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訪客
- 蜀漢風云
- Night黑夜
- 3102字
- 2011-12-12 14:45:30
忽然一陣狂風就在馬前刮起,塵土沖天,烏云遮住太陽。劉備只覺得有點緊張,問道:“怎么回事?”而簡雍知道些陰陽奇門之法,便占了一掛,驚詫的說道:“大兇之兆。可能是今夜。主公可以速棄百姓快走。”
“孔明臨行前的話你也聽到了。”劉備這話即等于間接回絕了簡雍。
“主公,大禍不遠啊。”
“前面是什么地方?”劉備問道,左右兵卒回答:“前面是當陽縣。還有座山名為景山。”劉備聽過便叫就在此山歇息。
關羽借兵的事情早已經辦好,只不過是在船只問題上費了一些時間。不過好在也籌備齊了,諸葛亮趕到的時候已經是妥妥當當的。
“什么時候能動身?”諸葛亮有些急切。
“兵卒都在登船,很快。”劉琦回道。
一來一回有道天亮了,曹操的大部隊已經給劉備逼到了盡頭。身后現在是塵頭大起,鼓聲連天,喊聲震地。
“昨天僥幸而今天……前有大江,后有追兵,這下可怎么辦?”劉備咂舌說道。
曹操這個時候顯然很得意,同時也很緊張畢竟趙云太厲害了,長坂坡硬是讓他闖出去了,這人還了得……
但是曹操不可能輕易就被嚇住,他還是不能罷休的。
“劉備現在就是俎上魚,甕中鱉。如果錯過這個機會,將來就麻煩了。眾將可努力向前活捉了他。”眾將一聽那是更加奮力的追趕。
眼看敵人是越來越近了,這時候山坡后面突然傳來號角和戰鼓的聲音,一隊軍馬出現在上坡上,對著曹操就大喝道:“我在這里等候多時了!”領頭這個大將,手執青龍刀,胯下騎著赤兔馬。劉備頓時臉上就有了喜色,因為那不是別人啊。是救兵到了,是關羽,關云長!
從江夏借得軍馬回來的路上,已經知道當陽長坂坡的大戰,因為如此諸葛亮才特意安排關羽去林中小路來個出其不意。
曹操一見關羽,立刻勒住馬驚詫的說道:“又中諸葛亮的奸計!”又馬上傳令讓大軍撤退。
這時候所有的船都緩緩靠岸了,百姓都匆匆的上船。劉備這才明顯感覺松了一口氣:“真是危險。”
“主公!”諸葛亮見到劉備,也許是心理作用看著他就比自己走之前顯得更滄桑了一些。
劉備則是一把攥住諸葛亮的手,只是這樣什么都沒說,就這樣緊緊攥著。諸葛亮明顯可以感覺到劉備從心里有發出一種不能言說的威嚴壓迫……
忽然江上傳來戰鼓聲,再一看戰船無數順風揚帆而來。
“誰的旗幟啊?”劉備問道。
“應該是劉琦。”等船靠近只見一人白袍銀鎧,見到劉備就急切的說道:“叔父別來無恙!小侄來晚了有罪啊。”
“何罪之有?你這樣來救我,我還應該謝謝你才是。”
有驚無險的跑到了江夏暫時安頓,但是荊州已經散了……曹操又既然都到了荊州,而且劉備和諸葛亮兩個不起眼兒的人給曹操弄得敗成這個樣子,肯定不能善罷甘休。
“曹操肯定是會打過來的,我們倒不如和東吳聯合。畢竟曹操也有說要平定江東。”
劉備面有難色的回道:“江東人物極多,肯定有計劃的,那……他們會同意和咱們聯合?”
諸葛亮則搖搖頭說道:“曹操的兵力足有百萬有余,就隔著那一道江水。他們怎么能不探探虛實?”
“再說南北兩軍互相吞并了,若南軍勝,就一起殺了曹操取荊州之地,要是北軍勝了……我們就趁亂取江南邊。”
“這倒是有理,但誰合適去江東?”劉備憂郁的問道。
門外傳令并進來稟奏說江東孫權派魯肅來吊喪,船已經靠岸。
諸葛亮暗笑說道:“大事已成。”說著又問劉琦:“以前孫策死的時候,襄陽有沒有遣人去吊喪過?”
劉琦毫不猶豫的回答:“江東與我家有殺父之仇,怎么可能給他們吊喪!”
“看來魯肅吊喪是假,探聽軍情是真。”又跟劉備說道:“主公,魯肅要是問起曹操的事情,主公只說不知道,他要是再問下去主公就推到我這來。”有個大概的商量,才讓人迎接魯肅又安排酒宴招待。
酒宴之上魯肅先客氣的說道:“久聞皇叔大名,只是一直無緣拜會。”劉備又跟著客氣一番,魯肅又接著說:“最近聽聞皇叔與曹操交戰,想肯定是知道他的實力真假,所以斗膽問一下曹操的大軍究竟是多少?”
