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刁蠻千金白阿六,公主受辱報復愛】7
- 陸縈歡傳奇
- 罌粟惹傾醉
- 2140字
- 2013-03-30 20:58:36
皇太子的愛妾李翀兒深受寵愛,皇太子親叫他撫養皇長孫,自小,這位皇長孫就習慣了李翀兒做她的母親,李夫人一來,朱由校便投進了她的懷抱,叫道:“母親,母親。”李翀兒便被他叫的心里都甜死了,皇太子來照看皇長孫,問道:“由校,今天書讀得怎么樣?”皇長孫答:“父親,你抽查我的全唐詩啊。”皇太子道:“‘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下一句是什么啊?”皇長孫答:“‘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皇太子笑道:“好啊,兒答得好,答的妙呀,你可知道這是誰的詩嗎?”皇長孫想了一會兒,說道:“李世民的《飲馬長城窟行》。”皇太子摸了摸皇長孫的頭顱答:“恩,果然是天子之命呀。”李翀兒道:“啟稟太子,臣妾每日督促皇長孫讀書,皇長孫文章詩畫都有長進,你怎么不夸我呢?”皇太子道:“你呀,好,重賞。”
今天,皇長孫做了一個木馬,騎在上面,還真人模人樣,皇長孫道:“魏朝,傳木匠師父上來,我這還有些許不會的地方。”“是,奴才這就去請。”魏朝說著便退下了。有位師傅屁顛屁顛的過來請安道:“奴才伺候皇長孫。”皇長孫瞄了一眼他,就說:“聽說你是京里面有名的木匠師傅,我問你,我做的這個像不像?”那個老者贊道:“不瞞您說,長孫殿下,你這藝術雕的真好,老夫也自嘆不如。”皇長孫道:“就沒有一點紕漏?”老者答:“這...叫老奴如何形容呢?長孫殿下,不妨直接說,是有點馬不像馬,驢不像驢的。”皇長孫驚道:“什么啊?大膽。”那老者嚇得要命,滴了不少汗水,求饒道:“皇長孫饒命,皇長孫饒命。”
皇長孫道:“誰要你的命啊?我只要你再給我雕一個罷了。”
老者跪著說:“奴才聽命。”
李三才信誓旦旦的跟陸縈歡說:“大人,卑職在撫淮十三年,結交遍天下,卑職可以籠絡朝臣,得助于朋黨,感謝顧大人,鄒大人,趙大人將三才作為賢士結交,多次保三才之命,請少爺放心,朝中必有良臣與三才共謀大事。”
陸縈歡道:“天王之力如此巨大,有如泰山壓頂,相信閹黨和奸妃必會消失殆盡,還大明一片晴空萬里。”
李三才道:“曾任刑部右侍郎的鄒元標,聰穎好學,九歲即學習儒家經書,他一生清正廉直,潛心治學,名譽頗高,確實堪稱一代名賢。趙夢白為考功郎中,主持京師地區的宦員審察,他罷黜貪官污吏,遭到訐謗,被嚴旨削職,但一心為本朝效力,考核官員變成黨爭工具,凡是異己,一概斥為邪黨奸臣加以罷斥,使得朝中群魔亂舞,皇上換大官,大官換小官,但此二人才華橫溢,與顧大人并稱‘三君’,是可用之材。”
陸縈歡道:“我自會向父王稟明,總有一日,朝中無佞臣賊子。”“但愿如此。”
陸縈歡手持金邊扇,作揖道:“能夠維護大明統治的老臣只有鄒大人和趙大人。”
懷王爺道:“朋黨何其之多,鄒老太爺和趙老太爺都已經到了耳順之年,怎可如此勞師動眾,難道除了這二人之外,沒有其他外力嗎?”
陸縈歡道:“所謂外力常有,但忠官益黨不常有,皇上用人不當,貪圖享樂,大臣們便個個都是耳邊吹風,幾人能干?”
梅香端了一杯茶說道:“是啊,父王,相信相公所講的必定有一番大道理,也許朝中老臣個個貪生怕死,有懼于官太師,而兩位大人卻是有苦難說,如果父王親自出馬,必定事半功倍,兒媳愿以天下百姓為依托,求求父王。”
懷王爺道:“難辦難辦,這趙大人在朝還好說話,鄒大人已經三十幾年沒有為官了,唉。”
陸縈歡,梅香行禮道:“求求父王。”
懷王爺道:“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也罷,你們小兩口啊,專門給我出難題。”
懷王爺走訪來到了考功郎中府邸,坐懷不亂,帳房里的管家福伯牽馬下去了,懷王爺就單刀赴會,直接到郎中府敲門,問道:“有人嗎,應個門。”開門的是一個書童,問道:“敢問閣下是誰,來找我家大人。”懷王爺道:“在下是趙大人的舊友懷定,請通稟大人。”書童答:“老爺,請稍后。”過了不久,那書童跌跌撞撞地沖出來,說道:“原來是平南王,我家老爺有請。”
趙夢白看見遠遠走來的懷王爺,躬身出迎道:“參見王爺,王爺里邊說話。”
懷王爺道:“趙大人請。”然后他們互相推著對方走先的進去了。他們相對坐著,趙夢白問:“不知懷王爺親臨舍下有何見教?”
懷王爺道:“見教不敢當,還得請示趙大人多多指教呢,小王已經接來了開山元帥托塔天王李三才李大人,李大人為了皇上的事情舟車勞頓,差點被擒,小王這次來是專程請郎中大人出山,扼殺閹黨,重整朝綱,拯救東林義士和天下百姓于水火。”
趙夢白皺了皺眉頭,飲了口茶,說道:“王爺果然虛懷若谷,親自請卑職出山,卑職感恩不盡,不過,閹人滿布京城,宦官專政,京城都是官太師的,官太師與太子不合,鼎力保福王,有恐懈怠,我雖為東林黨首領,但得保太子之位已是萬幸,又怎敢以卵擊石呢?”
懷王爺道:“京城偏偏出了個挺擊案,鄭貴妃在皇上大行之后必會亂政,鄭國泰又有秘密活動,小兒聽信公主聽來的對話,必定為真,我們要早作防范才是,不要讓更過的國人遇難,請趙大人在此案中聯合李三才等舊顧命大臣,聯合上奏,以平一時事端。”
趙夢白捋捋胡子,道:“好說好說。”
原來就在大家認為京城有東林黨人,又有大批忠臣聯名上疏保奏之時,誰也沒想到,更大的禍端才剛剛降臨,看來閹黨在這個時候到將來已經會成為朝廷江山的一大公害,且大臣們只是閹人的棋子,除之不盡,一代大太監包括垂簾聽政之事必將又牽動起國本問題,不過在這里只是會提幾件芝麻綠豆的小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