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青云劍法
書名: 劍器行作者名: 313833243本章字數: 4284字更新時間: 2013-06-17 16:49:21
太白先生提著風十惡的頭顱,沉思片刻,說道:“據聞神策軍的冷思恩將軍接圣上旨意前往各處緝拿叛軍余孽,此時就駐扎在函谷關。當今圣上極重軍功,若能有軍功在身或是獻得破賊良策,圣上未必不會起復白。如能早日重返朝堂,則不負白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之志。今日殺得風十惡此賊,若往見冷將軍……”
說到此話,唐間竹忽然發生一聲冷笑。
太白先生奇道:“唐翁何故發笑?”
唐間竹道:“小朋友,你且把適才那兩份奏折拿出來與太白先生瞧瞧。”
夏珩依言從懷中掏出那兩封信,遞給太白先生。
太白先生接了,先看了第一封,奇道:“風十惡剛才都還好端端的,他得意洋洋,哪里像吃過敗戰的樣子?冷將軍又如何誅殺數千逆黨?”
又看第二封,氣得渾身發抖。
唐間竹又道:“小朋友,你再把適才那份詔令拿出來給太白先生瞧瞧。看看這位他一心要竭力輔佐的當今圣上是如何愛美人勝過江山、人才的。”
夏珩又從懷中摸出那份詔令給太白先生看。太白先生看罷,沉默無言。
唐間竹嘆道:“唉,老夫雖然一直都希望太白先生遠離朝堂,但是看見這些奏折也難免感到世態炎涼,如此是否對太白先生太過殘酷?不過無論太白先生是逍遙江湖也好,運籌朝堂也罷,有些人的面目都還是要認清的。那位冷思恩將軍,不過是一個貪功的小人罷了。”
太白先生忽然從懷中摸出一支玉如意。說道:“此如意乃當今圣上賜金放還所賜,因此我異常珍視之。圣上自登基以來,勤政愛民、勵精圖治,大唐國力蒸蒸日上,白雖不得志,也未對圣上有任何不滿。只盼得有一天重返朝堂,一展胸中抱負。可恨,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朝堂卻為李林甫、楊國忠等小人把持,這些奸人恣意妄為、蒙蔽圣聽,白數次上書皆石沉大海。圣上昔日賜白如意,至今卻無一事順意,朝堂報國無門,江湖快意有路,留之何用?
話剛落音,只聽見“啪”的一聲,玉如意碎成了無數片,太白先生看也不看,迎風吟道:“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唐間竹撫須笑道:“太白先生果然非常人也,拿得起,放得下。從此朝堂之上少了一個官兒,江湖之中卻多了一位詩仙、劍仙、酒仙也。”
太白先生將劍還給夏珩,說道:“小朋友,你為人豪爽,如此寶劍,也肯輕易相借與我觀看,很對我的胃口。如見我又借你寶劍殺敵,算是欠你一個人情。不過,如此寶劍,需要有相得益彰的劍法相配,才不算辱沒。白有一套劍法,喚作《青云劍法》,今就贈送與你吧。”從懷中摸出一本小冊子,遞給夏珩。
夏珩沒想到自己不過借把劍讓他觀賞了一番,竟然有如此奇遇,這位大詩人行事果然是處處出人意表。先前他見太白先生劍法,早就心曠神怡,此時得以劍譜相贈,心中真是歡喜欲狂。
太白先生送出了劍譜,但言明只是贈送,并非傳授,所以二人也未行師徒之禮。太白先生與唐間竹相視一笑,聯袂而去。
風中傳來太白先生的歌聲:“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夏珩待他們去得遠了,也上馬而去。他自得寶劍以來,一直沒有學到一套好的劍法,此刻新得劍譜,急欲一窺全豹,一時連去揚州的事情也都拋在腦后。心想此地到處都是山谷,不如找個人跡罕之所,練練劍法再說。
紅葉湖中有一湖心小島,一位少年坐于小島上一顆楓樹之下,全神貫注地讀著一本小冊子。
這個少年便是夏珩,他之前曾來紅葉湖取泉水與太白煮茶,見到湖中有一小島。后來他欲尋一僻靜之所練習劍法,自然便想到這小島來了。此處四面環水,環境清幽,正是再好不過了。
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
這便是《青云劍法》由來。這路劍法使將開來,巍巍有大鵬之姿,每一招每一式,均氣勢磅礴,睥睨天下。
