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不分上下
- 蜀漢風云
- Night黑夜
- 3042字
- 2011-12-12 14:45:30
諸葛亮想想覺得也是,畢竟同僚一場也不必事情做得太絕。自己寫了一道奏折委托費祎呈給劉禪,至于怎么處置,那就看朝廷上下怎么決斷了。劉禪知道實情是勃然大怒,命令武士將李嚴斬首。
蔣琬立刻制止道:“且慢!”又出班勸說道:“李嚴是先帝托孤之臣,還請陛下寬恕。”
劉禪并沒馬上做出決斷,只是說道:“李嚴從中作梗,讓我寬恕?怎么寬恕?”
蔣琬環顧兩旁,群臣見劉禪這么說也明白了意思。紛紛請奏開恩,蔣琬又說道:“丞相要是在這朝堂上,也一定會認同陛下的旨意。”
“嗯……這樣,那就罷黜李嚴作為庶人,遷居到……梓潼郡吧。”
群臣齊聲說道:“陛下圣明。”
諸葛亮回成都途中,得知李嚴已經被遷居到梓潼。便在途中到梓潼停留,找到了李嚴的住處……雖然不比以前在成都的府邸那樣氣派,但是劉禪還是格外開恩賞賜的住地看起來是樸素卻不失去那從前的氣派。
“怎么沒有門吏啊。”諸葛亮下了車碾,只見大門虛掩著。
庭院中雖然整潔,卻空空無人……諸葛亮詢問道身邊的人,再三確定李嚴確實住在這里。留下身邊人在門外等候自己孤身進了院子。
大步進了正堂,一扭臉看到李嚴正在喝茶。就在自己的杯子對面還放著一盞茶盅,冉冉冒著熱氣。
“怎么就你一個人啊?”
“我知道你會來的,坐吧。”
諸葛亮坐到對面,輕搖著羽扇。兩人就這樣安靜的坐著過了很久……
“為什么不說話?”諸葛亮先開口問道。
李嚴面無表情的說道:“停止吧。”
“不可能。”雖然誰都沒有說明,但是互相心里都清楚在說什么。
“你那心里究竟還有說少是在想蜀國的……”
諸葛亮皺起了眉頭,練練搖著腦袋“不是那樣的,我從來沒忘過。”
“可你這樣勞民傷財,你要知道蜀國是弱的……你這樣打下去垮的……”
“坐以待斃也是要滅亡的。”
李嚴看了看諸葛亮,冷笑道:“哼,說得對。”
諸葛亮離開李嚴家,自己突然覺著累了。想想來來回回征戰這么多年……自己也已經疲憊了,但是事情既然做了就不能放棄……
李嚴被罷免之后,諸葛亮任命他的兒子李豐為長史。積草屯糧,講陣論武,整治軍器,積攢實力。
轉眼間就過了三年的時間。
“臣存恤軍士,已經過了三年。糧草豐足,軍器完備,人馬雄壯,可以伐魏。現在如果這次不成,臣誓不見陛下……”
“如今已成鼎足之勢,吳、魏也都沒有入侵的意思,相父為什么不安享太平呢?”這三年之中諸葛亮的身體素質一直在下降,應該是連年戰爭的關系操勞過度。雖然放下那些勞心的事,但心思卻沒放下過,所以也變得老了不少,劉禪都看的清清楚楚,也實在是不忍心。
“臣受先帝知遇之恩,就連睡夢中都在想著伐魏的辦法。竭力盡忠,為陛下克復中原。”沒人能阻攔諸葛亮北伐的意愿。
諸葛亮來到昭烈廟祭祀,跪在劉備的塑像前:“臣五出祁山,沒多得到一寸土地,臣心中有愧啊……現在臣統兵,再出祁山,只為能恢復漢室江山。臣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祭拜完畢,又拜辭劉禪,沒在停留星夜直奔漢中。
剛回到漢中就得知關興病亡,諸葛亮完全沒有準備,這毫無征兆的事情對人打擊可不小……諸葛亮只覺得腦袋眩暈,有點站不穩。眾將趕緊扶住再三勸解,諸葛亮什么內容都聽不進去了,只感覺耳朵這群人是在說著話。
“至今離開的人已經太多了……生死人之常理……”離開身邊的人太多諸葛亮已經沒有什么眼淚可流了……
蜀軍三十四萬,分五路挺進,令姜維、魏延為先鋒出祁山。
李恢督促運糧草到斜谷道口,隨著蜀軍第六次兵出祁山……諸葛亮的心也變得義無反顧。
魏國此時自然又派出司馬懿為大都督,這次司馬懿是真的做了大都督,統領上下魏軍四十多萬和諸葛亮較量。
“蜀兵現在祁山,如果跨過渭濱登上中原,那時候一定會接連北山,阻絕隴道。”
司馬懿點點頭說道:“這話的不差,郭淮,孫禮你倆人總督隴西軍馬,據北原下寨,深溝高壘,按兵不動。只等他們兵糧盡了,才可交戰。”
