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香消
- 妖道
- 無玥
- 4646字
- 2009-11-03 00:54:34
古亦賢驚惑不解,九嬰竟有如此法力,如果是自己真氣通過劍氣被吸去,那還情有可原。可是是被咬碎而消散于無形,實在是匪夷所思。
隨著破碎的劍氣漸漸消失,九嬰的其他八頭也再次立了起來,相互纏繞著怒視古亦賢。
古亦賢心中暗驚:“剛才一劍白白耗掉一半真氣,又要維持足可抵擋毒霧的青冥玄光,唯有放手最后一搏了!唉,也不知道此獸弱點何在,其一身堅甲根本無法破去。”
白澤也看出古亦賢剛才損耗極大,只怪自己沒有早一步提醒他,此等兇獸可以破掉無形劍氣。但怎么都要助他一把,否則主人性命堪憂。
想到此,白澤忙喊道:“打蛇打七寸,這么簡單的道理你都不曉得嗎?九嬰每頭頸上,有條銀色白線的地方就是它的七寸,但一定要九頭同斬,否則殺它不死。”
九嬰聽得白澤之話,怒火中燒,恨它泄漏了自己的弱點,“哇……”的一聲咆哮,巨尾高高抬起,如山岳橫移,往白澤與嬰兒存身之處狠狠的掃去。
巨尾過處,澤水污泥翻飛,那半截嬰兒身旁的巨杉,被巨尾猛力的一撞,連根拔起,嬰兒與白澤被飛起的樹根一帶,也跟著飛跌開去。
古亦賢見嬰兒受到牽連,心中焦急。尚好嬰兒有雪輕語神器護體,當下必須抓住九嬰暴怒分神這一瞬間,立即將其斬殺,然后馬上去救嬰兒。
想到此,古亦賢沖天而起,飛入空中與九嬰平視,手中青吟一翻,萬丈青光竟倒飛而回,往青吟劍身上聚去。
青吟三尺青鋒之上光芒愈來愈強,直到光芒全數聚攏,再也看不見青吟,只看到古亦賢手中握著一道泛著青色的耀眼白光,面容被光芒映照得也變作了青色。
古亦賢法訣牽引,青吟劍平浮而起,遙指九嬰主首。
古亦賢身軀一扭,動作優美的旋轉了一圈,每轉到一定位置,又憑空生出一道劍光來。當他再次面向青吟之時,身體四周已然多出了八道劍光,再加上原本的青吟,剛好與九嬰九首數量相等。
古亦賢口中念念有詞,身下憑空涌起道高大十數丈的浪頭,奔騰呼嘯著往九嬰沖去。
古亦賢右手袍袖一揮,舉重若輕的指向九嬰。
龍吟聲起,九道光芒應指而出,化為九條與九嬰頭頸一般大小出水青龍,張牙舞爪,踏波而行,分別撲向九支蛇頭,而那攻向主首的青龍更發出萬道光芒,威武霸氣。
咋見九龍襲來,九嬰首次生出膽怯,像是知道此劫難逃,只想保住性命。
任憑八只副首與八龍纏斗,主首卻向下一縮,巨大蛇尾疾揮而出,往直取主首的青龍甩去,試圖用尾上堅甲擋住青龍凌厲攻勢。
古亦賢哪會讓它得逞,右手法訣在空中劃了條優美的弧線,那青龍身軀扭動,繞過掃來的蛇尾,威勢不減的朝主首撲去。
只見眾龍幾乎在同一時間對準了九嬰九首頸部那條銀線,各從不同方向往各自攻擊的蛇首撲去,龍頭沖向銀線,青光閃起,九龍從銀線位置鉆入,消逝無蹤。
片刻后,九嬰眾頭紛紛從頸部斷開,落將下來。
古亦賢不及細看,找到嬰兒被擊飛的位置,頭下腳上,斜沖下去,抱住還在空中往遠方投去的嬰兒,此時嬰兒身上的護體光芒不知何時已然斂去。
古亦賢抱著孩子停在半空中,見那孩子一雙靈動大眼望著自己,滿臉的歡容,“格格”的笑出聲來,心中莫名的升起愛憐,松了一口氣。
正要落回地面,去將雪輕語拉出毒霧范圍之時,低頭望去,身子忽然一振,背脊上冷汗直冒。原來腳底之下并非實地,而是道深不見底的深崖。別說這嬰兒護體金光已經收去,就算金光還在,從如此之高落下,怕是這孩子也要小命不保。
這時一陣攝人心魄的嬰兒啼哭,在沼澤中響起,古亦賢嚇得汗毛直立,轉頭往沼澤望去,不由得大叫可惜。原來那九嬰的主首,因為剛才被蛇尾擋住了視線,沒有看清,竟沒有完全斬斷,尚有三分的皮肉仍然連在頸上,而且正在慢慢愈合。
