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東吳
- 蜀漢風云
- Night黑夜
- 3539字
- 2011-12-12 14:45:30
諸葛亮得信知道孫權打算明天正式會見,而他在意的其實是另外一件事情……
“孫權今天沒見我是,多半應該是沒有討論出結果吧……嗯”
第二天諸葛亮前往拜見孫權,但是一進屋子見到的不是孫權而是一群人。魯肅只說讓在這里等一會兒,那諸葛亮也沒有話說,可是這一群人眼神看著就不善……諸葛亮心中明白了這些人的用意。
諸葛亮如無其事的走到座位處坐下了,張昭就在他的對面坐著。看到他就說道:“我是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在隆中,自比管,樂。真的嗎?”言語中弄弄挑釁味道。
“我這話說的還算輕的了。”諸葛亮根本就沒當回事,很平淡的回答著。
張昭沒好笑的又問:“聽說劉豫州三顧草廬去請先生出山,本以為是如魚得水,想著要席卷荊襄。
可今卻以歸屬曹操,不知道你是怎么弄的?”
諸葛亮低頭想到:‘張昭是孫權手下第一個謀士,不先難倒他,怕不好能說得孫權。’想到這回答說:“我要是想取大漢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劉豫州是仁義的,他不忍奪同宗的基業,所以才沒奪。劉琮那小孩子聽信奸人的言語,暗自投降,才導致曹操得以猖獗。現在我主屯兵江夏,別有良圖,不是外人能知道的呀。”
“這樣不就和你的話相違背了。先生自比管,樂。管仲是齊國的丞相,輔佐齊桓公安定天下。而樂毅扶持微弱的燕國毅力在亂世。這二人,真濟世之才。”張昭言語無一不是刁難。
“再者既然輔佐劉豫州,那就應該為生靈興利除害,剿滅亂賊。而且劉豫州未得先生之前,還可已縱橫寰宇,割據城池。”張昭滔滔不絕的,話說個沒完。
“今得先生,天下人都在仰望。可是到現在曹兵一出,棄甲拋戈,望風而竄。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根本無容身之地呀。”
“豫州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以前了!管仲,樂毅,會是這樣嗎?我說話直,多有得罪了!”
諸葛亮聽完,沒有急著駁回。反而笑道:“鵬飛萬里,他的志向是群鳥能知的?就比如人染沉疴,肯定是不能食用肉食葷腥啦,要用清淡的慢慢調理呀。然后再在適當的時候用一劑猛藥則病就可好了。”
“哦……是這樣?”張昭只覺得諸葛亮這是無疑是在紙上談兵,因為抬舉自己到那么高的層次上。
“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那等人心驚膽裂。管仲,樂毅用兵也差不多就這樣吧。至于劉琮降操,劉豫州根本不知道的。之后又不忍心乘亂奪同宗基業,這才是真大仁大義呀!當陽之敗,劉豫州看見有數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我主不忍心拋棄,所以日行也就十里有余,就是這樣也從沒想要取誰的疆土,這就是大仁大義。寡不敵眾,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足為任何說明。”諸葛亮一篇大論,所有人一時間沒有話能反駁。因為不管怎么說句句都是‘事實’
張昭是無言以對的,但也覺不會就這么讓諸葛亮壓下一頭。于是就看了看旁人,也就是這么一個動作大家也就明了意思。突然一人就開口說道:“曹公現在就是兵屯百萬,將列千員,龍驤虎視,平吞江夏,你以為如何呀?”
諸葛亮看了一眼說話那人,原來是叫虞翻。沒什么表情只是平淡的說道:“曹操收袁紹之兵,又劫劉表烏合之眾,是有數百萬但是不足懼怕。”
虞翻冷笑道:“軍敗當陽,計窮夏口,你現在不過求救于別人,還敢說什么‘不懼’,可別拿旁人做傻子!”諸葛亮搖搖頭回答:“劉豫州才數千仁義之師,怎么能敵百萬殘暴之眾?退守夏口,以待時機。
而江東兵精糧足,還有長江之險,比起讓主屈膝降賊,不顧天下人恥笑的這番說法。劉豫州那可真是絲毫不懼操賊!”
這話明顯激起眾怒,就又招來一人說道:“孔明是想學儀,秦,游說東吳嗎?”
諸葛亮看到說話這人,沒想到都是熟人,這個人叫步騭。諸葛亮就笑道:“子山,你知道蘇秦張儀是辯士,但是不知蘇秦,張儀那是可是豪杰之人。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任秦相,不是那種欺軟怕硬,懼刀避劍之人。”
這種諷刺作為文士當然是不能接受的,步騭有些氣憤說道:“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沒什么意思,只不過一個畏懼請降的人,還敢笑蘇秦,張儀嗎?”諸葛亮的反問,讓步騭只能干生悶氣。
諸葛亮很機智,充分的抓住了東吳這些謀士的弱點。面對諸葛亮他們的任何話都顯得那么理虧和蒼白無力。
“孔明認為曹操是什么人呢?”憤憤不平的人總是很多,但有了前兩個挫敗,后面人都會得到教訓。
諸葛亮搖搖頭無奈的說道:“曹操一漢賊無疑,這還要問嗎?”
薛綜更不以為然,反駁道:“公所言不很妥當。漢傳世到現在天數將終。而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都歸心與他。劉豫州卻看不明白還要與他強爭,那就是以卵擊石,怎么能不敗?”
