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生死一戰兩茫茫,道是無情卻有情】6
- 陸縈歡傳奇
- 罌粟惹傾醉
- 1966字
- 2013-03-30 20:58:36
鄭貴妃知道了這件事以后,于是到神宗面前,連哭帶嚎地說道:“皇上,那兩個奴才之言,未必可信,請皇上為臣妾做主,否則臣妾寧愿一死以謝天子知遇之恩。”神宗嘆息著對自己的愛妃說道:“現今既然已經鬧成這個樣子,恐怕是難解了,我出面恐怕反倒會壞事,現在只有一人能救你母子性命。”鄭貴妃一聽連忙收住眼淚,急切地問道“是誰?”神宗答道:“就是你要害掉的皇太子。”鄭貴妃一聽,不禁倒吸一口冷氣:“這如何使得?”神宗說道:“以他的出身、地位和目前的處境,我想也許會饒過你的,你去好好說說吧?!编嵸F妃低下了頭,迅速盤算著:看來也只能有這一招了。于是把心一橫,轉身親自去求太子。
到了東宮,鄭貴妃先是裝出十分可憐的樣子,抽泣著,一見太子便俯身下拜。太子一見,受驚不小,連忙回拜。鄭貴妃順勢拉著太子的手,傷心地哭訴著:“太子,你我雖無血緣關系,但自從王皇后和你生母王氏相繼去世后,本宮一直待你猶如己出,今次母妃被人陷害,乃是無可奈何,請太子為我母子做主啊。”
太子無可奈何的說:“母妃不必驚慌,本太子自然是站在母妃這一邊的了,那個大膽的農民膽敢口出惡言,污蔑母妃,實乃混賬,若兒臣不明斷是非,此乃大逆不道,本太子定將起草奏章,以還母妃一個公道?!?
鄭貴妃心里面踏實了,便喜笑顏開的說道:“太子乃國之儲君,洞悉一切事物,明察秋毫,乃國之幸事,太子亦能做主東宮,獨當一面,母妃甚懷欣慰,既然母妃已得沉冤昭雪,那就不打擾太子用功了?!?
太子明言:“母妃慢走?!?
“自從去年出了這么一個事之后,朕更加害怕太子會對洵兒母子有所不利,太子始終是他日的皇帝,而我洵兒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隨時會送了命,大學士張居正一走,我這個皇帝就坐的搖搖欲墜了?!泵魃褡趪@息道。
李順妃在神宗身邊,伺候著說:“皇上,過去的事,何必老去想它呢?我們始終要比孩子們走得早,如果命好的話,說不定還會托生到一個富貴人家,我們只能指望孩子們來世可以享清???!”
神宗老懷安慰,說道:“知朕者,順妃也。”
太子表面上雖然對鄭貴妃敬重有加,實則是怕了她,但面對未來的皇位,太子依然是雄心勃發的。
李順妃對天臺公主說:“皇兒,你大哥和三哥的不合已經很久了,皇上又想廢長立幼,這個時候駙馬可能會幫到一點忙的,快去傳駙馬進宮,太子對鄭貴妃母子還是有一定的忌怕的,如果皇上一旦歸天,太子可能會除掉鄭貴妃母子,這也是皇上所擔憂的問題。”
天臺公主害怕的答道:“我這就去召回駙馬?!彪S后神情緊張的出門。
駙馬授命進宮,跪曰:“臣陸縈歡參見順妃娘娘,愿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順妃道:“駙馬快快請起,既然駙馬是一家人,那么就請駙馬隨便坐?!标懣M歡坐下便問:“不知娘娘急著找縈歡前來有何貴干?”李順妃笑吟吟的答:“我與駙馬見面的時候你還是孩子,沒想到都長這么大了,還當上了駙馬,都是造化啊。”
陸縈歡道:“娘娘有話不妨直說,縈歡必定會替娘娘分憂的,請娘娘示下?!?
李順妃站起來走動了一下,遂說:“駙馬,當年皇上為了提升福王地位,曾經實行‘三王并封’政策,但終究抵擋不住朝臣的反對而立常洛為太子,其實這幾年鄭貴妃做了什么想干什么太子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明說罷了,皇上如果一旦撒手西歸,太子即位,本宮不知道太子會如何對常洵母子,皇上這幾年一直都在關心太子的表現,可是,皇太子這幾年又做的很好,讓皇上無話可說,真不知太子是個明君還是暴君呀。”
陸縈歡道:“娘娘,據我所知,太子還是比較眾望所歸的,皇上曾經處死過干預皇宮私事的大臣,也曾為此天天罷朝,但我想不管怎樣去重提廢太子之位也沒有辦法堵住群臣之口,太子這個皇帝是做定了,其余的都不是別人說一句兩句可以搞定的,都要看天意,皇上曾經為此傳召過我,但我想太子不會滅手足之情的,如果他還想做一個好皇帝的話。”
李順妃道:“但是發生了挺擊案之后就不一樣了,本宮所擔心的就是兄弟廝殺,可惜他們二人都非我所出,實在是說不上話啊?!?
陸縈歡道:“如果發生過挺擊案,太子這次抓不到兇手,但不代表鄭貴妃會放棄或者是不會重來,這件事在巡皇城御史劉廷元處不了了之,也算是暫時平息了兩方的干戈,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一旦和福王開戰,太子不一定會贏,福王也不一定會輸,但后果是不堪設想。如果娘娘還擔心,臣愿意證實,太子將來一定是個好皇帝。”
李順妃問:“你如何證實?”
陸縈歡道:“臣自有妙計,請娘娘就看好戲吧。”
陸縈歡來到慈慶宮,見到太子正在品讀詩畫,便參拜道:“臣陸縈歡參見太子殿下。”太子見是陸縈歡,便答道:“是縈歡啊,來來,快幫我看看,這可是昌谷的真跡呀。”陸縈歡遵命起身,一看,贊嘆道:“果然是好詩好畫,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會待此心銷滅盡,好持齋缽禮毗耶。好詩好詩,明有文徵明鐵畫銀鉤,又有唐伯虎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畫名更著。更有允明公‘五歲能作徑尺大字’,九歲能詩。江南四大才子果然名不虛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