自己怎生度過一個長夜?回去吧,莫說自己不愿,就是想回,現已大雪封山,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難,萬一不小心摔下深淵又如何是好?想至此處,李燕只好靜下心來,在山門下找一避雪的墻角坐了,閉目行功,待一個時辰之后,冷感漸漸消失,饑餓的感覺也慢慢忘卻,再后來元神歸一,漸漸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界。
一陣山門聲響,一位小尼姑,手拿一把掃帚開門掃雪。猛然看到一個人從地上站起來,著實嚇了一跳。她向雪地上看去并沒有腳印,她的目光又向李燕看去,見站在面前的是一個青年人,忙轉身而入。不一會,由里面走出來一位老尼,向李燕看了看,吃驚地問道:"施主昨夜沒走?"李燕見是一位五六十歲的老尼姑,忙躬身合十道:"師太,晚輩不遠千里而來,豈能不見師太就走!"那老尼聽了道:"施主在門外凍了一夜,且請到庵內一坐。"說著頭前領路,帶李燕進入一處禪房,讓座后,命小尼姑端來一碗米飯。老尼開口說道:"施主請用飯,飯后說話。"李燕三兩口吃罷,身上已暖和過來,他站起身來向老尼合十問道:"師太法名怎么稱呼?可否告訴在下,玉公子一家在什么去處?"
那老尼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李燕道:"貧尼并不認識什么玉公子,更不知他一家住在哪里。你要找的那位師太叫什么法名?是不是施主找錯了地方?"李燕聽了發急道:"是玉公子親口向我說的,不會錯,但他沒說師太的法名,這便如何是好!"那老尼聽了笑道:"施主下山去吧,等問好了再來。"說罷閉目合十,不再說話。李燕見了央求道:"師太,你想想看,我千里而來,怎能空手而回?"那老尼眼也不睜地說道:"阿彌陀佛,你這年輕人太也不懂事,你自己都弄不明白,貧尼想幫你也沒有辦法,你還是去吧。"忽然那位小尼姑插話道:"師父,或許無塵師太知道。"那老尼眼也不睜的說道:"無塵不在,你哪里去問?"李燕一聽忙道:"師太,無塵師太哪里去了,何時回來?"
那小尼姑道:"出門云游,或三五日,或個把月,也許一兩天。"李燕忙問道:"無塵師太住在哪里,我去看看。"那小尼姑道:"就在此處住,不過早走了十多天了,施主還是聽我師父的話,下山去吧,他日再來尋訪。"李燕剛想再說時,那老尼便冷冷地說道:"逸云,去做功課!"那小尼姑聽了忙雙手合十退了下去。老尼又對李燕道:"庵內不留男子,你已用過飯,下山去吧!"說罷垂首合目,雙手合十,不再言語。李燕無奈,只得躬身退出。他走出山門,雪地里向山下走去,心里想道:"不如到近處寺內住了,天天來庵里探聽,不怕等不到無塵師太。想到這里,便踏著積雪小心地走下山來,在白云寺住了下來。
一連三天,李燕都徒勞往返。第四日一早醒來,天上又落起了雪花。早飯后,那雪更紛紛揚揚鋪天蓋地般飄落下來。李燕見了并沒有遲疑,冒雪向山上走去。他披著一身的雪走上臥云庵的臺階,又伸手拍響山門。不一會小尼姑逸云踏著厚厚地積雪出來開了門,對李燕笑吟吟的說道:"昨晚無塵師太剛回,施主請進。"說著等李燕進門,又將大門關上,便頭前領路,引著李燕來到一處禪堂。逸云輕輕推門而入,李燕抬頭看時,就見一位九十歲的老尼坐在一個蒲團上,頭發眉毛皆已雪白,正在閉目打坐,就像一座石像一樣動也不動,那逸云進門,她眼也不睜。
那逸云輕輕走到老尼近前,躬身合十說道:"稟師叔祖,那位施主又來了,他已經來過四次,現在門外求見。"無塵眼也不睜的輕聲道:"讓他進來吧。"逸云聞言走至門外邊輕聲道:"施主請進來吧!"李燕聞言走進禪堂,跪在無塵面前的蒲團上,向無塵合十為禮恭聲道:"在下李燕拜見無塵老師太!"那老尼雙目一睜即合。聲音輕緩的說道:"施主不必多禮,聽逸云說你已多次登門求見,不知究竟為了何事?"李燕答道:"幾月前,我在川道上認識了一位玉公子,是他讓我上峨眉尋找一位師太。他說,師太與他一家甚熟。"老尼聞言心中一動,她微睜雙目,向李燕打量了一下,復又合上眼睛。好一回兒才又緩緩問道:"那施主想問什么事?"李燕恭聲答道:"玉公子說,他有一胞妹,名叫瑩玉,欲與在下連姻,在下便為此事而來。"
回完話,李燕偷眼向老尼望去,見老尼的臉上木無表情。過了一會她雙唇略動,話語冷冷地說道:"逸云,你先出去做功課去吧。"逸云雙手合十,答應一聲慢慢退了出去。聽逸云走遠,老尼才又慢慢地說道:"說說看,這是怎么一回事?"李燕從認識玉公子起,至訂親的經歷約略說了一遍。臨了,從懷中取出紫荊簪,連外面的手帕一起雙手呈上道:"師太若不信時,這里有玉公子留給在下的信物,他說這是他祖上之物,令我當面交給師太,師太請驗看。"老尼聞言,微睜雙目,一愣之下,伸手接過手帕,臉上立現驚異之色,她就手里打開手帕,雙目之中立即射出兩道寒光,聲音雖低但卻清晰地說道:"妮子竟是這等的輕狂!"