劉備喪氣的搖搖頭:“我兵微將寡,一聽到曹操來我就忙跑到這里來了,所以并不知道他的實力是多少。”
“聽說皇叔用諸葛孔明之謀,兩場火燒得曹操魂亡膽落,怎么會不知道他的實力?”魯肅臉色略有驚訝。
“想必是孔明比我知道詳細,不如請他來問問。”劉備說完就派人請了諸葛亮來。
諸葛亮和魯肅見禮過后一一坐下,魯肅開口說道:“一直聽得先生有才,只是一直無緣一見。今天既然相遇,那就希望先生賜教當下應該何去何從。”
“曹操奸計,我早就看穿了。但是只恨的是力量不能相比,所以躲到這里。”諸葛亮手中羽扇輕搖,與他的言語顯示的是兩種心情,絲毫不畏懼的表現。
魯肅也不是個笨人,便試探性的問道:“皇叔今后打算在這常駐下去嗎?”
諸葛亮只回答道:“使君與蒼梧太守吳巨有交情,嗯……打算去投奔那里。”
“吳巨糧少兵又不多,自己都不能保護,還能容別人嗎?”魯肅連連搖頭回答著。
諸葛亮又嘆氣道:“唉……吳巨只不過是暫且依靠,以后還有其他打算。”
“孫將軍虎踞六郡,兵精糧足,又是極為敬賢禮士,很多人都因此投奔。”魯肅說完端起酒杯飲下了滿杯的酒。
魯肅放下酒杯,思想了半天說道:“與其投奔不如和江東聯合,兩家連兵不是更好?”
劉備坐在上方始終沒說話,瞄了一眼諸葛亮只見他是微微一笑。
“我主公與孫將軍沒什么交情,這能談攏嗎?”諸葛亮問道。
魯肅忙一擺手,說道:“先生的兄長,現在是江東參謀之一,天天都在想與先生相見。”又說道:“如果信任我,那我愿與公一起去見孫將軍,共議大事。”
劉備急忙的說道:“誒!孔明是我的軍師,我不能讓他離我啊。”
“主公不必擔心,這事情緊急。我愿意親身前往游說。”
劉備心中暗暗想到:‘若說智慧,果敢。其他人是不如孔明的,但他是自己要去……應該是自己胸有成竹。不過此時他若是借機投奔……’
“主公,事成必回。”諸葛亮淡淡的一句話,劉備便答應了。
小船在江面平穩的前行,諸葛亮和魯肅二人在安坐,魯肅思來想去說道:“先生見孫將軍,最好不說曹操兵多將廣。”
諸葛亮點頭說道:“不用叮嚀,我心有數。”
船到岸之后并未直接去見孫權,而是現將諸葛亮請到館驛中暫時歇息。魯肅自己則是先去孫權處付命,回稟了從江夏所去得到的消息。
而孫權則拿出了曹操的檄文說:“曹操昨天派人送來的,孤先把信使送回去了,現在正商議還沒結果呢。”
魯肅仔仔細細的看完了,問道:“主公是怎么樣的意見?”
孫權手捋著胡子,嘆氣回答:“正在考略著,不知怎么定論。”
張昭搶話說:“曹操想在兵不下百萬,又借天子之名,征站四方。而今曹操已得荊州,只怕勢不可敵。以我看不如納降,才是萬安之策。”眾謀士也都一一附和著張昭。
孫權只是沉默不語,張昭又說道:“主公不必多疑。如果降曹操,則東吳民安也可保全江南六郡。”孫權依舊沒有說話,眉頭緊鎖。
一天過去,孫權愁眉不展不知道該怎么選擇……要說投降,雖能包住百姓的安寧可是卻斷送了父兄的基業,若是打那兵差懸殊,說不定真打不過。孫權心里猶豫不定在降與不降之間搖擺,但也說不定心里早有定論。
這時候魯肅單獨覲見,孫權明白剛才是魯肅有話沒有說出來,便問道:“卿是有話要說吧?”
魯肅回答:“剛才眾人所言,耽誤將軍。眾人都可以降曹操,惟有將軍不可降曹操。”
孫權不解的問道:“這話怎么講?”
“我要是降曹操,大不了不做官了回鄉去。將軍要是降了曹操,可就不止是這樣了。最大不過封侯,車不過一輛,騎不過一匹,隨從不過數人,還能在這南面已‘孤’自稱嗎?眾人之意,無非各自為己罷了。”魯肅的話說的直白,也真是如此戳中了孫權的心。寧為小國之君,不做大國之臣……
孫權嘆氣道:“他們的議論,孤是大失所望。子敬的大計深得我心。但曹操得袁紹之眾,又得荊州之兵,恐勢大難敵。”
魯肅則說道:“我到江夏,倒是請來一人。他是諸葛瑾之弟諸葛亮,主公可問問他,便知虛實。”
孫權眼睛一亮,驚訝的問道:“是那臥龍先生,他在哪里?”
“現在館驛中安歇。”魯肅回答。
孫權點點頭,手一捋胡子說道:“嗯……今日天也晚了,就明天見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