古亦賢急忙將青吟劍再次祭起,想要凝聚體內殘余的靈氣再次發招。那九嬰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先發制人,不待古亦賢有所動作,更顧不得主首還未長好,整個身體竄了起來,往古亦賢猛撞過來。
古亦賢怕傷了嬰兒,忙往后飛移退避,眼角余光處,赫然發現還躺于澤邊的雪輕語,被九嬰殘軀掛住,一起朝自己這方向飛來。
險險避過九嬰撞來的身體,九嬰竄起之勢力竭,蛇尾竟狠毒的卷住了雪輕語,帶著她一起往深崖底下落去。
古亦賢想要拼力施救,可是礙于懷中嬰兒安危,只能眼睜睜看著雪輕語與九嬰那巨大身軀漸漸消失于崖底。
白澤剛才被巨尾掃來時,在空中少了著力之處,因此與嬰兒落往不同方向。但好在身體靈巧,及時掌握了重心,安然落在了斷崖邊上,只是與嬰兒有了那么一段距離。也正因為這段距離,使得它避開了九嬰那拼命的一撞。
古亦賢抱著孩子飛回了地面,緩步走到了白澤身旁,顯得有些脫力。
白澤神態安然的望著深崖下,淡淡的道:“這丫頭名雪盈,冰雪之雪,盈月之盈。至于她的姓,既然主人不愿意你知道她的父親是誰,那我也不便相告。”
接著白澤將梅園發生的一切向古亦賢細說了一遍,然后道:“適才你還未應承主人照顧這丫頭,主人便出手了,你可不必顧忌主人說過的話。但若是你不愿管她,我更是無能為力,你自己看著辦吧。”
“待我運功回復,我就去找花如煙和步風。”古亦賢眼中流露出惋惜之色,“唉,日后我會悉心照顧這孩子,你大可放心。那你有何打算?不如隨我回飛云崖好了。”
“謝了,”白澤冷道:“非我之主,我豈會相隨。”說完后,竟然縱身一躍,往那深崖中跳去。事出突然,古亦賢想要去拉,已是不及。
白澤忽然跳下深崖殉主,古亦賢大是感慨,心中思緒萬千。但深知當下最重要的是梅園那三十六口村民的性命,還有這可憐孩子身中的魔卵。于是不再多想,連忙坐于地上,運功回復靈氣。
待得古亦賢起身,已經是一個時辰之后。
抱起一旁的嬰兒,見一顆似實還虛的金色流球不知何時,滾落入了嬰兒的襁褓中,轉念一想,那金色光芒當是此球所放,此球實乃絕世至寶。
一陣寒風吹過,適才驚心怵目的戰場一片狼藉。
朗月已然清亮,灑下如霜的月華,為林中覆上一層凄美。
孩子已經安然入睡,毫不知曉發生的一切,更不清楚這刻起,她已經成了一名孤兒。
她也許一生都不會知道,自己的母親為了她所做的一切,為了她便在青春年華香消玉損。
望著她跳動的眼皮,古亦賢忍不住想:她在做夢嗎?是否夢到了她的父母?我怎么可以讓她從此孤零零?
“唉……”
古亦賢長嘆口氣,伸手去將金色流球放入嬰兒懷中,將襁褓包好,好不至于無意中將流球弄丟。這才騰身而起,往梅園御空而去。
※※※※※※
云臺山地處夜郎古國境內,夜郎古國位于中土南方群山環抱的一盆地密林中,初時只有一人族支系的原住民夜郎族居于此處。
后一批難民為躲避三族戰亂逃到此地,被夜郎族收留,與族民通婚繁衍定居了下來,并將中原文化融入了當地。夜郎族民向往中原繁華,便學起中原民風,伐木開荒,修建夜郎城,于三千年前建立夜郎國。并且開辟道路,帶了當地土產,與中原開始通商。
云臺山位于夜郎城城北二十余里,雖然夜郎乃南邊之地,可是云臺山卻是有名的佛家圣地。最早是一得道高僧來此弘揚佛法,見此地民風淳樸,人杰地靈,便在當地居民的幫助下于云臺山上修建廟宇。因為廟前旁一月牙形水潭,喚作“月潭寺”。
后許多佛門弟子見此處清凈,與三族紛爭的天朝迥然有別,紛紛來此開建山門,發展到如今山上廟宇已多達二百余座。
但使得云臺山人所皆知的原因,卻不是因為它的瞿曇寶像,而是山中暫居于飛云崖中的天山派!