老尼的臉上立現不悅之色,就聽她一字一字地輕聲說道:"這么說你的武功不錯?"李燕道:"在下的武功并不好,但濟困扶危,并不敢忘,事情既讓我碰上了,我就不能不管。"老尼聞言略一沉思,由蒲團上緩緩站了起來,冷冷地對李燕道:"取下你背上的劍來,讓我見識一下你的武功。"李燕依言解下包袱彎腰放于一邊,卻不取劍。老尼說道:"為何不亮劍?"李燕躬身道:"對尊者,不敢用利器。"老尼聞言,笑容一綻而收,她提高聲音道:"逸云,取木劍來!"小尼姑逸云在隔壁答應一聲,提了兩口木劍從房里走出來時,見師祖已同李燕走出禪堂。她每人遞上一把木劍,便悄悄退在一旁。老尼對李燕說道:"青年人,你要小心了。"李燕聞言神情專注地立個門戶,他右足踏前半步,木劍微微半舉,雙目動也不動地盯著面前的老尼。那支木劍的前鋒卻在微微的顫抖,這正是混元劍法的起手式"混沌初分。"
老尼一見突然一愣,接著木劍一抖一伸,寒氣一縷,猛地向李燕點了過來。李燕急閃,卻見那木劍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已將他罩在了劍下。這正是一招"魂游八荒。"李燕大驚,忙木劍連抖,催動一道劍幕,但見似快似慢,如虛如實,飛快地封架著老尼的木劍。正是一招"天地沉浮"。老尼一見立即催動劍勢,但見劍氣森森,如江河飛瀉,劍鋒萬點似狂風驟雨。李燕猛提一口氣揮劍攻出了一招"風雨瀟瀟"硬是將老尼的攻勢擋在了面前。老尼見此情形,猛地一旋身,木劍挾著風雷之勢刺了過來,李燕一見,身子閃電般一側時,冷風起處三點寒星呈品字形已飛了過來,虧得在云谷練過目力,李燕左手一掄先后將暗器接在了手里,低頭一看,卻是三枚白色的棋子。
老尼微微一笑,兩人先后將手中的木劍遞給逸云,李燕又雙手捧了棋子向老尼面前一送,老尼突然雙手一伸向著李燕的手上拍下。李燕一驚,自然翻手相封,四手相對,李燕突覺一股大力向身上壓來,忙提內力與之相抗,漸覺老尼的壓力如同江水東流,滾滾而至,越來越猛,三枚白色棋子在兩雙手掌間叭叭連聲,化為粉末飛出。突然老尼大喝一聲,一股大力涌至。李燕拿樁不住,身子猛地離地飛起。慌急之中,李燕忙提氣輕身半空中一個翻身,一式"長河落日",身子由半空中冉冉落地。老尼一見,緩緩走回禪房,坐回蒲團之上。李燕忙擦擦額頭上的冷汗,隨后跟入禪房,重新跪在蒲團之上。
此時的老尼已恢復了木然的表情,雙目下垂,淡淡地說道:"這么說來,你千里上峨眉,是求婚來了?"李燕聞言回答道:"回師太,李燕此來是交回信物退此親事,任憑師太與玉公子一家責罰的。"此言一出,老尼與逸云臉色齊變,只見老尼猛地睜開雙目,一股殺氣立即由眼中噴射而出。口中冷冷地說道:"青年人見異思遷最為可恨,你朝三暮四用情不專,其心可誅,敗人清譽,匪人難留,你今日不用想再下峨眉了!"說罷憤怒地合上雙目,口里呢喃地念著經文,雙手發抖地轉著念珠,顯然即將出手。
