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08獄眼的傳說(中)
- 何不做流氓
- 流氓漢
- 3299字
- 2012-03-02 13:30:12
那是誰曾挖出雙眼,只為供奉自己那謙卑的信仰,只因心中有佛,千年如一日的供奉,何曾間斷。
那是發(fā)生在很久以前的故事,那時的佛還行走在人世間,只為普渡眾生。佛只靠一盂砵行萬里路,困時以天為被地做床,佛過之處,天下止殤,佛法口口相傳。佛生善相,明眉善目之間本來就可以取信天下,再加上佛行走之間,臉上總是掛著一副春風(fēng)來襲的笑容,似乎那笑就是佛的本來面目,不曾多加修飾。
就在佛行走天涯傳播佛法的路上,佛遇見了一個躺在路邊幾乎餓得奄奄一息的小女孩,佛怎忍心遇而不救,所以佛很自然的將自己隨身化緣而來的糧食一口一口的去喂食小女孩。隨后佛抱起小女孩停歇在一間坍塌露雨的破廟里,由于小女孩身體羸弱,所以佛在白天就在破廟附近繼續(xù)宣揚(yáng)佛法,晚上化緣回去,繼續(xù)照顧小女孩,夜間野獸出沒,又為了給小女孩御寒,所以佛往往會燃起一處篝火,小女孩再放在篝火附近,而佛就在離小女孩三步之遙處打坐。
佛第一次與小女孩對視是在佛照顧小女孩的第三天,也就是那一次凝視,佛生平第一次相信眼神可以強(qiáng)大到俘虜一個人的靈魂,哪怕那個人是自己也不例外。正如有的人曾說,你之所以不敢直視我的眼睛,是不是害怕在凝視的剎那淪為我的奴隸。那雙皓月明眸,佛今生難忘,佛不得不承認(rèn)。這樣子的日子一連就是十五日,天天如舊,直到小女孩偷偷地跟在佛身后的那天,她不是為了去聽佛法,也不是為了去信佛法,就那么靜靜的跟在佛的背后,似乎只是為了能夠見到那一抹笑容。
直到傍晚佛回程的路上,小女孩還是默默地跟隨在佛的身后,一言不發(fā)。回到那間小小的破廟里,燃起一叢篝火,將化緣過來的東西放在小女孩的身前,然后便在篝火旁念經(jīng)悟禪。而今晚的小女孩卻并不像往常一樣去拿起佛放在自己身旁的東西,而是靜靜的坐在原地,就那么靜靜的凝視著佛的臉。佛的臉是那么的和藹可親,在篝火的映襯下更增添了一抹若隱若現(xiàn)的羞澀,宛如鄰家的大哥哥。佛的臉上最令天下眾生折服的那是那臉上總是會有那一絲淡淡的笑痕,宛如那笑就在那里,你看或不看總在那里,不離不棄。
第二天一大早,佛就繼續(xù)開始行走天涯,宣揚(yáng)佛法,似乎這就是他生在這世間唯一要做的事。而那小女孩及默默地跟隨在佛的身后,佛行走到哪就跟到哪,默默地跟隨,就如她在心里默默地守候著一個信仰,那只有自己一人知道的信仰。在這期間,佛無言,似乎兩人之間早就達(dá)成了某種共識,本該如此。不過佛總是在晚間還是那一叢篝火,一缽食物,三步之遙的念經(jīng)悟禪。小女孩還是默默地守候在佛的身旁,凝視著那張臉,默默地用自己那一個謙卑的凝視去供奉自己心中的佛,一日復(fù)一日,不曾間斷。
佛在人世間停留了十八年,在這期間,佛將善心撒在世間的每一個角落,佛法在他的引領(lǐng)下譜寫了一曲屬于它的絢麗時代。
十八年,小女孩也就那么默默地守候在佛的身邊十八年,天天就那么謙卑的獻(xiàn)上自己一個凝視的供奉,那雙眼睛似乎生來就不是用來裝這塵世間的花花世界,只是用來裝自己最珍貴的東西,那心中的佛。似乎本該如是。
塵世間,十八年的苦修,十八年的普渡,佛終于修成正果,似乎佛生來就是為完成眾生的夙愿,哪怕通往夙愿的路上是千難萬險。佛在人間彌留的一刻,俯視人間眾生,人人皆得佛心,那一刻,佛笑啦,只為眾生皆得夙愿。而就在佛轉(zhuǎn)身消散人世間的最后一剎那,佛看見了一雙凝視他眼睛,那一瞬間,佛迷茫啦,佛忽然覺得他在人世間缺了什么,可那又是什么呢,佛在剎那間也沒有想出來。那一剎那的迷茫,佛遇到了障,佛這一生最大的障。
佛生來就是要普渡眾生的,可這眾生少了你,那還叫眾生嗎。
佛將小女孩留在了自己的身邊,佛下定決心要普渡這世間最后的眾生。佛這一留就是一千年,千年的傳教,千年的普渡,佛卻普渡未果。千年的傳教,天生慧根的小女孩身在佛門成了佛下第一人,而佛卻知道她的心并非癡迷佛法,而小女孩的佛法修行為何如此之高,佛很困惑。佛的驕傲被小女孩踐踏的百無一用,佛不知道自己的佛法在哪里出了紕漏,有什么缺陷,所以佛決定閉關(guān)參禪。在臨閉關(guān)之際,佛決定讓小女孩下界普渡眾生,算是對小女孩的一次歷練。誰到不會想到佛這一閉關(guān)就是五千年。
佛讓小女孩下界歷練普渡眾生,那么小女孩便不得不離開佛的身邊,離開這千年的守候之地。
可佛不知道,