二千五百年前,三族混戰最激烈之時,有一蛟蜃幻化人形,大勢淫辱民間女子,產下無數子孫,肆虐世間,引發洪水連年。
當時有一文士,姓許名遜,賦性聰穎,博通經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學說,尤其向往問道修煉法術。
到了二十九歲時,終于得一隱士受道,傳得四大奇書之《清靈卷》,足跡遍步天下,殄滅妖邪,斬殺孽龍,平治水患。而后創“凈明真境”道派,廣收弟子。
許遜眾弟子中有一人,姓燕名空羽,天資聰慧,文采風流,比許遜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無心官場,被許遜看中點化,于是拜入了許遜門下修行,許遜對他極為寵愛,盡得許遜真傳。
燕空羽性情孤高,但卻有個不好之處,就是耳根太軟,聽不得別人相求。一日門中師兄弟央他顯露所學法術,推脫不去,便露了那么幾手。
許遜知道后倒沒有生氣,只是對他道:“你在同門面前賣弄,不會的若來求你,以你的心性斷不會拒絕。你私自相傳,對方修為不夠,反是害了他。就算你拒絕了,惹得同門心中懷恨,亦是不該。”
燕空羽聽得心驚,連忙跪倒道:“請師傅責罰。”
許遜道:“我也不罰你,你去吧。”
燕空羽當時怔著,好一會才低語道:“師傅讓我哪里去?”
許遜道:“西北方有一山脈名為天山,當是你開宗立派之所,你自己去那里尋一秘處,好好修心養性,參悟道法,有所成就后再將我無上妙法傳承下去。”
燕空羽悲道:“師傅授業之恩未報,弟子怎能離去。”
許遜道:“只要你日后莫在人前說我是你師傅,便算對我報恩了。”
燕空羽知道許遜心意已決,含淚拜別。
臨行前許遜又再次叮囑:“絕不可說出你一身本事是我所傳,我之道法雖是道家正統,但你日后也不必供奉道祖。”并將《清靈卷》古本塞在了他的手中。
燕空羽離開凈明真境后,遵照師命,去到天山山脈,于天山雪海峰天池附近尋得一密洞修行。
燕空羽閉關七十六載,將清靈卷中所載道法修了個七、八成,這才破關而出。出關之時滿天霞云,仙鶴長鳴,一道瑞氣直沖蒼穹,天地為之震撼。
燕空羽甫一出關,便覺心中莫名一慌,掐指算來,大感震驚,祭起在洞中所煉仙劍‘昊天’,直飛凈明真境。
到得凈明真境一看,實在是慘不忍睹,凈明真境已經化作了人間地獄,數千弟子全數被殺,尸橫處處,血流成河。
燕空羽這才明白師傅當日早算出此劫,將自己逐出師門實是為了留住一脈香火。
燕空羽于大殿之上尋得許遜尸身,抱著許遜痛哭三日三夜,一頭青絲化作三千白發。
到了第三日,施展無上道法,移凈明真境旁小丘壓于其上,埋葬眾同門。后四處打聽,才知道是妖、魔二族因忌憚凈明真境,難以侵入中原,于是二族連手,不知用了什么手法,將凈明真境上下全數殺害。慘案發生的第二天,二族聯軍便由妖、魔二王親自帶軍,舉兵壓境。
燕空羽悲從中來,一聲長嘯,祭起昊天劍直沖妖、魔二族大營,斬二王首級,并以兩顆首級號召天下修士,共抗二族聯軍。歷三載,將二族殺得只余老弱婦殘,魔族退往北方惡水沼澤,妖族避于西方草原荒漠,這才罷休。
戰后燕空羽歸返天山,無數人暮名而來,千辛萬苦爬上天山要拜他為師。燕空羽對眾人不言可否,于是眾人便在燕空羽所居茅屋附近,修建房屋,開墾種植,大有不成功不罷休之勢。不出一載,雪海峰上竟然居住了上千人。
燕空羽想起當日尊師許遜有讓自己創建門派,傳承道法之言,于是計上心頭,削炭化為美婦無數,夜晚散于眾人屋中,次早查驗,未被炭婦污染者得九人而已。
燕空羽收這九人為入室弟子,傳授生平絕學,又命這九人在其余眾人中擇根骨人品優秀者收為弟子,開宗立派,指山為名,曰“天山派”。
之后燕空羽又在天山山脈數十最高的雪峰中選出九座雪峰,布下九星伏魔陣,命九名弟子帶各自門人分居九峰,看守陣壇。
燕空羽到得五百八十九歲時,知道大限將至,于是獨自回到當初閉關的天池洞穴中,不再復出。
由于燕空羽從未提及自己閉關洞穴的確切位置,眾徒也只是知道在天池附近一大概的地方,便將天池旁的那塊地圈化了出來定為禁地,只有歷代掌門將要壽終之時才可進入,尋一洞穴坐化。
由于當日許遜嚴令燕空羽不得說出與自己的關系,不必供奉道祖,于是天山派只供“天地”。因為許遜、燕空羽皆為文人入道,于是門下均著文人打扮。
到了三百年前,魔族出了名了得的魔王,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占領了赤河以北,并且舉大軍來犯天山。
雖然上代掌門閑云與各峰峰主及時發動了九星伏魔陣拒敵,但終還是傷亡慘重,導致天山派元氣大傷,數千弟子一夜間只剩不足百人。
閑云痛定思痛,沉思三日,做出重大決定,攜所有門人,移居云臺山飛云崖,一是為了在大河南方更好助朝廷抗拒魔族,二來更方便尋選資質優秀之輩收入門中,重振天山派。