李燕分明已經看出危險,卻并不害怕,心想:"別怪人家生氣,原是自己有罪,既然是領罪而來,死又如何?但總得把事情說清楚。"于是伏地說道:"李燕自知罪孽深重,死不足惜,但有些話必須向師太說清楚。"老尼聽了恨聲道:"說!"李燕抬起頭來把自己報仇中計,受傷逃出,怎樣遇到司馬千里追殺樂圣父女,怎樣力盡昏迷被樂圣父女相救,及自己怎么被兆棣用藥所迷,成為既成婚姻的事細細說了一遍。直到由樂家出走西上峨眉止。臨了已淚流滿面,對太師哭訴道:"師太,李燕蒙玉公子知遇之情結為兄弟,又感念將瑩玉小姐許婚,此情難忘,此恩難報,李燕正朝思夜盼早日成就婚姻,哪里還會變心?但突發此事,我對不住玉公子一家,更對不住瑩玉小姐,因此尋來峨眉領罪。李燕并不惜死,只不愿領無情之名,話已說完,任由師太發落。"說罷伏在蒲團上失聲痛哭。
良久良久,除李燕傷心地哭聲之外,禪堂里死一般的寂靜。無塵的臉上那憤怒之色已漸漸退去。手捻佛珠的速度也越來越慢,心中似在思量著什么,她雙目微睜,看了眼傷心痛哭的李燕,又重新閉上雙目。過了好一會,才慢聲說道:"這么說來,的確非你的全責。"良久之后,無塵嘆了口氣說道:"你在樂家,那留銀寄柬之人你可見過?"李燕泣咽道:"李燕不知何人,樂家父女也不曾看見,他這樣關心在下,怕是師門的朋友也未可知。"
無塵聽了沉默良久說道:"你既不忘瑩玉小姐,其情尚在。你何不將兩位小姐一塊娶了?何況你做的事除樂家外也無人知道。你與瑩玉小姐成親,只須從此不見他樂家人,諒樂家做了這種事,也不敢張揚著找你。這兩種處理方法,在你都可選用,你看哪種方法好?"說罷雙目緊盯了李燕。李燕聽了說道:"這兩種方法都不能選用,為人在世,怎可昧著良心活著。若再娶瑩玉小姐,便是騙了瑩玉,若棄了樂家天地難容。好在我與玉公子定下的只是婚事,未曾放定納彩,不曾虧了小姐名節,但愿小姐此后找個更好的如意之人。"說罷又哭。
無塵緊盯著李燕的目光漸漸收回。此時禪堂之外雪花紛飛,地上已經積了厚厚的一層,幾只麻雀在樹上嘰嘰喳喳叫了幾聲,便哧楞一聲飛入茫茫的大雪之中。天色昏暗,已到了黃昏時分,看來大雪不會短時間內停止。室內之人沉默了好一會兒,無塵才開口說道:"逸云,去與你師父說,備兩個素菜。你去收拾一間屋子,留李燕居住一晚,去吧。"那逸云答應一聲,雙手合十,偷眼盯了一眼李燕便慢慢退出了禪堂,踏著厚厚的積雪咯吱咯吱的去了。
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天上的雪依然落個不停,聳立在高山之巔的臥云庵,猶如飄浮在半空之中。萬籟無聲,靜的能聽到雪花落地的簌簌聲。此時院里又傳來一陣咯吱咯吱地聲音。小尼姑逸云雙手端著一只火盆進了禪堂,她把火盆放在禪堂中間的地上,便又腳步輕盈地退了出去。不一會兒逸云與師父每人手中托了個托盤又走了進來,將飯菜擺在小桌上后,眾人就坐。無塵讓道:"出家人的飯菜,皆為素食,你將就著吃些吧。"李燕忙雙手合十道:"謝師太,李燕在師父處,也是素食為主。"無塵道:"那就吃飯吧!"