夏珩看了半日,心癢難搔,拔出秋離劍開始練第一招:“渤澥春流,扶桑朝暾。”這一句說的是北冥天池中的巨鯤,隨著大海的春流,迎著初升的朝陽,化為大鵬,飛起在空中的情景。
夏珩練了半日,不得其法。那劍法中所說的滔天氣勢他半點也發揮不出來,他練來練去,只好像一只麻雀,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只好又看第二招……整整一天,夏珩將這劍法從頭至尾練了一遍,每一招都不得要領。不由滿頭大汗。欲待厚顏向太白先生請教,然而太白先生早就知道去到什么地方了。
夏珩心中十分沮喪,他之前練《空冥訣》,練《百花拂穴手》,無不順順利利,偏眼前這《青云劍法》,明知有無上威力,卻不得其門而入。
他翻來覆去,將那劍譜看了一遍又一遍,快得都快不認識了,還是一點想法也沒有。不過話說回來,這篇劍譜語言甚是晦澀,他讀書不多,雖然在萬花谷跟著顏真卿練了數年字,但是畢竟時日尚短,很多偏僻點的字他根本就不認識。像第一招“渤澥春流,扶桑朝暾”,“渤澥”二字他就不識,自作主張去掉偏旁讀作勃泄,又勃又泄的,這是鬧那樣嘛?字都認不全,內中意思就更加不能明白,也難怪不能參悟。這要怪,就只能怪太白先生實在太有文化了。
但是這些字他就算不認識,只要就這么看著,就這么看著他都會覺得氣勢非凡。況且他還親眼見太白先生使過這路劍法。他捧著那劍法苦苦思索,眼見天色黑了下來,他也不覺得餓,也不覺得渴,兩只眼睛盯著劍譜,怎么都不能放開。他打通“魚腰”,夜能視物,天黑不黑,對他來說倒沒什么關系。就算無星無月,伸手不見五指,他依然能看清書上的字。
他看了半夜,將劍譜放在一旁,雙手不住比劃。
過了好久,他嘆了口氣,不再比劃,盤膝坐下,靜心思索。
秋夜的露水浸濕了他的頭發,衣裳,他恍若未覺。
東方升起紅日,天亮了。
秋日的初陽和煦地照在他的身上,他恍若未覺。
一滴露水,掠過他的發梢,輕輕滑落下來,掉落在他指尖。
暢通了“十宣”的指尖,是何等的敏感?
“糟了。”他忽然睜開雙眼,向旁邊那本劍譜看去。
秋深露重,劍譜為露水浸了一夜,墨跡早已化開,模模糊糊一片,哪里還辨認得出半個字?
他滿心懊悔,捶胸頓足,欲哭無淚。天意弄人,天意弄人啊!
“難道我注定跟這路劍法無緣么?”夏珩看著那被露水浸做一團的劍譜,心中想。
他把那劍譜放在陽光下,運轉內功,烘得干了,又放回懷里。心想:“留個紀念吧。”
他離了小島,騎在馬上,也沒心思馭馬,放開韁繩,任憑那馬自己行走。他坐在馬背之上,心灰意冷,心神不屬。
他昨夜參悟了一夜的劍法,未曾合眼。早上又忽遭變故,心力憔悴,不知不覺,竟然在馬背上睡著了。
睡夢之中,他夢見一只大鵬鳥,怒而飛,水擊三千里,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俯瞰神州,睥睨天下。忽而,那大鵬化作一位美少年,正是自己模樣,騰云駕霧,瞬息萬里,一日之間,朝游北海,暮返蒼梧。他手中那柄寶劍,寒光閃爍,一劍揮出,六合云升,千里飛雪。正是青云劍法中的無上神通。他學成劍法,得意非凡。忽見姑射之山,居一神人。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他上前看去,卻見那神人正是燕小七,他心中激動,正要說話,不料虛空之中雷霆震怒,電光如龍,“轟隆”一聲,將他從九天之上打落……
夏珩驚出一聲冷汗,從睡夢中醒來,卻發現自己躺在地上,他揪了一把草筋,怒道:“什么從天上落下來嘛,原來是從馬背上摔下來。你這死馬,我正夢見小……額……”忽然臉上一紅,不再說話,一個美麗的倩影從他心頭緩緩浮現,一顰一笑,叫他魂牽夢繞。
他站起身來,伸手拉馬,這才發現自己墜馬的原因。前方數百米處兩個武林人士正在動手,惹得黑馬受驚止步,這才把自己拋下來的。
夏珩一眼便看出這兩人的來歷,一個是丐幫的,一個是唐門的。武功比起前日所見的余新和唐三,均在伯仲之間。
夏珩心中奇怪,據他所知,丐幫和唐門明明是一伙的。前幾日兩派曾聯手與明教相斗,死傷慘重。這兩人怎會打起來了?