“諾!”郭淮、孫禮領命,退出了大帳。
蜀軍又出祁山,分別扎下五個大寨,左、右、中、前、后。從斜谷直到劍閣,一連又下了十四個大寨,分別囤積軍馬,只為長久打算。
每天又令人巡哨,這天忽報郭淮、孫禮領隴西兵馬,在北原下寨。
“魏兵在北原安營,是畏懼我取此路,阻絕隴道。我倒不如虛攻北原,暗取渭濱。”說到這又命令下去:“令人多扎木筏,放上些茅草,選慣熟水性的人五千。旁晚時分進攻北原營寨,司馬懿到時候必定帶兵來救。這時候再將后軍渡過岸去,然后前軍不要上岸,順水放火燒斷浮橋。我再帶一軍去取前營大門。得到渭水南的話,進兵就不難了。”
“諾!”眾將領命也都紛紛出帳,準備去了。
巡哨回營告知了蜀軍的營盤動向,司馬懿沉思半晌,招眾將商議道:“諸葛亮前方是這樣的營盤,其中肯定有計。只怕他是要以取北原為名,順水來燒我軍后面的浮橋。讓我軍大亂,再攻我前營。”
說到這眼神一厲傳令與夏侯霸、夏侯威:“你軍如果聽到北原有亂的話,即刻提兵到渭水南山中,等蜀兵到了再進攻。”
令張虎、樂綝,帶二千弓弩手埋伏在渭水浮橋北岸:“如果蜀兵乘木筏順水而來,弓箭退敵,不能讓他們接近浮橋。”
又令道郭淮、孫禮:“諸葛亮來北原暗渡渭水,你們這剛剛扎下的營寨,人馬不多,可以全埋伏在半路。蜀兵估計午后就要渡水,黃昏時分,就要開始攻擊了。你們詐敗的話,蜀兵必要追趕。正好以弓弩應對。我到時候會帶大軍水陸并進接應。”又讓司馬師、司馬昭負責救應前營。
“諾!”眾將領命,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嚴肅了起來。
這一戰蜀軍折傷大半,諸葛亮回到祁山大寨,收聚敗兵,估計損失了過萬人以上……讓他不禁心中憂悶起來。
正巧費祎這時從成都來見詢問些軍中事宜,諸葛亮突然想到:“我這有封信,正想麻煩公去東吳投遞,不知道能不能受累?”
“丞相有事吩咐就是,我一定盡力。”
孫權見諸葛亮的信中言辭懇切,又正中下懷。便應允了要起大兵三十萬,御駕親征,分三路進軍。
費祎將事情回報給諸葛亮,自己便折返回了成都。
諸葛亮知道東吳愿意興兵自然高興,但是自己前一戰不但沒贏還是頗為慘重。這正要商量該怎么做,忽然有人報魏將來投降。
諸葛亮心中大概知道了其中意圖,一板嚴肅的詢問道來人。
原來他是魏國的一個偏將軍叫鄭文,與秦朗同領人馬,聽司馬懿調用,因為司馬懿徇私偏向,升任秦朗為前將軍,瞧不起他。所以心生不滿,特來投降蜀國。這話剛剛說完帳外來人報秦朗在寨外,叫陣要和鄭文交戰。
諸葛亮揮揮羽扇來人退出了帳外,又問道:“這個人武藝比你強嗎?”
鄭文信誓旦旦的樣子:“我殺他輕而易舉。”
“嗯……好!你殺了秦朗,我就相信你。”鄭文欣然上馬出營,與秦朗交鋒。
諸葛亮一個冷笑“哼!”自己也隨后親自出營觀瞧。
只見秦朗挺槍大罵道:“反賊盜我戰馬,還不快還我!”說著一槍直奔鄭文。
鄭文大刀一擺相迎,只一回合,斬秦朗到馬下。
魏軍嚇的各自逃散,鄭文提著首級進營。諸葛亮不屑的看了一眼回到帳中,勃然大怒叱咤左右:“將他斬首!”鄭文慌張的神情忙說道:“小將無罪啊!”
諸葛亮一聲嘆息:“你不知道吧,我是認識秦朗的,你剛剛殺的那個是誰呀?”
鄭文萬萬沒想到會是這樣,情急之下說道:“那,那是秦朗的兄弟秦明。”
諸葛亮笑道:“呵呵,是司馬懿讓你來詐降的。你要是再不說實話,我這就殺了你!”鄭文怕被斬首,只能說出實情,以求免死。
“你要求生,可以寫封信給司馬懿,讓他自己來劫營,那我就饒你性命。不但這樣我要是能捉住司馬懿,那就是你的功勞,我自然會重用你。”
“諾……”鄭文一心求保命,只能寫下了這封信,呈給諸葛亮。
諸葛亮拿到書信,令手下將領好好看住鄭文。
眾人都好奇,因為秦朗這種可以說是無名的人啊……丞相有怎么認識?
“丞相怎么知道他是詐降?”
諸葛亮被這么一問,只笑著回答道:“司馬懿是不輕易用人的。如果真的升秦朗為前將軍,那一定是武藝高強,可和鄭文打起來才一個回合……是不是也太草包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