一時飯畢,逸云收拾了碗筷。一會兒又端上茶來。無塵端起茶喝了幾口,將茶杯放回小桌之上,這才緩緩說道:"看來,你應該是石泉的那位關門弟子了。"李燕聞言大驚道:"師太,李燕初到此地,師太如何知道李燕的出身來歷?"無塵微微笑道:"你師父從未跟你說起,他有一位師妹么?"李燕一聽,大驚之下突然明白過來,忙道:"老人家說起過,但師太從未到過云谷,怎么識得我李燕?"無塵道:"就憑你那混元劍法。何況師兄來時也曾提到過你的名字和你的身世,所以一見到你的劍法就斷定是你了。"李燕聽了忙倒身跪地連叩了三個頭道:"李燕叩見師叔。"
一道親切慈愛的目光從無塵的眼里流出。便親熱的說道:"這位是我出家后,師姐了塵的徒兒凈月和她的徒兒逸云。"李燕忙又給凈月施禮,凈月卻微笑著說道:"前次不知,讓你受凍,貧尼陪禮了。"那無塵輕輕微笑道:"侄兒莫怪,這正是出家人的戒律。"說畢又道:"賢侄的武功的確很好,大出我意料之外。短短兩年,能練到如此境界,相當的不容易。起先我深怪玉公子將這紫荊簪交到你手上,現在看來玉公子是在深知你的武功和為人之后,才將這東西交給你的。不過,他沒有告訴你什么話么?"
李燕見問忙低頭答道:"公子說,這是他的家傳至寶,萬金難求,叫我好生保存,并讓我保證,人在簪在,切不可讓外人知道。"無塵聽了點頭道:"她果然精細。賢侄可知道這紫荊簪有多么貴重么?"見李燕一臉茫然的神色,無塵接著說道:"憑你的本事,若將消息透出,你不但保不住此物,還會白搭上一條性命。"無塵說著已在燈下打開了手帕,露出那支紫黑色的簪來。乍看無異是一支紫荊做就的簪子,李燕仔細地看,也不見有奇特之處,無塵雙手拿簪,輕輕一抽,陡然之間面前射出一道奇異的光華,映著燭光熠熠生輝。李燕大驚之下,仔細看時,方知這是一口劍,那劍寬似韭葉,劍身僅長于手掌,寶劍渾身晶瑩通透,但卻有股逼人的森森劍氣。
無塵將劍收了,對李燕道:"此劍為上古劍仙所有,銅鐵難以擋其鋒,且極具靈性。師父視為至寶,從不示以他人。吾師當年有劍三口,紫荊外尚有青鋒和玉泉,長短看來,你包袱之中應該是玉泉劍了。"李燕點頭,無塵又道:"你且把玉泉給我取來,讓我再見見它,日月匆匆,人生苦短,自師父將此劍傳于師兄,我也五六十年沒見它了。"無塵話語之中略帶凄涼,李燕取劍雙手呈給師叔,無塵接過,雙手摸遍劍身,似有萬千言語,然后小心的將劍抽出,但見一縷精光,映滿禪堂。無塵忙將劍還鞘慨然說道:"物在人非,怎不令人傷感?"說罷,將劍遞還李燕道:"師兄將玉泉劍傳你,可見師兄多么看重你,你可好生保存,切莫失落。"李燕聽了點頭應道:"李燕知道。"
無塵抬頭看了看李燕,忽然微微一笑問道:"你知道玉公子是什么人么?"李燕見問答道:"我與公子結為兄弟,只知他是川人,是他告訴我師叔與他家交厚,他家里有父親和同胞孿生的妹子瑩玉,其他的我并不知道。"無塵聽了輕聲說道:"你應該料到什么的。"看了李燕那茫然的神色,無塵微微笑道:"可見你是個誠實的孩子。告訴你吧,沒有什么玉公子,與你一起的就是我的徒兒,你師父的女兒石瑩玉。你看,我與她的父親不是交情甚厚么?"話說到這里,一邊的逸云已不覺笑出聲來。李燕卻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眼前的往事一幕幕閃過,怎么也想不到他會是女的。不覺喃喃自語道:"玉公子就是瑩玉?她自己給自己定親?怪道在江舟之上,她能逃過那八人的聯手一擊。她何須用我來保護,她分明知道我是誰。她是在試探我。分別后她一直在暗中跟著我,漢江水上那姓石的奇女子,府衙內的相救,連在樂家留柬的也一定是她。"驚喜之余,卻又擔心的想道:"她這么深愛著自己,自己卻這么負了她。她知道后一定恨死自己了,以后見了她如何面對?"想到這里,淚水紛紛而落。長嘆一聲痛苦地說道:"想不到她會是師姐,這以后可怎么見面。"