仔細一看,卻見二人附近躺著一具尸體。心道:“莫非是因為這具尸體,嗯,這人有點眼熟。啊,是余新?他不是回丐幫了么?怎會死在這里?”
卻見場中兩人,那丐幫弟子勢如瘋虎,每一招每一式都是拼命的打法。唐門弟子卻有些忍讓。唐門弟子本就不善于拳腳,而精于暗器毒藥。這時一味忍讓,已然連遇險招。他臉色越來越難看,終于忍耐不住,伸手往臉上一抹,一張面具覆在臉上,黑漆漆地甚是嚇人。正是蜀中絕學變臉。這黑臉一帶,就表示他要玩真的了。
他雙手一揚,身前冒出一股煙霧。丐幫弟子正要揮掌緊逼,眼見煙霧升起,嚴防有詐,忙向后一退。這一下卻判斷失誤,唐門善于用暗器,正要與人拉開距離才好動手。就在那煙霧冒起之際,那唐門弟子的身形也向后飄開,但是卻沒有閑著,雙袖一抖,兩筒“暴雨梨花針”激射而出。
“暴雨梨花針”乃是蜀中唐門的獨門暗器,號稱“出必見血,空回不祥;急中之急,暗器之王”。可連發二十七枚銀針,避無可避,武林聞風喪膽。夏珩暗叫要糟,卻聽那丐幫弟子一聲長笑,手中扯著一塊破布,舞得風雨不透,將那兩桶銀針全部擋住,喝道:“唐無影,我早料你有此招。你還有什么本事,使出來罷。”
唐無影冷哼一聲:“你真的料到了么?”
話音未落,一只細小的黃蜂。不知怎么的,竟然從那丐幫弟子手中的一團破布中飛出,一口,便咬在他手上。
那丐幫弟子臉色大變,駭然道:“毒王蜂?”
原來唐無影發出兩筒“暴雨梨花針”的同時,更放出了一只“毒王蜂”。那“暴雨梨花針”每一根都是精鋼打造,發出之時銀光點點,耀人心目,委實難以抵擋。但唐無影卻也知道那丐幫弟子非一般人物,暴雨梨花針名聲在外,雖然厲害,只怕對手早有防備。是以他發出兩筒“暴雨梨花針”,只是做惑敵之用,真正的殺手,卻是隨后而至的那只“毒王蜂”。此蜂乃是唐門所精心飼養的毒物,以百余種毒物為飼料養成,此毒物極為利害,其飛行速度極快,而且極靈活。它隨在銀針后面,被那丐幫弟子以破布收取,但針是死的,蟲卻是活的。
卻說那“暴雨梨花針”制作極為不易,一般的唐門弟子身上配備一筒已是難得。那丐幫弟子一口氣收掉他兩筒,已足可自傲了。怎料到那銀針之后,還有后招?被那蟲兒從破布之中飛出,咬了一口。
唐無影冷哼道:“李仲義,你屢屢相逼,當真以為我不敢殺人么?”
李仲義怒道:“你害死余大哥,此仇不共戴天,我雖重傷,拼著一命,也要殺你。”
他不顧傷勢,整個人沖天而起,猶如神龍行空,畢生功力凝聚于手,一掌便要拍出。
這一掌正是丐幫絕學“降龍掌法”中的“飛龍在天”,雖是一掌,掌力卻籠罩唐無影周身數十尺范圍。他這一掌,志在拼命,唐無影想要躲避是全無可能,不過他身在空中,目標甚大,唐無影若要發暗器打他,他便是個活靶子。
但唐無影卻忽然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