諸葛亮立刻呵斥道:“薛敬文!你怎么能說出這種無父無君的話來!大丈夫生在這天地間,以忠孝為立身的根本。你也是漢臣,見到那不臣之人,本應該屠戮。這才是臣之道。”
“你這都是虛言!是你看不清這天下!”薛綜反駁道的話,讓諸葛亮覺得更加生氣:“你真是無恥之人還有什么資格很我說話!還是閉嘴吧!”
薛綜氣憤難當,陸績眼見著他說不過諸葛亮。自己便應聲又問:“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終究是相國曹參的后人。而劉豫州說是中山靖王的子孫,但是卻沒有證據呀,看到的不過是一個織席販屨的無名人士。他還有能力和曹操抗衡!”
諸葛亮看了他一眼,便笑道:“你曾經是袁術的謀士吧?你先坐下,聽我說說。曹操既然是曹相國之后,那就更應該是漢臣了。但現在看那所作所為無疑不是漢室的亂臣賊子,也等同于曹氏之賊子呀。劉豫州堂堂帝王的子孫,當今的皇帝,可是賜爵的呀,怎么能說是沒有證據的呢?再說高祖起身亭長,最后得整個天下,織席販屨又怎么能是當個事情來講呢?可見你的見識有多么的局限。”陸績無言可答只是冷笑一聲。
“你說了這么半天,我看你也是未必真有實學,只怕是要儒者所笑啦。”
“儒也有君子和小人。君子之儒,忠君愛國,守正惡邪,當時也許沒什么特別,但卻名留后世。但那小人之儒,那可就是喜歡舞文弄墨,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這種人沒什么可取之處吧?”
所有人又都歸附了平靜,諸葛亮口舌非常厲害句句都有的說。讓這群人是心中悶氣橫生,但卻不能和他爭辯。
“孔明是當世奇才,你們這些以刁鉆言辭為難人家,絕不是敬客禮。曹操大軍臨境,不思退敵之策,卻在這里搬弄口舌!”大家伙都是一愣,眼見著說話的人進屋子里面來。大家這才認出原來是現任東吳糧官的黃蓋。
“先生何苦在這浪費口舌,既然有金石之論不如等和我主言說。又為什么和他們能辯論?”
“唉……諸君都有問題刁難,我不好不回答。”
不再理會那些人,黃蓋與魯肅領著諸葛亮。走到中門,魯肅停了下來又說道:“之前所囑咐,孔明可還記得。”諸葛亮點頭回答。魯肅放心的帶著諸葛亮來到堂上,孫權特意走下臺階相迎,優禮相待。眾文武分也都兩行整齊的站立著。諸葛亮先是致劉備之意對孫權,心中暗自想到:‘這人相貌不同于常人,威武異常。只可以用激將法,明說只會是反效果。’
孫權說道:“子敬沒少和我說先生之才,今天能一見,只求先生開導了。”
“多是抬愛,將軍又問我必定就是。”
“足下在新野,輔佐劉豫州與曹操決戰,想必深知他軍虛實。曹兵共有多少?”孫權直截了當的問道。
諸葛亮故作沉思的樣子說道:“嗯……馬步水軍,大約有一百多萬。”
“不會是虛張聲勢吧?”孫權問道。
“我想應該不是,曹操就在兗州的時候已有青州軍二十萬。擊敗袁紹,又得五六十萬,中原新招兵三四十萬。現在有納入荊州之軍二三十萬,這些加起來不少于一百五十萬。我剛才是沒敢說的就怕驚到那些人。”諸葛亮更是裝作糊涂,細致的給孫權算了一筆賬。魯肅在一旁,已經嚇了一跳。那眼睛死死地盯著他,諸葛亮就當沒看見。
“曹操部下戰將,還有多少?”孫權到底是一個帝王,不會輕易地就緊張什么的。
“足智多謀之士,能征慣戰之將,少說一二千人吧。”孫權越是問,諸葛亮就越是信心滿滿,就越是放心。
孫權繼續問道:“曹操平了荊,楚,還有別的打算?”
“都已經沿江下寨,準備戰船,不是想要取江東,還能是去哪里呀?”
孫權長出氣一聲,手捋胡子思索的說道:“他有吞并之意,戰與不戰,請足下為我一決。”
諸葛亮笑道:“哈哈……是有一言,但是怕將軍不肯聽。”
“愿聞高論。”
“曹操近破荊州,威震海內。縱有我主這般英雄卻也是無用武之地,所以落得這般下場逃到這來。希望將軍也能量力而行。要是能以吳,越之眾,與他抗衡,那就不如趕緊打。如果不能,那為什么不聽眾謀士的方法,投降吧。”孫權聽完沒有回答,諸葛亮就又說到:“將軍戰與和之間徘徊不定,大禍不遠了。”
“要真是這樣的話,劉豫州為什么不降曹操?”
諸葛亮揮揮扇子說道:“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的人。眾士都很仰慕。一些事情沒做成只是運氣不好,怎么能屈處人下呢!”
孫權聽了諸葛亮這些話,顯然是生氣了臉色一下就沉下來了,起身就退入后堂。所有人都是哂笑而散,魯肅則是斥責的言語說道:“先生為什么這么說呀?就是我主寬洪大度,沒有當面責怪你。先生這么說,豈不是藐視我主嗎。”
諸葛亮大笑起來,回答說:“孫將軍性子太急了,這么不能容忍嗎?我自有破曹之計,但是怎么都不問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