那無塵卻似不聽不聞,只管說道:"這瑩玉自幼親人死于戰亂,是師兄把她抱回了云山,養育了四年后,六歲時送到我的庵里來,如今已十三年了……我與她相依為命,將所學傾囊相授。她聰慧良善,機敏過人,我一生只授此一徒,所以將紫荊劍傳給了她,叫她去江湖中走走,見見世面,也是天意巧合,她出山不久便遇上了你,她一定一眼認出了你是她父親的徒兒,所以一路跟上你,不想卻暗暗生情。仔細想來,這也是你們的緣份,緣份啊……"沉默良久,無塵才輕輕嘆口氣道:"好事多磨,天意如此……李燕,師叔現在雖想促成你們的婚事,但已無能為力了,既然事情已經出現了意外,就該另當別論,須知道,這畢竟是你們的終身大事。來不得半點勉強,你在這里住上一晚,明天就下山去吧,親自去找你的師姐,當面把事情說清楚,她如原諒你,你們便結伴再回這里來。我與你們同去云山,與師兄一起把你們的婚事辦了。如若她不原諒這件事,也是女孩兒的自尊,賢侄也不必強求,那時你便代傳我的話,讓她自己回這里來,你可把話記下了?"李燕聞言道:"多謝師叔關愛,侄兒明天就下山,無論如何都要找到師姐,讓她回到師叔跟前來。"
無塵聽了點點頭,合目道:"逸云,夜深了,送李燕休息去吧!"李燕聽了合十為禮,站起身來,隨著逸云出門而去。無塵又道:"凈月,多謝你常來陪我,你也跟著累了一晚,回去休息吧!"凈月師太聞言站起身來,合十行禮道:"師叔,凈月告辭了。"說畢緩緩退了出去。
時已二更天氣,雪已停了。放眼天地茫茫蒼蒼一片銀色,一彎殘月掛于蒼穹之中,寒光灑向莽莽群山,經雪光一映宛如天地一色。閃閃爍爍地群星就如懸在頭上,似乎伸手可摘。無塵步出禪堂,望著蒼蒼茫茫的群山,好一會兒,她才漫步回房,掩上房門,接著燈光先后熄滅。空曠的庵院一時死一般沉寂,只有天上的殘月獨自伴著漫漫長夜。
次日清晨,無塵備了一桌素菜,為李燕送行。飯后李燕回房將劍還用青包袱系在背后,一切收拾停當,這才來到禪堂向無塵師太辭行,進得禪堂見三人都在,便伏身跪在無塵面前說道:"師叔,李燕這就下山了,不知師叔您還有什么訓誨?"無塵看著李燕思索有頃,開口說道:"你下山后尋到瑩玉,可對她說紫荊劍暫存老身處……"停了一會又接著說道:"這次得見賢侄一面,心中甚慰,可見前生有緣,賢侄為人忠誠厚道,濟人危困,有俠義之風,但過于坦誠往往帶來禍患,江湖惡險,以后做事應深思熟慮,三思而后行。你將來如能與瑩玉結為夫婦,二人攜手行道江湖,瑩玉可補你之不足,我乃世外之人,話止此處,賢侄切記!今日是個難得的好天氣,你就下山去吧!"
李燕聽了,就地叩了三個頭,恭聲說道:"多謝師叔教誨,李燕這就去了,他日定當重上峨眉看望師叔。"說畢站起身來,又向凈月和逸云行禮道:"師叔年邁,還望二位多多照應。"凈月道:"請放心下山去吧,我會的。"一絲傷感的情懷浮上無塵的眉頭,她強自忍下,只淡淡地應道:"若有后緣,定當再逢。"
四人先后走出禪房,踏著皚皚的白雪走出臥云庵,李燕戀戀不舍的對著無塵等人躬身一禮,便回頭下山而去。無塵看著漸漸遠去的背影微閉雙目,一動不動的站在雪地里,手持著念珠,口里喃喃有詞。逸云回過頭來,卻發現老人的臉上滾落下滴滴淚水。逸云道:"師祖怎么了,你說李燕他還會回來么?"逸云的一句問話,讓無塵一下子清醒過來,她看了眼逸云,答非所問的說道:"天機,天機不可知,天機不可知啊!……"無塵的聲音越來越低,漸次聽不清楚,她口中依然念著什么,回身往山門走去,進了山門又一步步走向禪堂,她手里依然捻著那串佛珠。
李燕的路注定了不平靜。欲知下山后的事,請接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