佛不知道小女孩早在千年之前就存在一個信仰,那千年始終未曾改變的卑微供奉。
小女孩離開了,她可以不在乎這世間的一切,可她在乎心中的那個佛,哪怕佛的一次皺眉,都可以摧毀她的一切。可在離開之前,小女孩將自己的雙眼挖了出來,埋在了佛閉關(guān)的石門之前。
既然連最卑微的供奉都做不到了,那么這雙眼也便是多余的了。
凝視無法供奉,那我就用雙眼供奉。
在擁有信仰的那一刻,我愿意用我的一切去守護(hù)它,只要我在。
失去雙眼的小女孩在人間行走,只為完成一個諾言。
千年的修行,千年的普渡,小女孩完成了佛的囑咐,不只是在人間,七界之內(nèi),佛光普照,佛法歸一。佛法在小女孩的引領(lǐng)之下,達(dá)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
可佛沒有想到,就連小女孩自己都沒想到。
當(dāng)她在世間普渡完眾生的那一刻,她發(fā)現(xiàn)這世上還有最后一人尚未被普渡,那就是佛,她心中的佛。
是否真的不該擁有你的笑,那是誰站在你的背后癡癡地守候你的轉(zhuǎn)身,只為再次把笑留住。
當(dāng)我為你含香焚盡眼中的執(zhí)著,
倔強(qiáng)的眼神還能否尋到你的背影,
信仰還能否渡到他想要去的彼岸。
是否真的不該擁有你的笑,那是誰夜夜如是的將凝視作為謙卑的供奉,只為償還一笑之債。
當(dāng)我為你念經(jīng)道破塵世間的因果,
手中的經(jīng)文還能否普渡我的信仰,
是誰千年的執(zhí)著只為守候你的轉(zhuǎn)身。
是否真的不該擁有你的笑,那是誰的眼里埋葬了整個世界無言的付出,只為雙眼將你鎖住。
當(dāng)手中的經(jīng)輪為你轉(zhuǎn)盡三千白發(fā),
萬丈紅塵還能否叩開緊閉的雙唇,
誰眼睛鎖住的只有你,卻是她的全部。
五千年的守候,在佛出關(guān)的那一刻,小女孩覺得是該為心中的佛做點(diǎn)什么了,哪怕那樣會讓她失去全部。
再次的碰面,還是那個人,還是那個地方,一切有所不同的就是她再也無法獻(xiàn)出自己那卑微的供奉,這一刻,哪怕自己的說辭有千般萬種,可沒有就是沒有,何須假尋借口。佛就在眼前,卻無從對視的悲哀,在誰的心里漫出無奈的苦澀,眼眶填滿無助的痛苦。
最后的最后,那是誰的聲音穿透剎那的沉默,卻恰是穿透那千年的孤獨(dú),只見紅怡嘴角綻裂恬靜的弧度向佛說道:“自古佛中人皆言世間眾生貪戀紅塵中的錢,權(quán),色,故天下皆癡。而行走在人世間的佛似乎就如那天下皆醉我獨(dú)醒的救世主,在滾滾紅塵中普渡迷途的眾生,還美其名曰當(dāng)局者迷,旁觀天下者清。”短暫的停歇,佛無言卻若有所思。
紅怡似乎也并非有讓佛開口的意思,只見她繼續(xù)說道:“刀欲斷金石,刀必先欲火淬煉,比金硬,比石堅,方可斬金斷石。佛欲行法天下,普渡眾生,”紅怡嘴角微翹,似乎有意在向佛發(fā)出刁難,說道:“佛是否已站在世間的制高點(diǎn),抑或佛最先得到誰的救贖,可那又是誰在普渡佛,誰又有資格凌駕于普渡眾生的佛。”言畢,佛無言。
佛下的紅怡就那么靜靜的站著,卻又在無形中成為殿中的主角,抬首,垂手之間,奪一夜月之光華。佛本無言,卻也正是紅怡想要的答案。是真的,是對的,又何須用理由去說服無妄猜忌之詞。這世上只有假的,錯的,才會用幾多理由去搪塞他人的猜疑。
片刻的沉默,只見紅怡輕點(diǎn)下顎,右手輕撫著左手,似有所思,臉上僅在剎那之間掠過一抹淡淡的紅暈,沒有抬頭,似在掩飾著什么,隨后只見紅怡向佛說道:“佛悟萬物,世間幾度煩惱絲,到頭來不過化作人世間的一縷青煙,何苦何惱,天下皆囚,欲求天下。佛笑紅塵,佛卻出自紅塵,這是對佛自己的諷刺還是對天下眾生的諷刺。在佛頓悟的那一刻,佛嘴角綻裂的笑痕可是在埋葬自己的丑陋,哪怕那只在從前,還是在折射這萬丈紅塵的無知可笑,哪怕那就是從前的自己。”
待臉上的紅暈褪去,只見紅怡抬起頭,輕抬右手,指尖輕輕劃過垂在耳畔的發(fā)梢,幾次呼吸過后,指尖紅怡雙唇微啟,向佛說道:“在佛頓悟的那一刻,不知是否將本存在人世間的笑,連同自己的肉身一同焚掉,只求靈魂的凈化。從此,那一笑,只對眾生,太上忘情。只因在這世間還有愛的存在,還有花的氣息,還有一個你,所以我會感到孤單,感到不安。
那是誰說,當(dāng)這世上只剩一個我的時候,那么你笑對眾生,就是為我笑。只因那一刻眾生就是我。如果說普渡你就要下地獄,今生走一遭修羅之道又有何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